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读书,读成了书呆子呢?

如题所述

我们常听人说“死读书”或“读死书”,说的就是一个人书是读了,但是却很死板,不懂得灵活变通,最终把书中的东西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书本。

是读“死书”,还是读“活书”,根本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

在《学会提问》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思维像海绵吸水一样大量收纳各路信息。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吸收的信息多且杂,二是处于被动吸收的状态,不加以思考,也不对信息进行整理。

“淘金式思维”方式也很好理解,就是像筛选金子一样,对信息进行过滤,去粗取精,择优录取。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着一定的态度去与知识互动,从而留下真正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显而易见,读“死书”的人,在读书时多半采取了“海绵式思维”方式,一味地被动接收书中的信息,却不加以辨别和批判,最后哪怕记住了书中的只言片语,也只是一潭死水,不能为我们所用。

而真正会读书的人,会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会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有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他给出的答案有没有存在漏洞,总之这是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更加深刻,也更加灵活,能够成为我们思维中灵活的存在,也就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该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来读书呢?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主张是什么。每一本书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这也是我们翻开这本书的目的,比如我们一本关于如何摆脱拖延症的书,那我们的目的自然是找出对抗拖延症的有效方法,明确了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带着这个问题“如何有效克服拖延症”开始阅读啦。

然后,我们要依次找出作者为支撑论点而提出的论据,并找出这些论据的依据在哪里,思考有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方法呢?这是一个与作者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也是我们在批判作者观点是否正确的过程,每个人的观点态度都难保百分之分的正确,本书的作者也不例外,批判地思考不意味着找茬,而是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这也是灵活读书的要求。

最后就是应用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把书上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书才不算白读。很多书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缺乏现实的参考意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书中人物的性情,人生经验里,感受那份经典的智慧,就像老子,他的“功成,名遂,身退”的处世哲学依然在警醒着当今的世人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因为这样的人只会死读书,不会自己思考,所以久而久之变成了书呆子一样的人,只知道书里的知识不会灵活应用。
第2个回答  2020-11-24
因为有些人只读书不思考,这样书读进去只会成为知识并不会成为技能,因此成为了书呆子。
第3个回答  2020-11-24
因为这种人不会思考。他们只会死读书,所以读出来就变成了书呆子。
第4个回答  2021-03-24
为了成为书呆子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