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不要太长的,提出几点就行了

如题所述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 节约用水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3)一水多用——不浪费资源,让水重复使用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少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16)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17)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18)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19)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保护土地
20)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21)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22)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23)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24)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25)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26)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27)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28)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29)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30)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31)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   32)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33)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4)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   35)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36)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37)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38)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39)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40)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41)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   42)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43)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44)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   45)植树护林——与荒漠作斗争   46)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47)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9
牺牲生态环境得不偿失,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我们不能在同样的问题上重复栽跟头、交学费了

渤海溢油不止、云南“铬污染”未平;恒山因过度开采“破相”还令人揪心不已,陕西榆林沙漠中竟出现高耗水的高尔夫球场,更让人难以接受……

7、8月份是极端天气多发时节,但这一桩桩环境生态事件,不只是老天爷捣乱。有突发因素,更是累积效应。指责曝光者“唯恐天下不乱”也好,抱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罢,问题就在那里,想瞒下去很难,纵然人们一时看不见或者难有切身感受,有时一场狂风暴雨就能把问题给掀出来。

对于当前的环境形势,有权威专家概括为四句话: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近期披露的问题,为这四句话作了注脚。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项目或工程的决策者考虑经济效益多,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少。

最为明显的是,对于油、气、煤、水、金属等资源,只想着多采快挖赚大钱,却不顾及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不顾及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生态损害。如此急功近利,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资源,把自然环境当成可以任意排污的场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既影响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又直接危害群众健康。有百年采煤史的山西孝义,目前1/5的面积已被“采空”,地质灾害多发;而整个山西,因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高达4000亿元。

有人说,中国的环境问题到了集中爆发期,此话并不为过。十七大报告在概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第一条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环境质量仍只是“局部有所改善”。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和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很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少矛盾经过多年的积累,恰恰到了集中凸显期。

“十二五”期间,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保障群众身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各地不仅要继续清偿环境生态欠账,更要努力做到不欠新账。沿海和大江大河沿岸化工企业布局的过于集中,重金属行业废渣的堆放与无害化处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污染,草地的过载过牧以及毁林开荒的工程建设等问题,事关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都需要高度重视。要做到既避免新的环境问题出现,又能对生态旧账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惟有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高昂代价,山川才有庇护,发展才有未来。

牺牲生态环境得不偿失,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在坚定科学发展的今天,频发的生态环境事故正是一记棒喝,警示我们:不能在同样问题上重复栽跟头、交学费了。
第2个回答  2011-09-13
少砍伐森林!保护热带雨林!
出门近的走路!远的才坐车!
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第3个回答  2011-09-13
多做表率,教育好子女
第4个回答  2011-09-12
不乱随地吐痰、乱丢垃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