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流行”榜下捉婿“?

如题所述

宋代兴起的商品经济热潮,也正在重塑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心理,从另一个方向推动了宋人婚姻观念的转变:不问阀阅,只问赀财。这一现象宋人也观察到了,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同时代的郑至道也说,“今之世俗,将娶妇惟问资装之厚薄,而不问其女之贤否。”这种择偶观念,跟今天有点接近。

不仅民间的婚姻风气如此势利,官员也未能免俗。如宋神宗元丰年间,屯田郎中刘宗古“规孀妇李财产,与同居”。更奇葩的是发生在真宗朝咸平五年(1002 )的一桩事:两位当朝宰相向敏中和张齐贤,为争娶一位姓柴的寡妇,居然闹上公堂,打起了官司。原来这柴寡妇家产雄厚,向敏中和张齐贤之所以争破头,用程颐的话来说,无非“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

这在其他朝代,可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以为宋朝人的生活观念守旧拘谨,但实际上他们开放得让人目瞪口呆。事件的结局是,因为实在闹得太难看了,两个宰相双双被降职,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张齐贤罢为太常卿。

士人娶妻“直求资财”,反过来,富户也以丰厚的资产吸引士人结亲,甚至出现了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之风:每到科考放榜之日,土豪们都涌到榜下抢新科进士当女婿。北宋朱彧的《萍州可谈》记录说,“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一出手就是一千多贯钱,直砸得寒门出身的新科进士晕晕然。这一点,对于想穿越的单独狗十分重要。

当然也有不愿意迁就土豪的士子,却苦于被土豪一家子捉着,走不脱身。曾有一新科进士,年少有风姿,土豪们都想抢他做女婿。放榜之日,少年即被一群健仆强行带至一豪宅中,然后出来一个穿金紫衣裳的土豪,对他说:“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待更归家,试与妻商量如何?”围观的众人“皆大笑而散”。“榜下捉婿”虽是富商主动巴结士人,但如果士庶的通婚限制没有突破,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从婚姻重门户到重资产,反映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在“身份”、“门阀”之上的阶层壁垒失效了,资本已经获得了打通阶层壁垒的力量。这也是近代化的表征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8
科举制度,在北宋年间真正发挥了正向作用。国家选贤与能,根据你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来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科举制度实现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和公正性。也曾为寒门学子鱼跃龙门,一朝显贵的最佳途径。毕竟相比练武而言,学文还是花费较少的,所以民间才会有“穷文富武”的说法。在当时,大量了解社会疾苦的学子通过求学,科举进入到政权中,由于他们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因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会适当照顾到基层的呼声,确保各阶层都能获得相应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即使在外战不利的情况下,北宋的经济总量一直处在上升时期,直到靖康之变之前。这与当时的文治兴盛,人才上下良性流动密不可分。
在北宋年间甚至兴起了一种“榜下捉婿”的现象。每次科举放榜,富家权贵世家们就会看着放榜名单,只要有人高中,立马捉到中举者,直接带到家中,与家中适龄少女成婚。由此可见,人们对读书人的热爱和追求。甚至有七旬老翁娶二八娇娘的事情发生,以至于中举老翁作诗言之:“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科举制度在北宋趋于完善,朝廷规定,只要是考中了进士五等以上者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并且被提拔和升迁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途径上来的官员。这才造成了当时榜下捉婿的现象。只要读书有成,考中进士,基本就实现了名利双收,命格翻转。所以当时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洞房花烛夜,金榜题目时,为人生两大快事”。从当时的情况上来看,基本属实。宋代的高级官员中,文臣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令人惊讶的是,武将居然成为世袭制,北宋开国武将曹、潘、郭的后代多有成为高级武将者,但是这其中大部分属于纨绔子弟,除了演绎和历史中讲述的杨家将,折家军外,多为废物,不能不说这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下回再说。
第2个回答  2019-07-08
所谓“榜下捉婿”,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涉及。一些富人为攀新科进士为婿,每每不惜重金,堪称人文史上奇观了。朱彧《萍州可谈》卷一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刚直不屈的正直进士 “捉婿”者中还不乏当朝高官。宋真宗时河北人范令孙登甲科,宰相王旦就把他招为女婿。有位新科进士叫高清,品学平平,宰相寇准却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寇女死后,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将女儿为他续弦,时人称这些幸运儿为“天子门生宰相婿”。 当然,及第士人中也有不媚权势者,宋高宗时著名的“六贼”之一的奸相蔡京就在“榜下捉婿”时遭挫:他欲把女儿嫁给新科进士河南人傅察,傅婉拒,令蔡京大不快。宋仁宗时,颇得仁宗宠爱的张贵妃的叔父张尧佐看中了刚及第的冯京,就派人把他拖到家中,欲嫁小女于他,并冒称是皇帝的旨意,还摆出了丰厚的嫁妆,而冯京只是“笑不视,力辞”。
第3个回答  2019-07-08
科举制到了宋代,进入辉煌期。读书人扬眉吐气,统治者亦更加重视,人才选拔出不少,“榜下捉婿”的故事也时常发生,令人忍俊不禁。 读书人一旦科场及第,铁饭碗就端定了,其他种种超值回报也极为惊人。所以,宋人评价一个家族兴盛程度,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如此一来,“国考”考场,就成了权贵们争抢乘龙快婿的场所。
第4个回答  2019-07-08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宋代的时候,有一个新及第的年轻举人,相貌堂堂,举止不凡,为一权势之家看中。揭榜之日,权势之家便派出十多个壮丁将青年簇拥至其家,该青年无奈,只好被裹挟着前往。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如何?”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随即散去。 还有一个叫韩南的人,刚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问到他的年龄时,他苦笑地作了一首绝句:“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其回答不可谓不幽默。这位韩南老先生在73岁的高龄仍会有绣球抛来,真是莫大的讽刺。在宋代,这样的“榜下捉婿”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