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主流差异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诗歌,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文学主流是戏剧,之后的文学主流是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首先,我觉得你这个提问有很多的问题。
  倒不如分成两个问题来提问:1、为什么中国文化的主流是诗歌?
  2、为什么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文学主流是戏剧,之后的文学主流是小说?
  中国只是一个国家,而西方这个词汇已经包括了很多个国家,它们是子跟属的概念,就算文学主流上有差异,也不能拿两个来比较,因为“西方”包含的东西实质上比“中国”大得多。需要注意:你所说的西方,其实只是局限在欧洲这个地域上,因为几百年前的欧洲,文学的势力确实大大强过其他西方的地方,所以现在狭义上的西方文学是指欧洲文学。
  既然上面的问题说清楚了,下面我可以逐一来回答分出来的两个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说你的学识一旦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应该出去做官了——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出去做官,改造社会。这个特点也可以用到为什么诗歌会在千年中华文明中备受欢迎。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在《尚书》中说过:“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就是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韩愈又曾经说过“不平则鸣”,一个人为什么创作诗歌,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不平的气息想要倾吐出来。这样诗歌就成了古代诗人寄托情思的一种很好的媒介。另外,从《诗经》的四言体诗歌开始,逐渐出现了七言体等等,诗歌从一种较散漫地形式慢慢形成了它固有的韵律、格式,这些东西也充分满足了风雅之士追求美的心理。所以,诗歌能够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虽然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被诸如词、曲等取代龙头的位置,但始终都没有被人们遗忘。
  2: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就又要说你提问的错误了。真的有人说过“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文学主流是戏剧,之后的文学主流是小说”这样的话吗?我们不能因为文艺复兴之前出现了埃斯库罗斯、文艺复兴的时候有了莎士比亚就说它就是那个时候的文学主流;之后的小说也是如此。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只能说你的阅读量还太小。一个人往往别人喜欢什么就会影响到他喜欢什么,一个人往往会他喜欢什么就不去关注在他兴趣之外的东西。
  你读过多少17世纪以后的诗歌?你真正了解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戏剧吗?
  所以,第二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错误的东西。那么它最错误的地方,也是你最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呢?其实这也是我认为的当代研究西方文学的一种错误方式——文化解读。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满嘴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诸如此类的词汇。这种分类的方法虽然确实能够概括某个作家群所具有的特点或者是思维倾向,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它是妨碍我们认识一本文学作品的。文学文本就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本身跟作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作者一旦写完了它,它就已经获得了自由。它就躺在那里,等你阅读,你读出了什么,那么它就是什么;如果你觉得它就是个P,好,它就是个P。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带有某种已经定势的思维去阅读它。在我们打开它之前,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在等待我面前的这本书给我展开一个崭新的世界。我觉得这样的解读方式才是正确的,不仅有利于我们欣赏,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创作。
  此外,还可以随便说一下“小说”这个文体。个人认为,小说是所有文体中最最自由的。它不用规定某种格式、不用限定某种情感,不会被舞台限制在某个空间中……并且,它的虚构的特性也保证了作家能够让他们的想象力自由地驰骋。我想这也是自从17世纪,尤其是19世纪以后,西方伟大的小说层出不穷的原因。
  说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3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那么中国就没有发展戏剧的背景,而中国的主流为什么是诗歌:只是中国的小说什么的不出名吧中国较深远的诗歌文化不敢妄下言论。 文艺复兴之后的主流是小说,这得认真研究文艺复兴了。。呵呵
第2个回答  2011-09-10
中国人比较含蓄,外国人比较开放爽直。民族个性不同。诗歌很简短。几分钟就能写一首。所以可见中国文人可能是比较懒啊。写长篇的人少。还有,外国剧场可能比较多。中国在宋元以前。没有集体娱乐大场所。爱好文学的,多是个人行动,吟诵品味
第3个回答  2011-09-10
文化背景不同,没有为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