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尿蛋白,肌酐却很高被查出肾衰竭吗?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常见的肾脏病最早出现蛋白尿,当蛋白尿持续不能缓解,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大于1克,就会逐渐导致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小球滤过率缓慢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但是,临床上尿检没有蛋白而血肌酐升高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组成。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滤过功能,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功能,肾间质的主要功能是组织支撑和电解质调节等功能。血液每天流经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后,代谢废物(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随尿排出体外,而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蛋白质不会被滤出。正常情况下,也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但在肾小管,就会全部重新吸收,所以,尿中蛋白是阴性的。当肾小球损伤后,更多的蛋白质就会漏出来,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形成蛋白尿。所以说,蛋白尿是肾小球损伤的结果,尤其是比较严重的蛋白尿。当然,肾小管损伤后,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无法回吸收,也可能出现少量蛋白尿。

由此可知,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蛋白尿,而非肾小球疾病,尤其是肾小管、肾血管的疾病,就不一定出现蛋白尿,或者蛋白尿比较轻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不同程度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病。临床上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疾病后期则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病因为慢性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药物或化学毒物(止痛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长期应用、重金属盐(如镉、锂、铝、金、铍等)长期接触等。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大部分隐匿起病,一些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贫血,尿液检查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往往低分子蛋白尿为主),甚至没有蛋白尿,尿沉渣中有少量白细胞,偶有红细胞和管型。在病程较早期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在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血肌酐基本正常)时即可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有时也可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

二、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肾病是指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严重狭窄或阻塞引起肾脏严重缺血,最终导致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的慢性肾血管性疾病。目前认为,慢性缺血性肾病是中老年患者(年龄>50岁)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也会导致肾动脉粥样硬化,使肾动脉狭窄,肾脏长期缺血萎缩,就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缺血性肾病对肾小球滤过膜没有明显损伤,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蛋白尿,或者少量蛋白尿,患者血肌酐都比较高了。发现下列情况,高度怀疑有缺血性肾脏病:①50岁以后的严重高血压;②原本控制稳定的血压出现了波动;③双肾大小不一致,相差超过1cm;④不明原因的心衰或肺水肿。

三、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痛风性肾病在西方国家常见,国内近年来增高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本病发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性发病原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不论男性或女性当血清尿酸值大于416μmol/L(7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引起肾脏损伤,主要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所以血肌酐升高了但尿蛋白阴性或者轻度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出现较早,尿酸往往超过正常值,常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等。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经常会夹杂有尿路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