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字的起源是哪里啊?

如题所述

花鸟字它源于东周,始于汉代,"发育"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是东周时期鸟虫书发展演变来的,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 东周时期各地诸侯称霸,青铜器物随便铸造,艺人把少量笔画换成鸟虫兽的"图形"用黄金镶在青铜器上,起装饰作用,到战国时期更加效仿,经书写、制范后直接把这种"装饰"字铸造在青铜器上,勾践剑的铭文和秦始皇的国玺也都是用的这种字。这种特殊的美术字在汉代印章和青铜器上继续有所发展和应用,直到汉代"隶书"出现后,才把它"划归"为所谓"篆书"类的"鸟虫书",实际应该叫花鸟字的初成字(雏形),它就是花鸟(组合)字的前身。
汉隶和草书的成熟及楷书和行书的出现、纸张和各种物料的发明应用、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熹平年间曾于鸿都门见工人用帚写字得到启发)创"飞白书"、板笔的使用等,都促进了鸟虫书向花鸟字演变。从此艺人在铜器、陶器、石刻、玉器、建筑物等装饰时创作"鸟虫隶书"、"鸟虫草书"、"鸟虫楷书",字的笔画图案你增我补、互相借鉴,作品中大部分文字笔画逐渐被花鸟鱼虫等图案所代替,竹木刷形扁笔也开始使用,"花鸟字"的名称便踏着时代的步伐应运而生。魏晋行书的兴起,促进了花鸟字的发展,唐代艺人已融入了殳书、穗书、云书、龟书等技法,清初又汲取西洋透视等技法,花鸟字基本定型。 花鸟(组合)字发展到今天,是我们祖先共同创造并世代相传的,是在数千年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发展演变完善的。
历代艺人们不断吸收象形文字、图腾符号、虫书、鸟书、龙书、穗书、麟书、鱼书、蝌蚪文、岩洞画等书画之精华,研究和借鉴了西洋画、瓶画、影画、蚀刻画、中外装饰画佳作、传统书画、剪纸、刺绣、年画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他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和富有节奏韵律的美好线条,生动地刻画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花鸟字笔画图案,构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韵。逐步把鸟虫书创新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内容、造型观念、书写技法的艺术书体--"现代"花鸟(组合)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5
传说在汉灵帝熹平年间,皇帝命大学者蔡邑作《圣皇篇》以颂先帝功业。文出后,皇帝下令把它篆写在鸿都门上。
  用什么样的的所有字体,皇帝都不满意。蔡邑也很着急,他知道皇帝肯定会问到自己,但自己也没想出有什么更为别致的书体让皇帝满意。若是推辞了,又显得自己没本事。好为难噢!
  正在这时。一个在宫中打扫卫生的役人扫地扫到了蔡邑的身边。那役人想是一天的活将完,心中高兴,挥动着大竹扫帚在地上左扭右转,写出了一个硕大的好字。竹帚掠过尘埃的每一个笔画,都丝丝缕缕清晰可见,就像一条长帛飘然欲飞,却落在地上,凝成一个灵动自如的文字。蔡邑心里有了谱,不由笑出声来。皇上问蔡笑什么。蔡说自己想出了一种书体,可彰圣皇的龙虎之势,但从未有人书写过,自己愿意一试.回到书房,蔡便特制了板笔,轻醮浓墨,在纸上若竹帚扫尘,奋笔急书,写出了从未有过的“飞白书”,灵帝为之大悦。
  自蔡邑创出飞白书后,学习这种书体的人很多,甚至皇上也津津乐道。后来有人以鸟书与飞白书相结合,创作了一种飞白鸟书,现在在西安碑林的“升仙太子之碑”便是女皇武则天书写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