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避障传感器测距离原理

如题所述

一般的红外测距都是采用三角测距的原理。红外发射器按照一定角度发射红外光束,遇到物体之后,光会反向回来,检测到反射光之后,通过结构上的几何三角关系,就可以计算出物体距离D。

当D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上图中L值会相当大,如果超过CCD的探测范围,这时,虽然物体很近,但是传感器反而看不到了。

当物体距离D很大时,L值就会很小,测量量精度会变差。

因此,常见的红外传感器 测量距离都比较近,小于超声波,同时远距离测量也有最小距离的限制。

另外,对于透明的或者近似黑体的物体,红外传感器是无法检测距离的。但相对于超声来说,红外传感器具有更高的带宽。

扩展资料:

避障常用传感器:

不管是要进行导航规划还是避障,感知周边环境信息是第一步。

就避障来说,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 实时获取自身周围障碍物信息,包括尺寸、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避障使用的传感器多种多样,各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机器人避障红外测距传感器性能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红外避障传感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小车两轮工作,完成一个漂亮的躲避障碍物动作。
第2个回答  2019-08-26

这篇文章有通俗易懂的讲解《红外线靠近检测电路》。

第3个回答  2012-11-10
OK
第4个回答  2012-04-22
http://www.61mcu.com/?article-138.html,下载产品说明书里面有介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