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安徽合肥的历史

如题所述

合肥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夏商时期,合肥地域居住着淮夷族,为我国东方夷族的组成部分。春秋属楚,战国属吴。秦并六国,建立郡县制,置合肥县,属九江郡。公元581年,隋置庐州治于合肥,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1400余年,均为庐州治所,故又名庐州。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会由金寨迁合肥。解放后,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省会。

  合肥地名,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已逾二千二百年。地名的来历,缘由淝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31
合肥的消费水平中等,我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居住、生活,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去过很多地方,还是最喜欢合肥,现在合肥在大建设,已经越来越好。
第2个回答  2021-03-10
合肥,古称合淝、庐州、庐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是一个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之滨,淝水穿流而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合肥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园林城市、科教城市。合肥市于2010年正式进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合肥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他们除了采集狩猎外,还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秦置合肥县,属九江郡。曾为扬州治。
自古以来,合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曹魏、东吴两国就在合肥大战几十年。三国时合肥较多时间为曹魏控制。
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曾为淝水之战的主战场。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宋为庐州,南宋时期,合肥是抗金前沿。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
安徽省建于1667年,合肥在1853年至1862年间为安徽省临时省会。1912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县、肥西县。1938年春,安庆沦陷临时省会迁至立煌县(今金寨)。民国34年(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省会由金寨迁驻合肥。1952年正式定省会为合肥。1988年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地名由来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合肥,古称合淝、庐州、庐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是一个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之滨,淝水穿流而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合肥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园林城市、科教城市。合肥市于2010年正式进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合肥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他们除了采集狩猎外,还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秦置合肥县,属九江郡。曾为扬州治。
  自古以来,合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曹魏、东吴两国就在合肥大战几十年。三国时合肥较多时间为曹魏控制。
  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曾为淝水之战的主战场。隋初复改合肥县,为庐州治所。宋为庐州,南宋时期,合肥是抗金前沿。元为庐州路,明为庐州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
  安徽省建于1667年,合肥在1853年至1862年间为安徽省临时省会。1912年废合肥县,分置肥东县、肥西县。1938年春,安庆沦陷临时省会迁至立煌县(今金寨)。民国34年(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省会由金寨迁驻合肥。1952年正式定省会为合肥。1988年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地名由来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