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大诸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急需大量人才来辅佐,因此,汉末时期的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在乱世中展现自我价值。
汉末三国时期人才众多,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例如,同为三国顶尖人才的周瑜和诸葛亮二人,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是“死对头”,他们给自己君主制定了国家战略发展的走向,被后人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计划,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这两种战略计策中,哪个更高明呢?
周瑜的二分天下计
不可否认,周瑜的军事能力很强,由他指挥的赤壁之战以弱胜强,足以载入史册。曹操在一统北方后,快速调转枪口,打算一鼓作气,平定江南一统天下。站在曹操这方面来说,他这么做也没错,毕竟是携大胜之威,给孙权一定的威慑力。
曹操军队来袭,东吴以张昭为首的文臣派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他们唆使孙权投降曹操。正当孙权难以决断的时候,周瑜站了出来,他极力主张迎战曹操,并且有了战必胜的决心。
孙权作为一个割据势力的诸侯,他心里肯定是不愿意投曹的,既然周瑜有把握战胜曹操,也只能相信他了。孙权赋予了周瑜三万人马,很快,周瑜在赤壁一战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曹操战败后,周瑜向孙权建议,除掉刘备,吞并他的部属,然后率军攻占荆州,益州,以及汉中,联合马超,韩遂等西凉人马,与曹操形成二分天下的局面,然后在合适的时机下,与曹操争夺天下。
起初,孙权认为该谋划太过冒险,没有立即答应,因为此时的刘备并非瓮中之鳖,如果强行将刘备扣留,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来在周瑜的极力劝进下,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计划,让他率军进攻益州,可刚出兵,周瑜就病死了,真是天嫉英才。
从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来看,他志在天下,没有把当时的刘备放在眼里。从周瑜的二分天下计来看,能否实现有待商榷。
诸葛亮的《隆中对》
《隆中对》很有名,这是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发展做的规划。诸葛亮做事考虑得面面俱到,《隆中对》中,他的战略意图核心是北据曹操,东和孙权,然后在夹缝中扩大自己的势力,占领荆州和益州,与孙权,曹操三分天下。
《隆中对》中,大概的战略意图也有了,具体如何操作,诸葛亮也说得很详细,甚至在三分天下后,刘备该如何匡扶汉室,在《隆中对》中也写得很清楚。
三国志记载: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认为,三分天下形成后,刘备在占据荆州和益州的条件下,派遣一名将军出宛城,向曹操进攻,刘备亲率军队出秦川,两路军队齐头并进,就有希望消灭曹操。从字面上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很有道理,有大规划,也有具体如何执行,刘备后来也是按照这个做的。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周瑜的二分天下计到底哪个更高明呢?下面来分析一下。
周瑜想要实现他的二分天下计,需要面临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刘备,如何攻占易守难攻的益州,又如何防备曹军再次进攻江南腹地?这三个问题很棘手,按照当时孙权的实力,顶多也就能解决掉刘备势力,其余两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
当然,刘备也不是吃素的,他不可能让周瑜轻松把自己消灭了。当时刘备手中虽然兵将不多,但大多数都是能战善战的,陆战能力很强,周瑜即便能无视曹操将刘备消灭,必然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益州刘璋,北方曹操,都不是好对付的。在三国志中,刘璋的形象是“暗弱”的,可从刘备攻占益州的过程来看,难度还是很大的,按照当时东吴的那点实力,想一举攻克益州,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有许多地方操作性十分困难,不容易实现。在曹操对孙权牵制的情况下,孙权了解自己应该与刘备联合抗曹,毕竟都是为了自保,算是互利互惠吧。
相信按照刘备军事集团的能力,他能攻下益州,这是时间的问题,可如果要触碰荆州,那可是触犯了孙权的利益了。如果荆州全境被刘备所占,那孙权最直接的对手就是刘备,曹操虽然强大,但水师兵马较弱,一时间对孙权构成的威胁较小。
刘备则不一样,控制荆州就等于控制了水路,能顺江而下攻打东吴,非常方便。如果刘备真的占据了荆州全境,孙权宁可得罪刘备,也要把它夺回来,否则孙权自己吃饭睡觉都提心吊胆,这种感觉不好受。
既然诸葛亮和周瑜两种战略都有所缺陷,那么,哪一种更好一点呢?从过程实现的难易度来看,周瑜的二分天下更加适合实际一些,毕竟消灭刘备后,只剩下曹操一个对手,不再需要尔虞我诈。
从襄樊之战,夷陵之战来看,蜀汉东吴虽然是同盟,但这种同盟不靠谱的,诸葛亮的《隆中对》想结交东吴,没有荆州这个筹码,难以实现,即便暂时达成协议了,这样的同盟比敌人还可怕,随时会在友军背后动刀,让你防不胜防。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