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中国京剧史》的……跪求粘贴一点上来。。。。急!!!!!

哪位大人手上有《中国京剧史》这本书的……拜托粘贴一点类似京剧发展历程,影响之类的原文发上来……后面一定要附上这句话是在书的第几卷第几页书的什么出版社多少年出版的什么的……每句话不一定要很多……随便来点就好……最好多来几句,分布在书不同地方的几句……感激不尽啊!!!急求啊!!!能帮帮忙好的话再追加分数的……跪求啊!洒不尽的辛酸泪……

形成期
    同光十三绝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  京剧 捉放曹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 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洪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  京剧 捉放曹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入宫。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贵妃醉酒)、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人来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京剧 雁荡山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贺。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30
《中国京剧史》是一部大型京剧艺术通史。全书上志1790年徽班进京,下迄1994年后的振兴京剧工作,汇集了京剧艺术的“史前期”及形成后160多年的完整史实;还介绍了京剧艺术在台湾、港澳以及海外的活动情况;辅之以数以百计的京剧艺术家传记和大批珍贵图片和地图等形象资料。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学术性强。

目录
上卷
第一编 京剧孕育形成 /19
第一章 京剧形成的社会环境 /21
第二章徽调、汉调在北京的发展变化 /43
第三章 京剧形成 /71
第四章 京剧形成的历史原因 /125
第二编 京剧逐渐成熟 /129
第五章 京剧成熟的社会环境 /131
第六章 京剧从形成到成熟的演进 /137
第七章 促使京剧成熟的历史诸因素 /184
第八章 南派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48
第九章 京剧改良运动 /300
第十章 京剧传向全国 /376
第三编 人物(上)
第十一章 生行学员 /387
第十二章 旦行演员 /478
第十三章 净丑演员 /521
第十四章 剧作者 /565
第十五章 乐师 /580
第十六章 教师 票友 /588
第十七章 后台管理人员 /597
上卷后记 /602
上卷修订后记 /605
中卷
第四编 京剧的鼎盛时期 /607
第十八章 五四以来京剧发展概貌 /609
第十九章 京剧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625
第二十章 京剧剧目的新发展 /657
第二十一章 表演艺术的新发展 /673
第二十二章 京剧音乐伴奏和舞台美术的新发展 /725
第二十三章 京剧理论研究与宣传活动 /747
第二十四章 京剧走向世界 /771
第五章 战争年代的京剧 /819
第二十五章 抗日战争以来的京剧发展概况 /821
第二十六章 国统区的京剧 /871
第二十七章 抗日根据地的京剧 /928
第二十八章 沦陷区的京剧(上) /978
第二十九章 沦陷区的京剧(下) /1051
第三十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京剧 /1073
第六编 人物
第三十一章 生行演员 /1129
第三十二章 旦行演员 /1243
第三十三章 净行、丑行演员 /1347
第三十四章 乐师 /1393
第三十五章 京剧作者、导演、教师、研究者 /1411
中卷后记 /1505
中卷修订后记 /1507
下卷
第七编 京剧的黄金时代 /1509
第三十六章 京剧的新繁荣 /1511
第三十七章 京剧剧目的整理、改编与创作 /1604
第三十八章 导演制度的形成与导演艺术的发展 /1661
第三十九章 京剧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1688
第四十章 京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1733
第四十一章 京剧舞台美术的发展 /1759
第四十二章 京剧艺术教育 /1791
第四十三章 京剧艺术出版事业的大发展 /1816
第八编 “文革”前后的京剧 /1849
第四十四章 本时期京剧发展的概况 /1851
第四十五章 “文革”前夕的京剧 /1858
第四十六章 “文革”中的京剧 /1895
第四十七章 “样板戏”垄断京剧舞台 /1923
第四十八章 “样板戏”的剖析 /1960
第四十九章 京剧艺术的复苏 /1995
下卷
第九编 振兴京剧的新时期 /2021
第五十章 本时期京剧发展的概况 /2023
第五十一章 新时期的剧目建设 /2058
第五十二章 新时期京剧舞台艺术的新发展 /2129
第五十三章 京剧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194
第五十四章 振兴京剧的努力和措施 /2251
第十编 京剧艺术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 /2355
第五十五章 京剧在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 /2357
第五十六章 京剧在国外 /2394
第五十七章 京剧对世界戏剧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2439
第十一编 人物 /2455
第五十八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活跃在舞台前后的京剧艺术家 /2457
第五十九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京剧工作者 /2699
第六十章 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的京剧工作者 /2826
结语 /2841
下卷后记 /2850

只有这些、、、、追问

可是是要写论文进行引用的啊……必须要原书中的话和相应的页数这些的……不过还是谢谢了!

参考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4%b8%ad%e5%9b%bd%e4%ba%ac%e5%89%a7%e5%8f%b2%e3%80%8b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31
我有《中国京剧史》《京剧谈往录》《菊坛旧闻录》等书.告诉我你的邮箱,我发给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