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在校期间监视学生上课行为,这类不算侵范隐私权吗?

如题所述

如果只是为了门禁,这个不算侵犯隐私,如果是那种时时刻刻都盯着的那种,绝对是侵犯隐私了,而且这种侵犯会带来家庭的不和谐。

旷视也在官方回应,自己在教育领域的产品还是专注于保护孩子在校园的安全,说白了就是上学刷脸,跟我们上班打卡一样,如果有坏人想进入校园,是进不去的,毕竟脸型不匹配,这项技术可以防止陌生人进入校园。

我觉得这样非常好,能把这样的技术运用到校园的门禁系统,会让家长更放心,不过在网上也说了,他是可以监视学生上课的,比如这一天里在课堂上你玩了几次手机,发呆几次,举手几次,它都能记录下来,并且老师跟家长应该都可以分享看到。

这样也挺好,不用老师趴小窗户了,每个星期总结一下,哪个学生表现得好,一张表就可以统计的非常完美,家长也能看到孩子在班级里都做了什么,表现得怎么样,不用特意的跟老师咨询了,不过我觉得这样对孩子不太公平。

毕竟校园里有学习好的,有学习不好的,那些总是迷迷糊糊的孩子不就惨了,家长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学校的表现,如果我是学生,十分不愿意有这种技术,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要注意,活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时时刻刻被人分析,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就像我们去上班,被领导安了这么个智能机器,你觉得好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所谓的“AI+教育”,绝对不是侵犯学生隐私的理由。何况这个理由还经不起推敲。在不能解决问题之前,也请不要带来更多的问题。

近日,一张人工智能监控学生课堂一举一动的图片引起网友热议,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举手、阅读、听讲等行为的次数都被清晰记录了。

这一事件很快引起了来自学生、家长和专家的质疑,随着网友们讨伐之声的扩大,旷视科技很快便发布了一则声明,指出网上出现的图片仅仅是技术场景概念的一个演示,而且公司在教育领域的产品本意是保护孩子在校园的安全。

按照公司的说法,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校园安全。可这样程度的监控,明明已经超出了相关范畴。当然,如果只是用来辅助教学,用数据来量化考察授课效果,那还是具备一定实际意义的。但是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这已经演变成了对学生行为的监控。如果被滥用,对于学生而言极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我们试想一下,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就已经受到了监控,这其实是教育形式的一种倒退,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无能的体现。大家可以想象,这和那些趴在门口、窗边监视学生上课状态的班主任有啥区别。

而且最近还有个产品——AI换脸软件“ZAO”,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刷爆了。它同样也引发了外界关于隐私安全的探讨,工信部还就“ZAO”App用户隐私数据安全问题问询约谈陌陌。

根据ZAO最初的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虽然目前修改了相关协议,在用户协议的开头部分还增加了“特别提示”,但这仍不足以打消用户的担忧。

谈到隐私问题,其实不得不提欧盟的GDPR条例。该条例极为严苛,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跨境传输(向欧盟境外的传输)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事实上,GDPR将对中国互联网带来翻天覆地的冲击……最首当其冲的,就是基于收集个人信息和隐私驱动的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主体收入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隐私问题,我国行业监管应该做出更多努力,明确数据处理原则,加强个人权益保护,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

第2个回答  2019-09-05
监控上课行为的话不算,这是为了督促他们学习,而且大部分学校也安了监控的。
第3个回答  2019-09-04
不算,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AI技术,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学生的行为。
第4个回答  2019-09-05
如果是在学校监视学生的上课行为的话,不算是侵犯隐私权,因为这是学校的职责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