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如题所述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

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井冈山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这里过去长期有"山大王",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王佐部驻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

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连永新县有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下山嫁人分了地。

一年多来的井冈山斗争,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坚持在实践中顽强探索的结果。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它们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随着湘赣边界武装割据的逐步恢复,毛泽东对一年多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的总结,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冈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历史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阶级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历史条件:(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井冈山地处边远的山区,是敌人统治力量极为薄弱的地方,有利于革命力量在敌人统治的缝隙中得到保存、发展和壮大。
(2)国民大革命运动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湘、赣等省的农民运动发展迅速,湘赣边界各县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甚至建立过县、乡各级的农民政权,广大农民群众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对革命的认识和觉悟比较高。这就使中共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存在着比较广泛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地理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境,属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样易守难攻的地势可以极大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2)井冈山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主要物产有粮食,还有竹木、花生、药材等。井冈山周围各县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粮筹款。(3)井冈山地处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段,可以两江作为天然屏障,对御敌和保存自己有利。

第三,政治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比较远,但革命力量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湘、鄂、赣三省,有利于革命势力的发展。(2)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对井冈山地区的控制力量相对薄弱。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李宗仁部同唐生智部发生战争,湖南、江西两省的军阀部队大量卷入了这场混战,井冈山地区仅剩下战斗力很弱的保安团、靖卫团和挨户团,造成湘赣边界空虚。这就更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3)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井冈山边界各县的农民心向共产党,继续反封建斗争,有的县、乡保存有农民自卫军和几百支枪,还有袁文才、王佐率领的部队,这些武装力量“虽然大体上还属于旧式农民武装的性质”,但他们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

第四,阶级思想。当时党内可以生存的大城市都是由非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把持。革命之初,党内地方派别主义及封建军阀割剧思想影响有着重大影响。在井冈山的除了拥毛派外,都是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人,是华中红军的梁山。

可是,井冈山这个地区作为革命根据地也存在着弱点,这些弱点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其弱点主要有:

第一,井冈山地区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随着红军队伍的壮大,这种人口少,产粮有限的现状,无法保障大部队对物资的大量需求。一旦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反复“围剿”和严密封锁,经济上的困难将更加严重,连军民的日常衣食用品也将难以保持必要的供应。

第二,井冈山位于湘江和赣江之间狭长地区,两江虽然可作为天然屏障,但也限制了红军的扩展。这两条大江都宽而深,无法徒涉,向南向北都难以发展,使红军在军事上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特别是随着红军的扩大,其弱势日趋明显。

第三,工农革命军中农民成分本已居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周围各县的农民因各种原因上井冈山投奔红军的更多,其小生产者的弱点明显,也不利于革命队伍的发展。

在全国处于革命低潮的时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的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并且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但作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存在着一些弱点,这些弱点在初期并不明显,当红军队伍逐渐壮大时,就日益清楚地暴露出来了。毛泽东、朱德也逐渐看到了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存、发展的客观存在着的那些弱点。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又以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进攻时,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在宁冈县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小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于1929年1月14日率领红四军主力向更有利于红军发展的赣南、闽西进军。从此,毛泽东、朱德开创了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0-27
毛泽东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有5种说法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井冈山的斗争,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只有两年3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光辉的一页。

那么,毛泽东何时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对这个问题,在出版的著作中有以下几种说法:

1993年6月,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足迹》一书记载:

1927年9月的一个夜晚,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里仁学校大教室里召开军事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全军进军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接着,前委便开始讨论到哪里扎根的问题。

毛泽东听完大家的发言,用手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道:“这块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山高水险,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是个理想的落脚点。这里的群众基础也好,有自给自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井冈山地区,是个积草囤粮、聚集革命力量的好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了毛泽东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主张。

次日,全军在里仁学校举行会师大会。毛泽东便在会上宣布了向罗霄山脉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命令。

上述记载说明:毛泽东于1927年9月19日在文家市召开秋收起义前委军事会议时,就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第一种说法。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书记载,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期间,还提出了要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这是第二种说法。

许多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在发表的回忆文章中,也持这第二种说法。例如,陈士榘、陈胜谷的回忆都说直接听到毛泽东在三湾时讲过:“我们要建立根据地”,“要与井冈山袁文才、王佐联系,建立根据地”。

1993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之路·横空出世》一书,提出了第三种说法:

为了确定革命的落脚点,10月3日,部队离开了三湾,当日到达宁冈县古城。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着重研究并决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问题……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9月出版的《湖南党史论丛》一书,提出了第四种说法:

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酃县水口之后,没有再向南运动,却于10月27日上井冈山,开展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根据地。

除此,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于1927年10月22日从湖南酃县水口出发,经下村进入江西遂川县境内。23日在大汾镇突遭遂川地主武装“靖卫团”三四百人的袭击,队伍被打散。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率领部分人员撤退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然后由黄坳到井冈山西南面的荆竹山,与王佐部队取得联系后,明显改变行军方向,即由原来南下挥师向东,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于10月27日到达茨坪西面6公里处的大井村。据一些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回忆,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于10月24日在荆竹山宣布的。

对上述几种说法,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古城会议上决定的。这种观点,似乎已成了定论
第3个回答  2007-10-2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1927年10月由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创的。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率领部队转入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至1928年2月,根据地初步形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两军会合后,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红四军军委书记。5月,湘赣边界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毛泽东任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后,成立了袁文才为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毛泽东任特委书记后,由陈毅担任红四军军委书记。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后,谭震林任边界特委书记。11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重新组织党的前委(此前,前委于3月被取消),毛泽东任书记。同月,红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后,朱德任军委书记。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会剿”,根据地得到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两县一小部,遂川县北部和酃县东南部。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参考资料:我认得你xixi
第4个回答  2007-10-27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

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

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

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朱德见面。

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碧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

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