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什么时候发表的

如题所述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这场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已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切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1]

中文名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外文名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movement
时间
1936年1月1日
代表人物
蒋介石
目的
增加工作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快速
导航
倡导实施

相互关系

目的

内容

开展及效果

评价

经济动员运动

影响
提出及内容
1935年4月1日,在贵阳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作了简要解释。接着,宋子文和汪精卫分别于4月3日、7日发表公开谈话,表示应当促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成功。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史维焕等发起组织国民经济建设协会。各地名流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四处讲演,响应此运动。南京中国社会问题研究会召集国民经济建设座谈会,遍邀各地名流、专家座谈国民经济建设有关事宜,并将这次会议的结果,在该会季刊《中国社会》第二卷第一期上集中发表。[1]
倡导实施
同年8月9日,蒋介石又发表成都通电,对全国的水患河灾作了检讨,称“自经此水灾,倍觉国民经济建设为刻不容缓之要图。”并详尽论述了此运动的意义、提倡的原因、实施要项八条及初步工作步骤。提出“在官厅,须革除过去承转应付、粉饰表面之不切实际的工作,在人民须痛切觉悟,于此一事业为救死回升之关键,而各尽所能,以赴同一之目标”。号召各省建设、行政之任者,拟定施政纲要时“尤须切实着眼于建设国民经济,视此为唯一之中心。诚使政府人民,呼应一体,坚忍刻苦,共同致力”。只有这样,“民族复兴之物质之基础”才能奠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于1935年9月22日在国府纪念周上作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之讲演。阐明此运动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并号召“全国民众一致起来,共同努力”,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中央和地方官吏和人民共同来担负这种建设的工作”。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相互关系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同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号召“举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按照总章规定,应在首都设立国民经济建设总委员会,由蒋介石任会长,各省及直辖市设立分会,各县设立支会。在总会设立之前,先于实业部内设总会筹委会,以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实业部长吴鼎昌、秘书翁文灏为筹备委员,吴鼎昌为主任委员。所有各分、支会应由各省政府主席、各直辖市长及行政督察员或县长派定筹备人员,并指定各省建设厅长或相当人员为主任筹备委员。6月8日,总会筹委会正式成立。总、分、支会章程遂公布于世。依章规定总会的任务是:(一)协助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二)倡导社会各种经济建设事业。(三)培训各种经济建设人才。(四)研究发展全国农工副业及地方特殊商品。(五)倡导节约,推行国货。经过一个月的筹备,7月8日上午,国民经济建设总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实业部大礼堂正式召开。会长蒋介石首先致词,吴鼎昌报告了常务工作,委员孔祥熙、孙科也作了发言。总会成立后,拟定了关于宣传、训练建设人才、建设事业、副业四项工作的十一条基本方针。
目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开展此运动的目标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即在积极方面:(一)增加生产总量,解决生活需要。(二)增加工作机会,解决失业问题。(三)增加输出产品,借谋贸易平衡。(四)保障投资安全,鼓励生产活动。在消极方面,要解除阻碍生产发展之外因、内因、货物流通之障碍及妨碍生产建设之心理因素。
内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一)提倡征工。即动员老百姓做义务劳动。凡筑路治河,修整堤坝,培植森林,开辟疆地,均以征工制度行之。(二)振兴农业。包括增加农产,活泼农村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推行农村合作,以达粮食自给并力求增加工业原料等内容。(三)鼓励垦牧。一切公私荒地要尽量开垦,对地广人稀之处,要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垦,经营蓄牧,并实行屯田制,以实现地尽其利。(四)调节消费。在积极方面,以最大之努力,尽量节约消费,调剂供求。(五)振兴工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六)开发矿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保护及奖励政策,调查各地矿产,改进采掘方法,禁止地方政府与任何特殊势力把持矿产,与民争利。并欢迎外国投资。(七)流畅货运。一方面尽量发展全国各处的道路交通,改进水陆货运的办法。同时又在各地设立主要农作物的公共仓库和运输机关,以便屯积和转运。(八)调节金融。鼓励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设置完备之农村借贷制度,并要全国人民绝对赞助国家关于货币汇兑之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是1936年1月1日1936年1月1日崭新时代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词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第2个回答  2020-10-19
人家原来这一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应该是在那个新中国建设时期,然后排出来的东西这东西。
第3个回答  2020-10-19
表示应当促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成功。南京政府立法委员会委员史维焕等发起组织国民经济建设协会
第4个回答  2020-10-19
这个应该是在最初的时候,就用至15%的理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