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简介

宁波的简介,之类的。有什么说什么。,怎么办呢?2011-8-27 上午 10:27:01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 ,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1、位置境域

宁波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2、地形地貌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脉、丘陵、盆地和平原。宁波市山脉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

3、气候

宁波地处宁波平原,纬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宁波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

4、水文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区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区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

5、行政区划

宁波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统计年鉴公布的陆域面积是以 0 米等深线起算),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平方公里。

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94.4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55.9平方公里。

宁波市下辖6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75个镇、10个乡、69个街道、704个社区和2519个村。



扩展资料:

宁波历史沿革: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

民国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属于浙江省,1931年撤宁波市,复入鄞县。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为宁波专署驻地。

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内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变,并形成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相对独立的滨海临江发展空间格局。

1986年宁波被列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审核,成为计划单列市。

1984年,宁波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8年3月,批准为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

1994年,宁波被确定为副省级市。

2015年11月1日宁波当选2016“东亚文化之都”。

2016年,撤销宁波市江东区,将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宁波市鄞州区管辖。将鄞州区的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划归宁波市海曙区管辖。撤销县级奉化市,设立宁波市奉化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宁波

百度百科——宁波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3
宁波,简称甬,是中国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列全国第四大港口。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
中文名称:
宁波
外文名称:
Ningbo
Municipality,旧译:Ningpo
别名:

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城市
所属地区:
浙江省
下辖地区:
海曙等6个区,3个县级市,2个县
政府驻地:
海曙区
电话区号:
0574(+86)
邮政区码:
315000
地理位置:
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
面积:
9365平方公里
人口:
户籍人口568.1万,市区220.1万人
方言:
吴语宁波话
气候条件: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月湖、天一阁、老外滩、梁祝文化公园、东钱湖
机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火车站:
宁波站、宁波东站、宁波北站
车牌代码:
浙B
汉语拼音:
níng

市树:
樟树
市花:
茶花
时区:
东八区(UTC+8)
著名高校:
宁波大学、诺丁汉大学中国
第2个回答  2011-08-30
宁波,简称甬,是中国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列全国第四大港口。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宁波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全国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全市辖象山、宁海二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宁波历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宁波在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港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2亿吨,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400.5万标准箱。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00美元,财政收入400.9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宁波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宁波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宁波将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城乡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生活环境

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有105家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成烟尘控制区25个,面积356.3平方公里;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7.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5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Ⅰ—Ⅱ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0.4%。宁海县、象山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奉化溪口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全市21个乡镇和58个行政村成为省(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2005年居民收入和支出

全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比上年增长9.6%。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758元,比上年增长4.2%。平均每百户市区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70.5台、家用电脑62.25台、空调机137台、家用汽车4.25辆、移动电话163.5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人民币,增长11.3%。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0.1台,洗衣机55.8台,电冰箱84台,空调机50台。

旅游资源

宁波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其中包括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全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保国寺、上林湖越窑遗址、镇海口海防遗址、奉化蒋氏故居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以及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的天童寺,珍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寺,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雪窦寺。溪口风景名胜区、滕头生态旅游区、天一阁博物馆和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雅戈尔动物园、天下玉苑、丹山赤水、中国渔村、五龙潭风景区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区,宁波滕头、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宁波大红鹰卷烟厂、宁波天宫庄园分别被评为全国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宁波为轴心,东通“海天佛国”普陀山,南连天下秀峰雁荡山,西接美丽的杭州西湖,北倚国际大都市上海,连接成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旅游网络。目前全市有旅行社156家,星级饭店168家。2005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1%,旅游创汇2.48亿美元,增长62.09%;接待国内旅游者23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国内旅游收入238.4亿元,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258.2亿元,增长25.8%。

宁波交通

栎社国际机场

已开通至香港(6班)、澳门(每周2班)、北京(6班)、上海(7班)、广州(5班)、大连(1班)、深圳(2班)、厦门(2班)、青岛(3班)、成都(2班)、哈尔滨(1班)、福州(1班)、重庆(1班)、西安(1班)等40多条航线

铁路宁波站

有沪甬城际列车6对、杭甬城际列车5对和至成都、吉林、广州、包头、南京等21对列车开行

大榭客运码头

至普陀山有10-15班客轮开行

高速客车

宁波至上海白天间隔15分钟一班,至杭州白天间隔8-10分钟一班,另有至南京、合肥、武汉、苏州等多条直达客车班次

工业

宁波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宁波被国家和浙江省列为重点投资地区,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市共有工业企业超过十万家。

