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病理病因?

如题所述

引起子宫腺肌症的原因有可能与妊娠、分娩或在一些宫腔手术有关,一般子宫腺肌症多发生在30~50岁妇女身上,激素分泌异常,经常吃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生殖器阻塞,长期摄入高脂肪的食物等。

子宫腺肌症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早的进行治疗,而且这种疾病是有可能引发一些女性出现不孕的情况的,所以也要针对性的进行预防,除此之外在日常饮食方面也是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的,不可以吃一些太过辛辣的食物,也建议尽量不要吃一些海鲜,不要吃一些盐分含量过高或者糖分含量过高的食物,要适当的选择一些蔬菜的食物,也不要吃一些凉性太大的食物。

应注意茶和米饭应该清淡。不要吃羊肉、狗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和其他毛发制品。多吃谷物,如玉米和豆类,也吃一些营养丰富的干果,如花生、芝麻、瓜子等。另一方面,每天的茶和饭应该按时量,以防止暴饮暴食。保持低脂茶和大米,吃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鲫鱼,海龟,白鱼,卷心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蘑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和其他凉蔬菜和水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其特征是在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有其周围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故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而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则称为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许多学者都认为两者并非同一疾病,其相同之处是二者均受卵巢激素的调节。

子宫腺肌病
甲状腺结节腺肌症最佳治疗方法卵巢囊肿幽门螺旋杆菌子宫内膜息肉腺肌症是什么病抑郁症子宫腺肌症影响怀孕吗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
症状体征
1.症状

(1)痛经: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由于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异位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使内膜异位灶发生周期性充血、水肿、出血,这些出血被肌层包裹,而肌层扩张受限,具有很大的张力,这种变化使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发生严重的痛经。Bird认为痛经与内膜浸润肌层的深度有关,Ⅲ级者83.3%有痛经,而Ⅱ级者仅4.3%有痛经。同时痛经也与肌层内内膜异位灶出血的程度有关,出血的病灶往往有痛经,而无出血者痛经一般较轻。在本院统计的病例中有痛经症状者占67.1%,其中继发性痛经者占86.5%。

(2)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其发生原因多为:①由于肌层内有子宫内膜异位灶,不能使子宫肌层有效的收缩而致月经过多。②腺肌瘤患者一般处于高雌激素状态,常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可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文献报道腺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率为25%左右。③由于子宫增大,子宫腔面积也相应增大,因此出血量增多。据Bird报道,肌层受浸润的范围愈广,经量增多的发生率愈高,轻度浸润者经量增多占23.3%,而重度患者则为82.3%。如果腺肌瘤合并肌瘤月经量增多则更为明显。在本院统计的病例中月经异常占73.4%。

2.体征 子宫增大、呈球形,质地变硬,子宫一般不超过孕12周子宫大小。近月经期检查,子宫有触痛。如果病灶为局限型,子宫则呈不规则增大,结节不平。常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月经期,由于病灶充血、水肿及出血,子宫可增大,质地变软,压痛较平时更为明显;月经期后再次妇检发现子宫有缩小。这种周期性出现的体征改变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若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子宫增大、后倾、固定、骶骨韧带增粗,或子宫陷凹处有痛性结节等。

用药治疗
1.药物治疗

(1)GnRHa对垂体-卵巢的抑制作用,可使子宫缩小和症状缓解,在停药后症状恢复,子宫重新增大,表明这种治疗需较长时间,但继此而来的骨丢失值得注意,理想的用药方法是合并应用甾体激素的替代疗法,用量应既可预防骨丢失又不致刺激疾病的生长。GnRHa可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和有子宫切除禁忌证者。

常用的制剂和用法(表1)。

药物的疗效因个体而不同,剂量可有增减,一般而言,美国多用布舍瑞林(Buserelin 9)00~1200μg/d喷鼻,但也有报告认为喷鼻可因鼻腔充血,吸收常不稳定。疗程不超过6个月为宜。当出现严重低雌激素状况时,疗程相应缩短。治疗效果与达那唑(danazol)相近。症状完全缓解率>50%,部分缓解率>90%,病灶缩小及腹腔镜评分减少约50%。

①不良反应:主要为垂体-卵巢轴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降低所引起的类似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如潮热,多汗,血管舒缩不稳定,乳房缩小,阴道干燥等为常见的反应,占90%左右,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严重雌激素减少(E2<20pg/ml),可增加骨中钙的吸收,而发生骨质疏松症,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于停药后恢复。原有偏头痛和抑郁者,不宜应用,以免加重原有症状。近来大量报道提出反加(add back)方法来解决低雌反应,推荐反加方案(表2)。不少报道提出开始用药的同时每天服用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3~0.625mg+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2.5mg,或替勃龙(利维爱)1.25mg/d,可免除低雌反应,延长疗程,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而且不使病灶发展也不降低疗效。Howell等随机病例对照研究GnRHa合并激素替代疗法减少低雌激素症状,结果发现单用GnRHa和加用激素替代治疗,两组潮热多汗发生率分别为10O%和40%(P<0.05),性欲减退分别为47.8%和17.4%(P<0.01),阴道干燥及头痛反加组显著减少,骨质丢失分别为3.9%和1%5%(P<0.05),由于疗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低雌反应为可逆的。

②用法:长效制剂于月经来潮的第1~5天开始用药,每个用药期宜定期检测E2水平来指导用药剂量,至于E2需到何种水平才能表明用药的最佳剂量,以及临床疗效是否与雌激素低下的严重程度一致等问题,目前尚不甚清楚。Barbieri报道不同组织的雌激素阈值不一,根据子宫内膜对达那唑(danazol)的反应,一般在治疗期间E2浓度以>20pg/ml至<60pg/mg之间为宜。

