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狐谋皮文言文注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与狐谋皮文言文翻译

2原文 周人①有爱裘②而好③珍馐④,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⑤其皮;欲具⑥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

言未卒,狐相率⑦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⑧。

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3注释 (1)周人:周地的人。

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巩县一带地方。 (2)裘(qiú):皮袍,皮衣。

(3)好(hào):爱好,喜好。 (4)珍馐:珍奇贵重的食品。

(5)谋:谋划;商量。 (6)具:准备。

(7)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三牲具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

“一牢”指用一只羊做成的美食。 (8)卒:终;完毕;结束。

(9)相率:互相跟着。 (10)重(chóng)丘:重复起迭的山丘。

(11)一牢:指一只羊。 (12)带领,跟。

(13) 何者,为什么呢。 (14 )失,不恰当。

(15)爱:喜爱。 4提示 要剥狐狸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却去跟狐狸、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们的同意。

这种做法既可笑又愚蠢。当所办的事情涉及对方的根本利害的时候,对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比如,希望反动阶级会自动退出历史,希望帝国主义会自己改变本性,这都是“与狐谋皮”,是不可能实现的。“与狐谋皮”这句成语后来写成“与虎谋皮”。

它比喻跟恶人商量商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跟别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2. 与狐谋皮文言文翻译

2原文周人①有爱裘②而好③珍馐④,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⑤其皮;欲具⑥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

言未卒,狐相率⑦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⑧。

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3注释(1)周人:周地的人。

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巩县一带地方。(2)裘(qiú):皮袍,皮衣。

(3)好(hào):爱好,喜好。(4)珍馐:珍奇贵重的食品。

(5)谋:谋划;商量。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43264(6)具:准备。

(7)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三牲具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

“一牢”指用一只羊做成的美食。(8)卒:终;完毕;结束。

(9)相率:互相跟着。(10)重(chóng)丘:重复起迭的山丘。

(11)一牢:指一只羊。(12)带领,跟。

(13) 何者,为什么呢。(14 )失,不恰当。

(15)爱:喜爱。4提示要剥狐狸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却去跟狐狸、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们的同意。

这种做法既可笑又愚蠢。当所办的事情涉及对方的根本利害的时候,对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比如,希望反动阶级会自动退出历史,希望帝国主义会自己改变本性,这都是“与狐谋皮”,是不可能实现的。“与狐谋皮”这句成语后来写成“与虎谋皮”。

它比喻跟恶人商量商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跟别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3. 古文《与狐谋皮》怎么翻译

英文:doomed petition like asking a tiger for its hide

欲为千金之果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未卒,狐相率逃子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释义 与老虎商量,要谋取它的皮。本作“与狐谋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一定不能成功。现多用来形容跟恶人商量,要 其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续范亭《学习漫谈》:“实际上是做了三十年~的事,几乎被虎吃了。”

4. 与狐谋皮的原文及注释,寓意,启示

你好 解答如下 与狐谋皮 yǔ hú móu pí 〖解释〗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原文: 周人⑤有爱裘而好珍羞①,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②。言未卒⑥,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③,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④。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注释: ①裘(qiú):皮衣。好(hào):爱好,珍羞:珍奇贵重的食品。

羞:同“馐”,美味的食品。 ②具:准备。

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三牲具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

③相率:互相跟着。重(chóng)丘:重复起迭的山丘。

④一牢:指用一只羊做祭品。 ⑤周人:周地的人,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巩县一带地方。

⑥卒:完结,终了。 ⑦谋:谋求。

⑧少劳:有羊肉的饭食。 翻译: 周地有个喜好裘皮讲究美食的人,想做价值千两黄金的裘皮衣服就跟狐狸商量要它们的皮,想做(一桌)像祭祀一样的羊肉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们的肉做宴席,话没说完,狐狸互相争着逃进了一层层山山脚下,羊互相呼喊着躲进了深林之中。

因此十年不能制成一件裘皮衣服,五年不能具备(一桌)羊做的美食。这是为什么呢?周地的那个人真是失策啊! 提示: 要剥狐狸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却去跟狐狸、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们的同意。

这种做法既可笑又愚蠢。当所办的事情涉及对方的根本利害的时候,对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比如,希望反动阶级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希望帝国主义会自己改变本性,这都是“与狐谋皮”,是不可能实现的。“与狐谋皮”这句成语后来写成“与虎谋皮”。

它比喻跟恶人商量商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5. 与狐谋皮全文翻译

与狐谋皮全文翻译: 周国有个人喜好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像祭祀的羊肉一样的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话没说完,狐狸就一个接一个地逃进了重丘的山脚下,羊前呼后拥地躲进了深林之中。因此这个周人十年做不成一件皮衣,五年做不成一次宴席。

为什么呢?周人的计谋错了! 原文: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此文《太平御览》,这则寓言故事说明,如果所谋求的东西直接危害对方的利益,对方是不可能答应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有利己之心,都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的。

但人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前提,利己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扩展资料 一、与狐谋皮 读音:yǔ hú móu pí 释义:指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后也作“与虎谋皮”。

出处: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 译文:周国有个人喜欢皮衣、讲究美食,想做价值千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幻想。 例句:你和他合作,简直就是与虎谋皮,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二、《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被视为“类书之冠”。

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由翰林学世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13人参与修撰。

它采以群书类集之,共分55部、550门而编为千卷,故名《太平总类》。 宋太宗赵炅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 *** 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