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隋末无名氏的送别诗为何被胡应麟赞誉为七言绝句的典范,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影响?

如题所述

崔琼的《东虚记》中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隋炀帝大业末年,它符合近体七绝的平仄规则,是一首技艺成熟的绝句。


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提到,庾子山的《代人伤往》虽然接近绝句形式,但调子不合,语言也不流畅。相比之下,隋末无名氏的‘杨柳青青……’则开创了七言绝句的新高度,音律和谐,语言富有唐诗韵味,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柳条、杨花的意象,深沉地表达了惜别与期待之情。早在《诗经》的《小雅·采薇》中,柳树就与离别情感紧密相连,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象征挽留,自汉代起便成为一种传统。


首联以‘杨柳青青着地垂’描绘柳条随风摇曳,‘漫漫搅天’则形容杨花漫天飞舞。作者巧妙地运用词性、音调和意象,构成工丽的对偶,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离别的情感。


第三句‘柳条折尽花飞尽’转折惊人,寓意离别之苦。第四句‘借问行人归不归’虽未直接问行人,却通过诗人内心疑惑,暗示了对归期的期盼和不确定。


将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送别》相比较,可以看出无名氏的诗在时间跨度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更富有诗意的遐想和‘言外之意’。实际上,这可能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中隐藏了诗人对去年送别情景的回忆和对归期的深深期盼。


扩展资料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