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三者互溶,如A溶于B,A不容与C,B溶于C。将三者混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类推

如碘,酒精,水,三者 碘溶于酒精 碘微溶于水 酒精溶于水。三者互溶得到的应该是溶液。那么类似这样的物质互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三者互溶得到溶于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吗?

再如松香 酒精 水 松香溶于酒精 松香不溶于水。 松香先溶于酒精再溶于水得到的是松香胶体。

那么再类推 A溶B B溶C C溶D D溶……无限 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希望不要复制 不要主观的猜测 要有根据
如果没有结论 可以告诉我 类似这样关系的 还有那些物质组合吗?我想一一做实验
我高一,问老师老师也没办法给确切答案

呃,一一做实验这有点不太现实。。。其实你说的问题是有普遍意义的,不能说涵盖所有的情况,但看到你的提问我首先想到的是化学中常用的重结晶操作。
首先你要知道物质的溶解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似相溶,即相对而言,极性大的物质易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而极性小的物质则更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我不记得高一时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了,通俗点讲,水是极性最大的溶剂,烷烃类是极性最小的溶剂,其他常用溶剂的极性,与机构和所带官能团有关,一般而言,卤素原子,氧原子等会增大极性。基本上我们使用的时候会参考溶剂极性顺序表。
重结晶是进行物质分离纯化的常用操作。基本操作如下。假设一种物质A,溶剂B和溶剂C,溶剂B的极性大于溶剂C,物质A可溶于溶剂B,不可溶于溶剂C。对于实验中得到的粗产品(常为固体,主要成分为A,但含有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得到较纯的A,则将此固体稍稍加热溶于尽量少的溶剂B,然后逐滴加入溶剂C,至刚刚出现结晶,反加入一滴B,将此体系于常温下静置,会得到A的纯物质的结晶。
可知,在这种例子中,并不能认为A和C分别可溶于B则A和C可共溶于B。在这种重结晶操作中,物质A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应该会随着C比例升高而降低,至于其变化的程度和速度就不好说了。中学时讲过的重结晶操作是A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个人认为上面说到的这种重结晶操作,其实也就是要通过混合溶剂调节极性的方式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
至于说有没有利用A和C分别可溶于B则A和C共溶于B的例子,我见过的,比如在药剂学中,有时候处方中需要两种成分(A和C)共存,但这两种成分不互溶,挺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法可能就是找到一种溶剂(B),A和C单独都溶于其中,然后拿来看看A和C是不是都可溶于B中。这种方法有时候会成功,但是也有许多情况下问题不会这样简单就解决的,还要考虑其他的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