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卡读后感速度!今天急要

如题所述

一段经历,一段人生
——读《骆⊙卡》有感
再一次拿起《青年文摘》,缓缓从目录翻起,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篇文章:《骆⊙卡》。于是,一口气拜读了它。作者丁立梅笔下的骆卡,又是一个有几许酸楚的人。
文章的主人公骆卡是一个理发店的学徒,他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坎坷:他辍学了。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家太贫穷,而是他读书不用功,调皮捣蛋,念不下去了。为此,当父亲来到学校追他,而他呢,却从学校后院翻墙而过,一路跑到江苏,来理发店做了学徒。这些情况,都是作者通过与骆卡混熟后知道的。
作者在文中还介绍:他的老家在安徽,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怎么样才能只身一人混上三四年?可是,他告诉我,他就是这么来的。
他在理发店的活,都是些杂活,扫扫地,擦擦桌子,给顾客做头部按摩……年轻气盛的他每天都带着腼腆的微笑,迎来送往,刻苦练习修剪艺术,很多其技术即得到了顾客的充分肯定。他的父亲来找他,很想让他回去再进学堂,可他告诉父亲,他要学理发,父亲没有责备和要求他,只说了七个字:“那好,那就这样吧!”那一刻,骆卡突然觉得对不起忠厚老实的父亲,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混出一个人样儿。后来的日子里,骆卡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回到住宿的地方,他就拿着剪刀给自己理发,把头发理得像风吹雨打过似的。在给作者剪发时,由于作者洛卡的鼓励,他剪发时一根根地精雕细琢,仿佛在做一件工艺品。年前作者再来到理发店,骆卡已经成了理发店里的“大红人”,脚不沾地,可是却十分高兴。后来作者才知道,他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
这段经历,何等的酸楚,最后又何等的幸福?
看完文章,一向被称为“话匣子”的我,嘴停住了,不知该说什么好。骆卡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混出个样子。这或许就是一个最朴素却最难达到的要求吧!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肯脚踏实地,又肯在一个又苦又累的环境中艰难生存?那些杂活平时偶尔干还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有谁能坚持下来呢?可是,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骆卡却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既然他已经无法回头了,那么他做到的就是将现在所做的理发做好,争取当一个发型设计师。他的精神也让我深深地感动了,我想到了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荒废学业虽是可怕的,但是荒废学业的有那几个能像骆卡一样,重新在其他方面振作起来,不让自己的一生虚度?我想不多吧。可是骆卡除了在理发行业干的顺风顺水,同时他也再提到妹妹学习时异常自豪。这样的人又何尝会虚度人生呢?我想,那样的人生是否也克服了循规蹈矩,在群沙中变成了一颗耀眼的珍珠,在群石中变成了一块罕见的碧玉?
骆卡是一个孩子,我相信他虽然已经放弃了学业,但是他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并感受到读书的好处。我相信他一定会发愤努力,争取在理发这一行业取得丰硕的成果。那张小小的车票,也寄托着千丝万缕的爱,让骆卡感受到了这诸多的爱:父亲对他的爱,他对读书的爱,他对理发的爱……多么平凡而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这也不是他人能坚持下来的吧!
朋友,你觉得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2
11111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