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 海伦凯勒 人物

如贝多芬,爱迪生,就是遇到困难克服后成功的人,顺便例子举举!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9
http://sos.tzhl.com/cgi-bin/topic.cgi?forum=37&topic=1358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困难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困难加倍。相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困难便会减半。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是想方设法战胜它,还是绕道走?勇敢者的选择只能是前者。因为只有勇敢地战胜困难,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志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久久思考不得其解,便想丢下书本不学了;拉练中脚上打了几个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就不想再走了;演练新装备,始终不得要领,就找借口不练了。 $
©守望论坛 -- 守望论坛 Ju+
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从心理因素上分析,主要是意志坚忍性不足造成的。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把动机转化为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顽强的意志是战胜困难的锐利武器。1961年,原苏联驻南极工作站惟一的医生得了急性阑尾炎,在那冰天雪地的南极,不可能指望有什么人前来援助,怎么办?这位医生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决定自己给自己做切除阑尾手术,终于把自己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个事例说明,人的意志力可以非常坚忍,意志的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当然,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形成的,要在实践中去磨炼,尤其要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去磨炼。 ]~
©守望论坛 -- 守望论坛 Zu
远大的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巨大动力。一个人的意志坚忍性如何,遇到困难是打退堂鼓还是战而胜之,与其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抱负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因为在他们心中,理想抱负是人生的最大价值,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吃再多的苦、流再多的汗,也是值得的。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尝遍了人间艰辛,为什么还能够英勇战斗、勇往直前?就是因为红军官兵的心中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为人类求解放的坚定信念。要克服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的消极心理,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确立起自己的理想、志向和奋斗目标,并把它作为始终不渝的执著追求。遇到困难时,想一想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就会提高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就会激发起克服困难的巨大力量。而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遇到困难就只能选择退缩。 7
©守望论坛 -- 守望论坛 7=J
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一些同志见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原因之一,是对自己能否战胜困难信心不足,不大相信自己的能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特别是青年官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只要坚持一下,就能战而胜之。生活中谁没有遇到过困难?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从学走路、学讲话开始,历经了无数困难,可回首看看,这些困难不都被我们克服了吗?俗话说,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鼓足勇气,坚定信心,决不轻言后退。当然,自信心是建立在能力素质基础上的。为此,平时就要加强学习,努力训练,不断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硬本领。
回答者:ejiank - 经理 四级 12-26 00:23
第2个回答  2007-07-29
拿破伦,列宁,奥斯特洛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雨果,林肯,鲁迅
第3个回答  2007-07-29
爱因斯坦 居里夫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7-29
张海迪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