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对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本文作者:yiganqi 文秘114原创投稿
认真做好保育工作,提高保育工作质量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力度小
种种原因,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等方方面面对保育工作存有偏见。社会上许多人认为保育员就是清洁工,只要能干活,能吃苦耐劳就行,至于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无关紧要。一些家长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地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流露出对保育工作的不屑一顾。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造成保育员社会地位低下,待遇普遍较差。这样,保育员自己也慢慢地失去了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消极完成分内的工作任务,最终使得保育行为不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就幼儿园方面来看,调查中许多保育员反映,幼儿园园长在抓保育工作时其侧重点是“安全和卫生”,即工作标准是“不出意外事故、环境清洁卫生”,保育工作的其他许多丰富内容都被忽略了。特别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幼儿教师也轻视保育工作,和保育员之间缺少观念等方面的沟通,使得保教分家。
(二)保育员队伍不健全
1.来源差,配置不合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保育员不属于幼儿园正式编制,多是低薪招聘无业下岗女性。她们的年龄参差不齐,而且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人仅有初中文化程度,上岗前也未经过专业培训。此外,部分幼儿园考虑到经济利益而不断压缩保育员数量。很多幼儿园实行“级部保育”,即全园大、中、小班各配一名保育员,一天内轮流为所负责的几个班做保育服务,其保育工作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私立幼儿园根本没有保育员,每班配备的两名教师兼做保育员。由于繁重的保育工作牵扯了其过多的精力,教育质量也很难保证。
2.缺乏奖惩激励机制。由于保育员大多是临时招聘,各幼儿园未建立业绩考评、奖惩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保育员也不愿开动脑筋改进工作方法,消极被动地完成分内任务。还有的甚至把作保育员工作当作跳板,伺机跳槽。
3.保育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保育员的福利待遇较低,与同班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承担的繁重而琐碎的工作任务与所得不成比例,这严重挫伤了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保育员队伍难以稳定。
(三)保育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1.保育工作内容片面。日常保育工作内容是清洁卫生,包括室外环境的清扫、所在班内的卫生、幼儿生活用品的清洗,每天所接触的都是抹布、墩布、饭碗等。并没有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也没有参与幼教活动。
2.保育员很少甚至没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有外出参观和学习的机会,惟独他们很少甚至没有。条件稍好、管理较正规的幼儿园定期由保健大夫或负责保育工作的领导讲讲保育工作要求。多数保育员凭个人生活经验和自我感觉去工作。
二、加强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冷静地分析原因,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得力措施来强化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工作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全面落实各项保育工作任务
当今世界,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幼儿健康的理解也不单纯指能吃能睡不生病,而且还应包括幼儿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完整的幼儿健康观念。因此,传统的保育观念也亟待转变。现代保育观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完成,更应该关注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此外,在工作中要把保教结合原则真正落到实处。保育作为托幼机构的基本性质,是由保育对象的身心发育特点、集体生活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保育幼儿并不是保育员的专利。幼儿教师要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保育因素,保育员除了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育外,要尽可能配合教师组织幼儿的教育活动,做好活动中的指导与安全护理。我们在实施保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爱的环境,使幼儿的积极情绪能够经常得以体现,这是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优化管理,建设稳定合理的保育员队伍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素质是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1.积极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把好人才质量关。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一方面顺应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保育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该项工作的特殊意义,它对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教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保育员业务水平这一目的,以幼教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为依据,以现代婴幼儿生理
1 2 下一页 更多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1、保育员队伍素质不高,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保育员队伍中,至少普遍存在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在岗保育员的年龄趋于中老年。
②整体的学历层次偏低。高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
③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由于保育员的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
低素质的保育员队伍,必然导致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难以提高,进而制约了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保育员地位偏低,不利于保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在班级教养人员的配置上,往往有教师和保育员之分,而无论是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还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中,对保育员文化素质的要求都比对教师的要求低。因此保育员容易产生一种低人 一等的自卑感。在现阶段,由于教师和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分工,往往把教师看作幼儿园的主力军,在受尊重程度上和工资收入上都远比保育员高。而这种状况导致了保育员工作热情不高,把保育工作当作一项“粗活”来完成,很少考虑每项保育工作其中的价值。
3、认识不足,未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仍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的研究,“保教并重”的原则只停留在口头上,未真正落到实处;保育工作中有大而空的现象。例如,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观摩教育活动,很少涉及其保育能力的;对于幼儿园的评估,其保育权重也偏低。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保育观,通过优化管理,建设稳定、合理的保育员队伍,注重保育员的业务学习,全面提高保育工作质量,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的保育条件。具体包括转变保育理念、补充理论知识、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05
保育在学校不受尊重!工作强度大!园长很多不是人!没品没德!你们说一个保育员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干到晚上六七点!一点都没休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