高一文科:历史、英语等学习方法问题询问(请有针对性回答

1.历史目前在学必修二(人教版),我觉得知识点很凌乱,朝代什么的,很难记忆。
2.政治历史存在“背了就忘”的现象。理解了不能用规范的书上的语言表达(背句子顺序经常弄混),按自己理解,意思相近,却会扣分。不能从整体上把握。
3.我觉得历史书上的内容并不好,太简要,概括,只能知道个大概。我想问一下是否有课外能够丰富历史知识的书籍、资料等(要有效,因为看课外书的时间不多,也不要太晦涩!)
4.英语也是背了忘,这种情况在初中没有出现过,我英语基础比较好,整个初中都没怎么忘过。而且上课感觉没有重点,没有条理性,而且习题,如阅读、完型等只能自己摸索。阅读题我喜欢钻牛角尖,老师讲的答案并不能使我信服,而且我觉得阅读存在大量的不严密的问题,导致每次考试错一大片……
5.政治我订的杂志是V看天下。请问有没有更适合高中生的杂志或者报刊,能够了解时政(我不能看电视新闻,时间段赶不上)
求助!分真的不多,但好了会追加!

英语: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因此相应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个器官,而没有想到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面,其实可以五官并用,这样的话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
我觉得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听力,又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英语的语感。语感是在面对英语试题时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时它是说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这种能力使我们在考试中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英语的学习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见缝插针。仅仅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巩固和完善。另外,就是我们的朗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可以读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些英文杂志、英文报纸。而且这些杂志报纸上文章的内容和课文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是平常的课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所以我们在面对生词的时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积累。
1.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
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正。
11.建议从学单词开始就听音背单词,建立起人对英语单词声音形象的条件反射能力。
政治: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历史:
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学习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5
历史,有时间的话,在纸上画时间轴,按不同阶段发生的事件写下(包括背景、原因、发展过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成就方面、影响、意义)需要花的时间比较长,但自己整理后,思路会很清晰。我个人比较喜爱看历史小说的,《明朝那些事》、《流血的仕途》、《上下五千年》不过喜欢看一些历史人物小说如《上官婉儿传》、《武则天传》《平凡的清穿日子》都是很有趣的历史小说,有空去看看吧,增长见闻
政治,看报纸、订购一些当今时事手册,结合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事件。不过我比较少看这些,都是比较爱看高考时事材料的分析题,从文化、政治、哲学角度的分析,最好把它记熟,考试出到类型题就不用怕。不过首要要把你课本知识弄懂,背熟纲要,才能融汇贯通,产生条件性反应。在答题时后,一边看材料一边画相应的哲学论点、文化特征,记住格式“原理+材料分析”“意义+材料分析”
英语,英语,归纳单词、词汇,每天做至少3篇阅读,记熟作文模板(开头、结尾、过度、言语、高级词汇等)在做阅读时,按材料分类来做,如小说、科普、时政、日记、冒险等类型去做找规律,记住每个答案尽量在相应的文段找出来,经常用排除法来做。
第2个回答  2012-03-01
我以前历史特差,一个是被老师给的知识点,如果老师在讲某个知识点时举些例子,背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老师举的例子,通过例子记知识点。再就是通过题记知识点,某题错时,翻书找相关知识点,顺便说一下,有不少题都出书上不容易注意的(特别是学校考的)。其实历史有套话
第3个回答  2012-02-19
其实我感觉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巩固就行了
第4个回答  2012-02-28
1、我们从小听的历史故事肯定不少,可以跟历史课本结合起来,那个故事很深刻,它的发生时代,这个时代有什么大事发生。尤其是朝代末一般都很混乱,相对的故事也很多,连接就会记忆深刻,打个比方《倚天屠龙记》发生在元末,张无忌创立的不就是明教吗,事实上朱元璋称皇前确实有一段野史记载他是从别人手中接过来的皇位。这样元明不就接起来了吗?
2、对于政治,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性,有了理解再加上逻辑性的连接就事半功倍了。
3、对于英语,首先是单词,初中的单词普遍都容易记忆,跟语音结合较强记忆方便,但随着年级的增加,难度也会增加,要重复记忆,复习很重要,阅读不要太深入,因为英语阅读和语文阅读理解完全不同,如果拿语文的准则看英语就会出力不讨好,费力了却得到错误答案,一般英语阅读不太用结合全文,抓住问题那一点,一般就够了,甚至可以用基本常识就可以做题。基本上考英语四六级之前这个方法都是用。
这与适合高中生的时政阅读材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们当时都是学校给统一订阅的,你可以跟老师咨询或者沟通一下,找到适合的。
第5个回答  2012-02-15
同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