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高手中的大刀王五,在营救谭嗣同失败后去了哪里?

如题所述

历史上大刀王五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侠士,他与谭嗣同有着莫逆之交。当时谭嗣同变法失败,王五就劝他赶快逃走,可是谭嗣同一心赴死,希望可以带动更多国人反抗。大刀王五在营救失败后有两种传言,不过大都是为了救别人而死掉。一代侠士,最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

1、大刀王五为了救人被德国人杀死

在晚清时期总共流传着十大高手的传说,分别是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和郭云深。大刀王五在家排行第五,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称号。谭嗣同最后慷慨赴死,大刀王五也没有办法,据说当时只有他敢帮谭嗣同收尸。此后大刀王五隐居到北京,收留了一百多人打算出关,可是德国军队来后要求清政府交出王五。王五为了保护这批人,只能被清政府抓走。德国军队把他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后被赶来的霍元甲取下头颅,还给他的家人安葬。

2、大刀王五被乱军枪杀

还有一则流传较广的事迹,相传大刀王五有天看到一家人被围困,就伸出援助之手。在斩杀了几十个军人之后,中枪太多被抓。当时军人对他是恨之入骨,直接就把他当场给枪决了。这个说法来自于狄平子的《平等阁笔记》,狄平子作为当时的人物,他的书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不过民间关于大刀王五的传说太多,谁也不知道他最后究竟落得什么样的下场,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们只要记得他跟谭嗣同一样,都是为了人民努力的英雄就够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人的归宿也只能是江湖。大刀王五作为侠之大者,为了拯救别人而慷慨赴死,他跟谭嗣同都值得我们去尊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在晚晴十大高手排行榜中,大刀王五名列前茅,与霍元甲、黄飞鸿、燕子李三等人都是名震一时的人物。除了武学上的造诣,大刀王五最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爱国义举。历史上的这位大侠,是被八国联军枪杀的,死后还被砍下了头颅示众。

大刀王五本名叫王正谊,字子斌,生于1844年,祖籍河北沧州。由于王正谊曾拜武林高手李凤岗为师,在师门中排行第五,故被人称作“小五子”。后来,小五子尽得恩师真传,练就了一套纯属的刀法,所以又有了“大刀王五”的绰号。

晚晴时的北京,曾活跃着不少武林高手,大刀王五算是颇为著名的一位。大王王五出身贫寒,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曾吃过不少的苦。早年的经历,使得这位大侠对贫苦百姓十分同情,故而始终都行侠仗义,尽自己所能来扶助乡邻。

同治年间,大刀王五曾往返京津,结交了不少武林好汉,并网罗一批高手成立了源顺镖局。在大刀王五的经营下,源顺镖局的名气和生意都蒸蒸日上,其活动范围南至江苏,北抵山海关,也是京津地区小有名气的一家镖局了。

除了开设镖局,大刀王五还十分关心时局,对维新派特别敬重。其中,大刀王五和谭嗣同之间还有一段令人称道不已的往事。相传,大刀王五曾传授谭嗣同刀法,两人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戊戌政变中,谭嗣同被逮捕,大刀王五还曾动用自己的关系,买通了狱卒、联络了一批高手,到狱中劫狱。可是,谭嗣同决心用自己的血来唤醒民智,拒绝了营救。

在谭嗣同被杀后,大刀王五决定刺杀慈禧等顽固派。不过,由于紫禁城守卫森严,那些达官贵人也是惜命如金,大刀王五一直没有得手。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大刀王五与一群好汉同义和团并肩作战,打教堂、杀洋人。

八国联军来势汹汹,大刀王五及镖局上下都成了被捕杀的对象。关键时刻,原本已经逃脱的大刀王五,决定自投罗网,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一百多人的安全。后来,这位大侠被送往德国军营,在北京的西河沿惨遭杀害。

大刀王五被杀或,那些残暴的洋人将其头颅砍下,没人敢去收尸。远在天津的大侠霍元甲闻听此事,只身前往,并于夜间偷走了首级,并将其秘密安葬。霍元甲与大刀王五之间的这段情缘,也被后人广为流传。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在晚清的时候,虽然这个国家已经混乱不堪,但还是涌现出了一批批爱国且有情有义的人,大刀王五便是当中较为出名的一个人。

他本来是一介粗人,后来因为有幸遇到了影响自己的老师,并在这个老师的细心调教下,学到了一身不错的武艺。因为他是依靠熟练的刀法而被天下人所熟知,而且他的名字中有一个五字,所以在江湖上,很多人将他称为“五子”。后来因为自己的好武艺,还做过镖局的职业。

这个人的一生,和他狂放的外号一样,都是不拘小节,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生活中,他是一个仁义厚道的人,对待弱者常常都是以一颗仁慈的心去对待,所以这就形成了他对持强凌弱之人的痛恨,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精神, 那就是中国的豪杰精神。在他从事镖局职业后,他依旧做的是风生水起,不论是外界和同行都对这个行动敏捷、思考迅速的小伙子赞不绝口,并被人们称呼为这个职业中的典范和楷模。

在那个年代,爱国是一件普遍的事

在那个让我们民族深感屈辱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让人们记忆很深的人,例如主张变法的谭嗣同。据说,谭嗣同在私底下和王五有一定的交情,也一起谈论过国家的走向,也一起交换过自己的思想,正因为如此,所以二人很是惺惺相惜,谭嗣同敬佩他的刀法,而他也敬佩这位先生的慷慨无畏。所以在变法失败后,他第一时间担心的便是那位先生的安危,在后来当他得知先生被政府关押了起来时,并准备将先生杀死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很不好的,常常因为这件事情寝食难安。

在后来,他还想要冒死去救这位先生。先是研究了监狱的构造,后来还联络了很多自己所熟知的英雄好汉,在知道了先生具体被行刑的时间后,他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依旧是心急如焚。

为了能够让先生可以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他偷偷的买通了监狱中的人,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先生,但是先生却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强硬的拒绝了他的想法。因为那个时候的谭嗣同,想要用自己的死,来震惊国人,想要利用自己死,来让众人明白,国家必须要通过变法才能够富强,所以他不愿去逃跑。

谭先生和他一样,也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他若是在后来听从了王五的意见,和他一起逃跑了,清政府一定会对他们大加侮辱,正因为如此,他一定要用自己的死来为自己正名。后来他拗不过先生,也就按照先生的意思,没有去营救,可是在后来,每每想到先生,他都会觉得有所愧对,并觉得当初是因为自己的犹豫而害了先生。

所以为了能够弥补先生,为了能够解除自己的心头之恨,他曾在先后多次组织为先生复仇的计划。

在后来,义和拳运动的爆发,他也积极的参与了进去,想要像先生一样,能够为这个残破的国家做一点属于自己的贡献,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力。可是在后来,清政府因为输掉了与八国联军的战争,导致了八国联军对义和拳人员进行清算,在1900年的时候,只有五十多岁的他带领着自己的兄弟,在城内和敌军作战,可终是因为敌人的人数众多,自己的人数太少,导致了王五的失败,最后洋人将他枪杀,并将他的头颅割下。

第3个回答  2019-12-16
后来王五被八国联军射杀于前门,享年56岁。王五被杀后,清政府为了震慑义和团的残余分子,将王五的脑袋挂在城门上示众,王五的家人也无法给他收尸。
第4个回答  2019-12-16
晚清著名的武林高手大刀王五救谭嗣同失败之后,投入了反洋人的运动,最终被洋人抓住并且枪毙,把他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之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