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最早见于那部书,那本著作 有什么比较易懂、偏重于应用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著作

有什么比较易懂、偏重于应用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著作能推荐一下吗
主要是看了《龙樱》里关于7岁以前是感性思维,7~11岁有理性思维比较感兴趣
先谢谢大家了!

见于那本书就真的很难找,大概是国外的书经过人翻译大致这么讲的吧,黑格尔的《小逻辑》大概还可以训练一下你的思维。但思维也不是你说的那样。思维一般可以从精神层面来分析。

  人总是不能脱离精神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以精神追求为目标的,也是以精神来把握自己、他人、社会和世界。即使是对于物质、地位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把握。因为,人虽然对于物质、地位的占据是一个现实的占据,但是这种现实的占据,也有占有人的对应心理。  一般说到的精神,也可以理解成是思维。精神或者是为大致有这两种: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这是最简单的划分方法,可以看成是二分法。但是,精神是特别复杂的,除了这分成两个项目之外,还可以作进一步作出细分。

  理性思维是特别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举凡现在的科学,都是依靠理性思维来来建立起来的。数学、化学、物理学灯自然科学,以及不少的社会科学学科,都一律是依靠理性思维建立起来的。理性思维是科学建立的基础。理性思维讲究的是逻辑性,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由此才可以说是一个学科的建立。除了对于在科学建立上理性思维的作用巨大,对于人的工作和生活,理性思维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只要注重以逻辑来进行表述和把握的,都可以说是理性思维在发生作用。理性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种精神认识和把握方式。现代文明的昌盛发达,确实依赖于理性思维,由此,人以逻辑为方法来认识、把握这个的世界和社会。但是,历史发展到现今,也有一种理性思维至上的倾向,有的甚至还以理性思维为唯一思维、精神的主张,但是,这种趋向可能不太合适。因为,除了理性思维之外,人其实还有其他的思维方式,这是事实,不能忽视。

  再来说说感性思维。什么是感性思维?按照一般的说法是,它应该是包括了感觉、知觉和表象。对于感性思维的这一表述,以及其与理性思维对应、对举,似乎要说明的是,感性思维低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相对于感性思维,在逻辑性上,在规范上,确实要比感性思维胜一筹,在这点上,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是,感性思维对于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其实,如果简单地评价感性思维低于理性思维,是不太全面的。感性思维,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于对象的印象,而一般不涉及到对于其的逻辑性认识和把握,这是感性思维不同于理性思维的最突出点。

  再说说情绪。用思维一词来表述各种的精神现象,或许导致的范围太窄狭,也不容易全面反映所有的精神现象。如果将思维换成精神一词,或许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才更加方便认识精神这一问题。举例来说,如果只是说思维,那么,情绪应该是否也算是一种思维?显然,情绪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维,用思维一词就不容易把情绪包括进去。那么,从方便来说,就应该用精神一词来表述和囊括各种的人的内在活动。如此,情绪也就可以纳入到精神领域之中。以上说到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也可以被称为是人的精神,它们是理性精神、感性精神。情绪,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活动,不离人须臾。人人都有情绪的精神活动,人也是随时随处都有精神活动。可以说,人都是一种情绪性的存在。情绪,主要是表现为一个人对于其他人的好恶态度,对于环境的好恶态度,也包括了对于自己的好恶态度。好恶态度,或者说是喜怒哀乐,就是情绪的主要内容。这里说的情绪精神,包括了人的各种欲望和本能。对于欲望和本能,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上面已经谈到了情绪精神、感性精神和理性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什么样的精神吗?当然还有其他的精神形式。比如艺术涉及的艺术精神,以及包括信仰上的精神,皆是。至于艺术涉及的精神,或者简单说是艺术精神,应该是一种什么精神,或者就属于感性精神,还是另外一种,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艺术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精神,那么,它应该排在其他精神的之前之后还是中间?在这里,宁愿把艺术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精神来看待。

  那就再说说艺术精神。艺术所追求的是美。这是所有艺术形式的追求目标。美是人间的精灵。人人都是喜欢美的。可以说,美,是艺术的追求,是超越于世俗利益的,它有独立的价值。在美的精神之中,在面对美的对象目前,当事者是沉醉的,是赏心悦目的。

  还可以说说道德精神。道德是人群的价值判断。人以道德为标准,区分出哪些是应该追求的,哪些是不应该追求的。在道德的支配下,形成了人内心的自律,也由此调整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但是,道德精神是否是处于与这里说的其他精神同一层面的,则不太好说。

