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提线木偶的一篇作文

是一个中考的作文题目

不要太懒奥,我给你提供资料,自己整理一下。——————————————
被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福建提线木偶戏,即“嘉礼”戏,又称“加礼”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 “嘉礼”、“加礼”,意即隆重的殡婚嘉会中的大礼。福建地区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须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因此,泉州自古以来便称提线木偶戏为“嘉礼”戏、“加礼”戏。此戏目前在福建地区仍然很兴盛!而福建福州十邑地区如屏南县以及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都保留得较为完好。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福建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 提线木偶
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   福建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
历史
  据传,唐末王审知入闽在今福州称王时,大建宫院,由中州聘请不少名士学子,并携带傀儡戏具,置于宫中以供娱乐,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故“嘉礼戏”的道白有中州音。   到了宋代,“嘉礼戏”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进一步与民间仪式结合起来,得到较大发展。明代泉州李廷机曾为木偶戏撰联:"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可见当时木偶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备了表现纵横千里、包容古今的功力。 提线木偶
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泉州的“嘉礼”戏已经十分成熟,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形成规范的剧本体系,能够演规模宏大且细致复杂的历史戏了。虽然形象只有固定的36个,但行当已分生、旦、北、杂四大类,可演42部大戏,如传统连台本《目连救母》可演七天七夜。   清末民初,泉州一带有50多个木偶戏班遍布城乡。泉州东岳庙、关帝庙、元妙观、城隍庙等"四大庙",均有固定戏班为祈天酬神专门演出。号称"嘉礼才子"的林承池曾与文人杨秀眉创作了《说岳》、《水浒》等连本戏,从而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林承池、连天章等人,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弄蛇、伞舞、织布、弄钹等,大大丰富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艺术。   千年来,泉州傀儡不仅成为泉州乃至闽南语系地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以其独特技艺和精彩演出,成为一般民众,乃至士大夫文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
艺术特色
  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泉州傀儡戏至今保存七百余出传统剧目和由三百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傀儡调”(包括“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在泉州傀儡戏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大量古代泉州地区民间婚丧喜庆及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保存着“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俚语的语词、语汇、古读音。并且也保存着许多宋元南戏的剧目、音乐、演剧方法、演出形态等珍贵资料。因而,对"闽南文化学"、"闽南方言学"与"宋元南戏学"等,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传承价值
  由于泉州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关系,泉州傀儡戏于明末清初即开始向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流播,并在当地生根开花。为传播闽南方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沟通海峡两岸同胞及东南亚各国侨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泉州提线木偶戏剧种与剧团简介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至迟于唐未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此后历经宋、元、明、清以至当代,传承不辍。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含“压脚鼓”、“钲锣”等古稀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保存着大量“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的语法、语汇及古读音。保存着许多宋元南戏剧目、音乐、表演形态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千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不但与闽南语系地区民众生、老、病、死,等人生礼俗相伴共生。而且从明代开始,即向台湾省和东南亚一带华人华侨聚居地流播。   泉州提线木偶戏主要传承者——泉州市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建团以来,相继创作排演了大批剧节目,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以及世界五大洲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所创作演出的神话剧《水漫金山》、儿童剧《庆丰收》,赴罗马尼亚“第二届国际木偶联欢节”获集体二等奖(一等奖缺)和银质奖章;神话剧《火焰山》、童话剧《千桃岩》晋京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分别荣获演出一等奖、创作演出三等奖;童话剧《谗猫》晋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观摩会演”,荣获文化部奖励;神话剧《太极图》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展演”荣获“木偶剧革新奖”,并应调赴京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神话剧《劈山救母》,小戏《驯猴》、《钟馗醉酒》、《狮子舞》晋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奖励。国际著名木偶大师黄奕缺荣获文化部“特别荣誉奖”及福建省“百花文艺一等奖”;童话剧《小黑·小金落难记》荣获“福建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演出奖等多项奖励;现代戏《赴宴斗鸠山》、歌舞剧《元宵乐》、童话剧《千桃岩》赴“克罗地亚第32届国际木偶比赛”,荣获最高奖——集体特别奖。并获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艺术节奖”。2002年创作演出《古艺新姿活傀儡》,荣获“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及木偶表演、木偶制作两个单项奖。2003年创作演出大型古典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荣获“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剧目金奖、编剧奖、导演奖、造型设计奖及3个表演奖。