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性格决定命运的理解

如题所述

过于幼稚,缺乏政治素养
缺失大局观
在楚汉争霸的战斗中,项羽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的,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天才,但是在政治斗争中是他短板,他显得相当的幼稚。关中四塞之地向来是兵家必争,经济发达,并且函谷关等四个天然关口屏障,坐镇此地,地形上易守难攻,可以说是天选之地了。但是,项羽不按套路出牌,偏偏放弃了这个地方,转而回到了彭城这个易攻难守的地方,完全不为自己的后路考虑。

极易情绪化,缺乏理性
曹无伤告诉向他告密说刘邦野心大得很,早就想要在关中称王了,他听了之后丝毫就没有怀疑思量这个信息的来源是谁,究竟是真是假,没有搞清楚就决定要灭掉刘邦,然后在刘邦给他说了一些漂亮话,赞美他的功绩之后,他心中很是受用,就转而放弃了除掉刘邦的计划,面对外界信息,他根本不辨真伪,容易偏听偏信,而且还在言语中出卖了向他告密的曹无伤,这就无形中给了其他人一个信号:想向项羽告密提供情报的人不会善终!这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但是当时的他依旧没有发现。

并且在楚汉战争的尾声时,项羽被困,形势已经极其危急,四面楚歌响起,一个军事天才不是想着如何脱困,怎样重振旗鼓提高战士的御敌决心,怎样分析形势利弊从这里突围出去,以图东山再起,而是轻易的相信汉军将土地已经拿下楚地,于是就搂着虞姬喝着酒唱着悲歌,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历经70余仗的军事统帅能够做出的事情,实在太不应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叙述的主要是在鸿门宴会上,刘邦赴宴,而项羽没把握住机会而导致刘邦逃脱的故事。自此,楚汉相争便开始了,最终也是以项羽的失败为结局,而项羽也在江边以死谢罪。

那么为什么堂堂西楚霸王竟一败涂地呢?项羽自杀前说:“天之亡我,非吾用兵之罪也。”也就是说项羽认为他的失败是命运不济:也有人说,项羽的失败是应为他的性格缺陷和他对待手下的态度。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更同意后者。

的确,不得不肯定的是项羽是破秦的中坚力量,很大作用于推翻秦王朝,但是提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的性格也似乎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失败。

项羽一生之中最严重的失误毫无疑问就是在鸿门宴上没用听从谋士范增之言,导致刘邦最终逃走,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宴会之前,项羽通过曹无伤了解到刘邦欲称王的消息,便勃然大怒,这种喜怒形于色而不会隐藏的性格让她容易被人透析,怒罢,便集结兵力欲取刘,而此时的得知即将要面临强敌的刘邦并没有选择也项羽正面硬刚,而是以柔克刚,笼络项伯,以他来转达自己对项羽的敬意,讴歌项羽,以致在鸿门宴上,项羽数次将范增的数目置之不理,而导致刘邦逃脱。

项羽对待手下唯一的谋士范增可以说是不以为意,与刘邦对于张良的重用形成巨大反差,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两种对待贤士的态度也为其兵败自刎埋下伏笔,刘邦的善问,善用对于项羽的刚愎自用,有勇无谋是巨大的优势,帮主一句话就将其手下的卧底忠臣曹无伤置于死地,而对于樊哙的理论,他就无言以对。

无论是相遇的失败抑或是刘邦的成功,一切皆取决于性格和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