  最后是信仰精神。信仰精神是一种方便的说法,这样来说的用意,在于以其与其他的精神方式或者思维方式相对应、相适应。信仰精神,这是最高级的精神形式。信仰精神表现形式多样,宗教、主义、哲学等等。在这一精神领域里,则不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运行,而要超出于逻辑。比如禅宗,比如玄学,等等,均是靠领悟、信念来获得。

  重新来排列以上提到的各种精神形式,从一般为开始来进行排列,其秩序应是这样的:

  情绪精神,感性精神,艺术精神,理性精神,信仰精神。

  去掉精神这一个词,按照这一顺序来重新进行排列,则应该是:

  情绪,感性,艺术,理性,信仰。

  如果这样来看,作为精神领域来说,就不再只是感性和理性这两项了,而另外也增加了三项,一共是五项。在这五项之中,感性排列在第二的位置,理性排列在第四的位置,它们之间也没有连接着排列,中间还插入了艺术这一项。

  在对各项精神形式作出了以上的初步分析,并作了顺序排列之后,还可以对以上各项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或许可以得出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这里的第一项是情绪。作为第一个位置上的情绪精神,其内容包括了情绪本身,这是通常说的情绪,即是喜怒哀乐。但也还可以包括了本能。于是,这里说的情绪,应该是泛化了的情绪,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绪。如果有必要,也是可以把本能单独作为一项精神形式来看待的。如果把本能作为一项单独的精神形式,那么,精神形式一共就有六项,按照顺序来排列,就是:本能,情绪,感性,艺术,理性,信仰。但在这里却作了五项的划分,而这一划分方法也是可以的。

  这里的第二项是感性。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感性是初级的理性,也可以说,感性是初级的艺术,还可以说,感性是初级的信仰。这三个初级的提法是否准确,确实是可以商榷的。

  艺术,这是人类精神的第一个超越,或者说是进步。虽说现今理性精神特别发达,但是从来就没有排除掉艺术精神。艺术精神,从来就是人的精神的主要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把艺术大致划分为以下这几项:文字艺术,图画艺术,行为艺术,语言艺术,实物艺术,等等。这一划分是个人的想法而已,在此问题上也没有深入探究。

  理性,这是人类精神的第二个超越,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理性的主要表现是实证,逻辑。现代的科学就是建立在实证和逻辑之上的。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并且,实证和逻辑这一自然科学的方法,也被引进入了社会学科之中。有一种讲究客观和规律认识的哲学,其实就是理性的归总。

  信仰,这是人类精神的第三个超越,也是一个大的进步。信仰,其实就是把什么作为其个人精神和生活的基础和归宿。这是一个高级的精神形式,在信仰之中,很多方面都需要依靠领悟,才可以获得。

  这里以六个形式来划分人的精神,六个形式分别是:本能,情绪,感性,艺术,理性,信仰。本能、情绪、感性,是初级的精神形式,为三项。艺术、理性、信仰,这是高级的精神形式,也为三项。应该看到,前三项精神形式,与后三项精神形式,其间有着复杂的交叉关系。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其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一一对应的关系,大致是:

  感性对应理性,情绪对应艺术,本能对应信仰。

  感性对应理性。这一对应关系,有关哲学在认识论上,将感性、理性,作为思维的两种且唯是这两种形式的认识来看,即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感性之中,已经蕴含了理性的亮点,昭示了理性的光辉。可以说,理性是感性发展来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

  情绪对应艺术。情绪的升华就是艺术,是可以这样说的。升华这一说法和主张,在情绪与艺术的关系中,可以得到最好的说明。喜怒哀乐,是情绪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艺术也是一种喜怒哀乐的形式,只是这一艺术形式采取了高级点的表现方法。

  本能对应信仰。这一本能对应信仰的提法,以前还没有见到过。但是,细细来想,这一对应关系是存在的。本能,是人的最基本的方面。而信仰,则有最终归宿的意思在里面。最基本和最终极,是一种对接的关系,在这里本能就与信仰对应了。具体而言,本能解决的是个人的存在与群体的存在问题,其生死、延续,以此为最大的动力。信仰,则是要求从精神上来认识、把握个体和群体的存在问题,要对个体群体的存在问题拿出一个信念来。

  这就是六种精神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把握形式,应该至少是六种,而不只是两种,或者更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1
无论何种思维,都是对自身和环境的认识,推荐卡内基的《人际关系学》,在比较中重新认识自己,每一遍都会有切身体会
第2个回答  2012-03-02
表示完全看傻了,好专业的术语
第3个回答  2012-02-26
康德的书 不过难懂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