2004年《钦差大臣》入选“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并荣获“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集体表演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此后,《钦差大臣》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2009年10月神话剧《火焰山》荣获文化部首届“国家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除此之外,该团还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调演、献演活动及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艺术活动。同时,150余次出访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在国际艺术节及比赛中获得殊荣。2005年应邀在联合国总部举办“2005联合国中国春节文艺晚会”。2007年奉调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联合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2008年8月8日,泉州市木偶剧团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上,向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展示了中国提线木偶戏的独特风采。2009年10月应邀赴世界著名艺术殿堂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为“古今回响中国艺术节”作开幕式场演出。2009年11月赴比利时国家剧院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演出。2009年11月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人民友谊贡献奖”。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也是我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2002年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泉州提线木偶戏同昆曲等10个项目,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泉州市木偶剧团,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授予“联合国南南合作网木偶艺术项目示范基地”。2005年10月泉州市木偶剧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获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2008年11月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称号及“第三批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UNIMA)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授予“艺术交流实验基地”。
编辑本段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是古老珍稀戏种。江西兴国提线木偶所演剧目既有从民间说唱本和传说故事改编的,也有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的木偶戏班一般7人左右,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能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可谓一身多能。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渊 源
  据传,提线木偶戏起源于公元前180年,当时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城,他的军师陈平出谋划策,用木头制作成人的模样,在东、西、南城门唱木偶戏,敌方全部集中在东、西、南城门看戏,只有北门空虚,没有防守。所以,汉高祖从北门逃脱,俗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之说。   “兴国县的提线木偶,主要流行于均村、永丰、隆坪、社富、樟木、梅窖等乡镇。”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说。现存提线木偶剧目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台词诙谐风趣,唱词婉转优美、富有变化。不仅如此,兴国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神韵含蓄、栩栩如生,堪称民间工艺珍品。兴国的提线木偶一般都是额头天庭饱满、下颌丰腴、眉目修长,尤其是旦角鼻头浑圆、嘴唇小巧、温柔秀丽、楚楚动人。提线木偶脸谱在设计上也颇具匠心,如旦角多用平眉,线条圆熟,给人以柔和、飘洒之感。武角多为“纵眉子”,呈倒八字形,线条简练、笔锋遒劲,给人以英武果断之感。线偶的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为5到12根不等,甚至有多到20余根的。通过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困 境
  看提线木偶戏曾经是兴国人民十分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观赏兴国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受众的萎缩,最近10多年来,各提线木偶戏班的经济效益差,演出次数越来越少,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更是难找,从而使提线木偶演员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有的线戏艺人逐渐步入古稀之年,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技法濒临失传。   目前,兴国县经常能开展活动的提线木偶戏班仅存七八个,每支队伍6至8人,每年平均演出100场左右,不及原来高峰时期的一半,演出时间也基本集中在春节期间。杨振铨是兴国县均村乡石溪村木偶戏团的骨干,今年已经72岁了,不仅带了徒弟,还有了徒孙。可是最近几年徒孙都外出务工去了,戏班人手不够,外出表演时经常要到别的村子请人。
出 路
  提线木偶戏是极富民间传统特色的戏种,在当地有着较大影响。做好兴国提线木偶戏的保护传承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为此,近年来,兴国县采取了静态和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民间文艺进行保护传承。一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兴国提线木偶戏进行研究、搜集与整理,并出版相关书籍,拍摄电视专题片以及相关音像资料,并深入调研论证,从选题、表演技巧、传承发展等环节,分别制定有关标准。现已整理手抄本、油印本等早期剧本60余本。二是建立健全了培训基地,举办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培训班,建立以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机制,现已举办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培训班3期。三是继续举办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比赛和民俗调演,投入10万多元举行了首届全县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比赛。四是成立由县文化局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组成的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保护领导小组,组建了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协会,制定了兴国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协会章程。现已投入6万余元组建了高溪、石溪、泮溪等提线木偶戏班6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