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罪臣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2
晚清四大罪臣分别是翁同龢、张謇、张仲炘、李秉衡。
翁同龢,作为光绪帝的老师,掌握着极大的影响力。他是清流派帝党的领袖,在朝廷中极具声望。然而,翁同龢并非大清的福星,反而成为导致国势衰微的重要因素。在日舰入侵的紧要关头,翁同龢非但没有与李鸿章团结对外,反而意图利用外力削弱李鸿章的势力。在他的操控下,军机处不仅没有增加北洋水师的军备,反而克扣军费,导致北洋水师装备老化、弹药过期,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一万七千多名官兵命丧海底。翁同龢的这一行为,使他成为甲午战争失败的第一大罪人。
张謇,在甲午战争初期,向翁同龢建议利用日本人之手消灭李鸿章的军事力量。他主张将李鸿章调往前线,并让湘系大臣接替李鸿章的职位,企图将战争转化为一场针对李鸿章的单独作战。同时,他还污蔑北洋水师的将领,称他们为“残丁败叶”,并指责李鸿章“贪生怕死”。在他的影响下,北洋水师在战场上的背后却遭受朝廷的惩治。当日舰进入渤海时,张謇等人又主张死守渤海湾,阻止北洋水师出海迎敌,最终让日舰逼近国门。张謇的这些决策,使他成为甲午战争失败的第二大罪人。
张仲炘,在甲午战争中扮演了同样消极的角色。面对外敌,他非但没有呼吁团结一致对外,反而背后捅刀,在上前线激战之时,他上奏弹劾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私通日本,甚至声称李经方的儿子是日本天皇的“附马”,企图将李鸿章置于死地。这种做法,如同秦桧陷害岳飞,对国家的战争努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张仲炘堪称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三大罪人。
李秉衡,同样是清流派的一员,在甲午战争期间担任山东巡抚。他本应与李鸿章同心协力,支援前线,却反而与李鸿章作对。当北洋水师需要援助时,他以各种借口拒不发兵,导致刘公岛孤立无援,最终陷落。李秉衡的袖手旁观,使甲午海战的失败更加惨烈,他因此成为甲午海战失败的第四大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