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话听多了,我也就不知不觉的信了?

古文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头脑里并没有“防骗”这根弦。

心理学家蒂姆·莱文(TimothyR. Levine)曾提出“默认真话理论(Truth-defaulttheory)”,指的是当有人跟你说话的时候,不管他说的是什么,你总是默认他说的是真话,并不是你完全不怀疑他。你可能会觉得他表现得有点怪,但是你会先帮他找理由解释,只有当疑点已经实在太多、太明显了,你才可能意识到这个人是不是在骗你。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验证了“默认真话理论”,他们每次邀请一位受试者到教室做一套知识测验题,做得好有现金奖励。题目都比较偏门,但是你有一位搭档和你一起商量着做。测验刚开始不久,负责监督的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就出门打电话去了。这时候搭档就会提示受试者,说你看讲台上有个信封,也许答案就在那个信封里,咱们看看答案吧!

有些受试者为了拿奖金,同意了作弊。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演戏,搭档其实是个研究人员,那个监督老师接电话也是故意的。

接下来,实验人员会问受试者,说你刚才作弊了吗?有的作弊者说没有,实验人员就进一步逼迫他,说那我等会儿再问问你的搭档,你猜他会怎么说呢?有的作弊者表现非常慌张,有的却能自始至终都很镇定。

研究人员就这样拍摄了44份问话的录像,其中所有人都说自己没有作弊,但是只有22个人说的是实话,剩下22人说的是假话。

问题来了,单看录像,请问你有多大把握正确判断,谁说的是实话,谁说的是假话呢?

千万别过度自信。好几个心理学家,请了社会上各种人来看这些录像,有警察、法官、心理医生,有中央情报局的间谍网络负责人,结果是这些人的判断准确率都非常低,平均只有54%。

基本等于瞎蒙。
《匹诺曹》插画,Instagram
但是研究者发现,人们判断出错的比例不是对称的。如果录像里的人说的是真话,人们一般不会冤枉他,会认可他说的是真话;但如果录像里的人说的是假话,人们常常看不出来他说的是假话,总是以为他在真话。

由此可见,我们很容易错信他人,这一点即使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也难以幸免。

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错信他人呢?根据进化心理学,我们容易受骗是因为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当人类互相支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获得心理上的温暖,和满足感。社会之所以还能正常运行,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陌生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时候,容易轻信他人的特点是维护社会运行的基础,是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试想:同事送你两张电影票,你会怀疑他是在设计陷害你吗?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差,点了个外卖,你会怀疑菜里有毒吗?同事今天比往常提前下班了,你会怀疑她是跟外国情报机关接头去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