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统计,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行业有纺织服装、机械、轻工、化学,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行业有电子、电力、冶金。此外,建材行业和医药行业也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十五"时期,宁波工业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以石化、造纸、电力、钢铁为重点的港口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重点培育壮大纺织服装、日用家电、输变电、塑机及模具汽车零配件等传统优势行业。继续在建筑业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农业

宁波农业有悠久的历史,据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考证,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狩猎和种植谷物,在七百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棉花。农副产品门类众多,是浙江省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

宁波农业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33.81万公顷,林业用地42万公顷,河流湖泊4.9万公顷,浅海面积43.3万公顷,滩涂资源9.6万公顷。全市气侯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是一个多宜性的农业经济区。

近年来,宁波市加快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粮食总产83.73万吨。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9.6%,森林蓄积量950万立方米。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基本形成了蔬菜、蔺草、水果、茶叶、蔬菜、水产、禽蛋、生猪、竹笋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主要名特优农产品品种有余姚杨梅,奉化水蜜桃、芋艿头,慈溪黄花梨,浙东白鹅,宁海牡蛎等,不少产品享誉海内外。

宁波濒临东海,发展渔业生产条件优越。境内有象山港、三门湾、杭州湾,还有面积广大的河流、水库等淡水资源。宁波渔业以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海、淡水名特优产品的养殖逐步形成规模。2004年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达67274公顷。

商业

宁波作为历史上著名商埠,一向以发达的商业著称于世。 2004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5.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1% ,创造 8 年以来最高增幅。人均消费服务性支出 11283 元,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达到 246.7 亿元,占 GDP 比重 10.75% 。 2004 年,全市共有商品市场 636 个,年交易额 912 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 86 个,对带动地方块状经济、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商业营业面积 505 万平方米,人均 0.85 平方米;营业面积超过 1 万平方米的大型零售企业网点 24 个。 2004 年,全市拥有连锁经营企业 55 家,连锁门店 1290 个,实现销售 130 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3.62% 。在改革的推动下,商贸流通领域的活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民间资本加快融入,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全面形成,市场竞争更加充分。麦德龙、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进入,各种商业业态、经营方式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引入,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在竞争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十五”期间,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以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变为主线,以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现代商贸中心为目标,努力构建四大体系,即:充分市场化和基本国际化的开放性商贸流通体系;多层次、多业态,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企业组织体系;基本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的快捷交易运行体系;驱动生产、引导消费,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多功能服务体系。争取五个突破,即:以建设港口型物流园区为载体,在仓储物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建设宁波商贸信息网为基础,在电子商务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以拓展城市化功能为导向,在发展新兴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以实施绿色食品、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系列工程为龙头,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上取得新突破;以促进“商旅结合”为重点,在大力开发休闲市场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设三江口中央商业中心、港口型物流园区、国际性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快建立起能满足社会需求、体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功能特征和发展水平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

港口建设

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现有生产泊位191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39座。最大的有25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可兼靠30万吨船)的卸矿码头,第六代国际集装箱专用泊位以及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已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港口通航。宁波港主要经营进口铁矿砂、内外贸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煤炭以及其他散杂货装卸、储存、中转业务。2003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超1.85亿吨,同比增长20%以上,仅次于上海港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277万TEU,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五位,比2002年增长48%以上,增幅连续5年居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第一位。
城市地位及荣誉:   计划单列市
宁波城市景观照(19张)  副省级城市   有制订地方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   沿海开放城市   中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全国第二批文明城市 (蝉联)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综合竞争力前十强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中国十大最佳会展城市   全国再就业先进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大陆宜居城市   中国物流节点城市[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2009、2010年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政府网站[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蝉联)   2010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2009年度\2010年度报告,宁波排名全国第1(蝉联)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布了这本《公共服务蓝皮书》。对全国3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了19000多份问卷调查,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宁波全国第三。[2011年7月17日]   宁波获得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最高荣誉奖项[2011年7月29日]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居前三[2011年7月21日]   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最佳旅游休闲城市   中国文具之都   中国模具之都   中国紧固件之都   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第六]   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   中国试点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城市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中国大陆综合竞争力前15强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
宁波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461平方公里。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232.9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94.4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62.9平方公里。
第4个回答  2019-1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