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儒学重振的原因

如题所述

隋唐宋明时期儒学复兴的原因:
1、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有反复。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正义》引用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又详于文字训诂,为后人研读经书提供了方便。唐时,儒学的发展还表现在除了中国读书人研习儒学外,儒学还通过留学生扩大了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
2、宋明时期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儒学的一些思想文化适应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需求。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