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白起都不能善终,为何张仪却是一个意外?

如题所述

商鞅和白起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是他们两个的结局都没有能够善终,不过张仪却高明的让自己免遭横祸,得以善终,是因为张仪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识实事的人,他能够揣度君王心中所想,提前为自己找到退路。

商鞅和白起都是典型的实干家,商鞅通过变法完全改变秦国落后的局面,将本来一个蛮夷之国变成了强大的诸侯国,也算是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商鞅并非是战国第一个变法之人,但是却是最彻底最成功的,秦孝公听从商鞅变法的请求,并且在秦国内大肆改革。但是秦孝公死后,商鞅立马遭到了清算,秦惠文王也听从奸人的谗言,将商鞅处以车裂。

白起是靠着军功爵位升起来的将领,在秦昭襄王时期,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他曾经率兵起战韩国,打败了韩魏两国24万联军。白起打仗30多年,在他手下死去的敌人接近100万,这一恐怖的数字,无一不让人惊叹,白起的军事能力之雄伟。不过,白起最终还是被秦昭襄王赐死,这是因为他目中无人,不听从军王的命令,并且还嘲笑秦昭襄王所做的决策,再加上范雎,嫉妒他的才能在秦昭襄王面前诋毁了他,最终致白起于死地。

张仪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纵横家,他是靠嘴来做事的,与前面两位有着很大的区别。张仪,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大局,并且擅揣摩。张仪,在投靠秦国之后,立马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并且他通过自己的一张巧嘴,让魏国容忍自己,甚至凭借着自己的一张嘴欺骗楚王割地600里。他的一生一直都在劝动其他诸后国不要合纵对抗秦国,并且也成功的达到了目的。

张仪在秦惠文王死后,他的结局也是善终的。秦武王尽管不喜欢张仪这样的游说之客,张仪成功的揣度到了,赶忙向秦武王请求去魏国,最后,秦武王派车将他送去了魏国,而张仪也在为国成功的养老,并未受到任何的胁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5
因为张仪本来就非常的有心机非常的聪明,并且他懂得分析大局,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怎样让自己全身而退,所以早就为自己做好了打算,铺好了路,所以最后才能全身而退的。
第2个回答  2022-05-15
因为张仪这个人知道大局,而且他心思比较细腻,也善于揣摩人心,能想到君王心中所想,提前为自己找到退路。
第3个回答  2022-05-15
这是由于张仪非常注重保护自己,而且他背后的权力也比较大,所以才能够很好的活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