(2)达那唑:达那唑治疗有明显疗效,用达那唑制成的栓剂含175mg放于子宫内,可使子宫缩小而不干扰排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达那唑抑制雌激素分泌、直接作用于内膜细胞以及其免疫抑制功能。
第2个回答  2020-11-14
子宫腺肌症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从基底层部位直接向下生长所致,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子宫内膜受到了损伤,比如做诊断性刮宫术或者子宫颈手术时,会因为手术操作不规范等因素而导致其发生机械性损伤。
  2、慢性炎症刺激
  如果子宫内膜等部位长期性受到慢性炎症感染,就有可能会导致子宫肌层界限发生异常,且可累及到子宫内膜,从而增加患上子宫腺肌症的可能性。
  3、生育状况
  根据对临床病例研究发现,在生育过的女性当中子宫腺肌症发病几率要相对更高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妊娠和分娩会让子宫壁受到创伤,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间质逐渐向子宫肌层内生长,进而可发病。
  4、激素分泌异常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泌乳素含量水平较高,雌孕激素含量发生紊乱,就往往会影响到子宫腺肌功能,间接诱发子宫腺肌症。
  5、免疫因素
  免疫异常可能会让自身抗体增多,异位内膜组织中的沉积物也会随之增加,其产生的某些物质就可能会成为抗原,与介导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诱导异常免疫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患上子宫腺肌症。
  6、其它因素
  从中医角度来说,子宫腺肌症可能与气滞血瘀和肾气不足、寒凝或热灼等病症有关,此时可进一步导致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成为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病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4
1生育状况:子宫腺肌病在已生育过的妇女较未生育过的妇女多见,故多认为妊娠和分娩时导致子宫壁的创伤使子宫内膜和间质能向肌层内生长,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报道子宫腺肌病也可存在年轻未生育的妇女及不孕妇女。

2性激素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催乳素在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给同系小鼠移植垂体前叶诱导血中PRL升高导致移植小鼠的腺肌病发病率升高,Mori等给刚出生的小鼠及成年鼠注射催乳素可诱导腺肌病,而在出生后4周即开始给予麦角溴隐亭4周以上可使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如果治疗时间短于3周或治疗时间晚于出生后11周则治疗无效,他们同时发现这些小鼠的血中PRL升高,孕酮水平降低才能引起小鼠腺肌病的发病率增加,这种现象说明PRL诱发腺肌病的产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通过影响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发挥作用。

(3)雌,孕激素:动物实验表明小鼠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至少8个月以上)可诱导腺肌病的产生,给小鼠皮下埋植孕酮可增加腺肌病的产生,但并非所有的实验结果均支持以上的结论,而在人体又不可能行实验证明

(4)类固醇激素受体:多数研究报道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明显低于在位内膜,雄激素受体也存在于腺肌病异位内膜中,也有作者报道腺肌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下降而孕激素受体增加,对此尚无定论,最近张华,顾美皎等报道的78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ER,PR均为阳性,且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位内膜ER,PR强阳性率显著高于异位内膜,雄激素治疗疗效好的患者的异位内膜中ER强阳性率及PR阳性率,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疗效差的患者,因此得出结论ER,PR与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3免疫因素:有报道腺肌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增高,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IgG,C3,C4沉积物也增高,腺肌病子宫肌层中巨噬细胞数量为子宫肌瘤患者的2倍,推测可能是因异位内膜产生某种物质作为抗原,由巨噬细胞识别并呈递给T细胞,介导细胞产生抗体结合于腺上皮表面而结合补体诱导免疫反应。

4发病机制:子宫腺肌病致病机制不详,广为接受的理论是子宫内膜从基底层直接向下生长进入子宫肌层,病理组织学已证实腺肌病的内膜岛与子宫内膜之间有直接延续关系,不管异位内膜组织有多深,连续切片可证实其与宫腔内膜的连接。

5子宫腺肌症的形成: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带,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区出现其中,很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可向浆膜层突出,组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第4个回答  2020-11-14
1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

进行剖宫产、中期妊娠剖宫取胎、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在进行子宫手术过程中,极有可能把子宫内膜碎片,带入子宫肌层,还可能使子宫肌层损伤,从而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目前来看这是造成子宫腺肌症最大的因素,也是最常见的。

2年龄因素

子宫腺肌症一般发生在,30至50岁妇女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处于绝经期范围之内,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甚至萎缩老化,卵巢排卵稀少,直至停止,雌激素水平相对增多,而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卵巢功能失调。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子宫内膜就会过度增生,并向子宫肌层内扩散,诱发子宫腺肌症。

3孕激素

专家指出,经产妇中比未产妇的,子宫腺肌症发病率高,这就说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孕激素相关。

4激素分泌异常

如果女性发生卵巢早衰的状况,卵巢的功能和活力极具下降,导致卵巢的排卵功能受到不利影响,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不平衡,容易出现雌激素水平过高的症状,那么就会引起子宫内膜增高过快,诱发子宫腺肌症发生,危害女性的健康。

5经常食用易增高雌激素的保健品食物

比如每天食用阿胶、蜂皇浆等,也有服用一些矿物精。其实这些对女性极端不利,最容易诱发子宫腺肌症。因为在手术时,残留的子宫内膜碎屑转移到组织表面后,本来是较缓慢的继续生长过程,但在雌激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则变增大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

6生殖道阻塞因素

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都会导致生殖道阻塞,使经血不能外流,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7不良生活方式

尤其是大量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

8遗传因素

子宫腺肌症发病表现出家族聚集、遗传倾向。医学专家认为:遗传因素所致的子宫腺肌症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

9性生活紊乱,不洁性生活

经期性生活、不洁性生活的女性也是很容易诱发子宫腺肌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