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三个君王分别是谁?

如题所述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赢子婴,秦四世赢祜

秦二世嬴胡亥被废后,也就是楚汉战争(前206~前202),秦王赢子婴登基,历史上称作秦三世。刘邦进入咸阳后,联合项羽废掉了秦三世。立赢祜为帝,史称秦四世。刘邦灭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杀死秦四世,至此,秦朝灭亡。
附;秦历三十八主,约六百八十年:  
  1.嬴非子,至秦嬴非子三十□年(周厉王二十年,前858年)在位;
  2.侯,秦嬴非子三十□年(周厉王二十年,前858年)至秦侯十年(周厉王三十年,前848年)在位;
  3.公嬴伯,秦侯十年(周厉王三十年,前848)至秦公三年(厉王三十三年,前845年)在位;
  4.嬴仲,秦公三年(厉王三十三年,前845年)至秦嬴仲二十三年(宋惠公九年,周宣王六年,齐厉公三年,陈釐公十年,蔡夷侯十六年,曹戴伯四年,燕釐侯五年,鲁武公四年,楚熊霜六年,卫釐侯三十三年,晋献侯元年,前822年)在位;
  5.庄公嬴其,秦嬴仲二十三年(宋惠公九年,周宣王六年,齐厉公三年,陈釐公十年,蔡夷侯十六年,曹戴伯四年,燕釐侯五年,鲁武公四年,楚熊霜六年,卫釐侯三十三年,晋献侯元年,前822年)至秦庄公四十四年(宋戴公二十二年,周幽王四年,齐庄公十七年,陈灵公三年,蔡釐侯三十二年,曹惠伯十八年,燕顷侯十三年,鲁孝公十九年,楚若敖十三年,卫武公三十五年,晋文侯三年,前778年)在位;
  6.襄公,秦庄公四十四年(宋戴公二十二年,周幽王四年,齐庄公十七年,陈灵公三年,蔡釐侯三十二年,曹惠伯十八年,燕顷侯十三年,鲁孝公十九年,楚若敖十三年,卫武公三十五年,晋文侯三年,前778年)至秦襄公十二年(宋戴公三十四年,周平王五年,齐庄公二十九年,陈平公十二年,蔡釐侯四十四年,曹惠伯三十年,燕哀侯元年,鲁惠公三年,楚若敖二十五年,卫武公四十七年,晋文侯十五年,郑武公五年,前766年)在位;
  7.文公,秦襄公十二年(宋戴公三十四年,周平王五年,齐庄公二十九年,陈平公十二年,蔡釐侯四十四年,曹惠伯三十年,燕哀侯元年,鲁惠公三年,楚若敖二十五年,卫武公四十七年,晋文侯十五年,郑武公五年,前766年)至秦文公五十年(宋殇公四年,周桓王四年,齐釐公十五年,陈桓公二十九年,蔡宜侯三十四年,曹桓公四十一年,燕穆侯十三年,杞武公三十五年,邾仪父七年,鲁隐公七年,楚武王二十五年,卫宣公三年,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十五年,郑庄公二十八年,前716年)在位;
  8.宁公,秦文公五十年(宋殇公四年,周桓王四年,齐釐公十五年,陈桓公二十九年,蔡宜侯三十四年,曹桓公四十一年,燕穆侯十三年,杞武公三十五年,邾仪父七年,鲁隐公七年,楚武王二十五年,卫宣公三年,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十五年,郑庄公二十八年,前716年)至秦宁公十二年(宋庄公七年,周桓王十六年,齐釐公二十七年,陈厉公三年,蔡桓侯十一年,曹桓公五十三年,燕宣侯七年,杞武公四十七年,许穆公八年,邾仪父十九年,滕宣公十二年,鲁桓公八年,楚武王三十七年,卫宣公十五年,曲沃武公十二年,郑庄公四十年,前704年)在位;
  9.出公,秦宁公十二年(宋庄公七年,周桓王十六年,齐釐公二十七年,陈厉公三年,蔡桓侯十一年,曹桓公五十三年,燕宣侯七年,杞武公四十七年,许穆公八年,邾仪父十九年,滕宣公十二年,鲁桓公八年,楚武王三十七年,卫宣公十五年,曲沃武公十二年,郑庄公四十年,前704年)至秦出公六年(宋庄公十三年,周桓王二十二年,齐釐公三十三年,陈庄公二年,蔡桓侯十七年,曹庄公四年,燕宣侯十三年,杞靖公六年,许穆公十四年,邾仪父二十五年,滕宣公十八年,鲁桓公十四年,楚武王四十三年,卫惠公二年,晋姬湣九年,曲沃武公十八年,郑厉公三年,前698年)在位;
  10.武公,秦出公六年(宋庄公十三年,周桓王二十二年,齐釐公三十三年,陈庄公二年,蔡桓侯十七年,曹庄公四年,燕宣侯十三年,杞靖公六年,许穆公十四年,邾仪父二十五年,滕宣公十八年,鲁桓公十四年,楚武王四十三年,卫惠公二年,晋姬湣九年,曲沃武公十八年,郑厉公三年,前698年)至秦武公二十年(宋桓公四年,周釐王四年,齐桓公八年,陈宣公十五年,蔡哀侯十七年,曹庄公二十四年,燕庄公十三年,杞共公三年,许穆公三十四年,邾仪父四十五年,滕宣公三十八年,鲁庄公十六年,楚文王十二年,卫惠公二十二年,晋武公三十八年,郑厉公后元二年,前678年)在位;
  11.德公,秦武公二十年(宋桓公四年,周釐王四年,齐桓公八年,陈宣公十五年,蔡哀侯十七年,曹庄公二十四年,燕庄公十三年,杞共公三年,许穆公三十四年,邾仪父四十五年,滕宣公三十八年,鲁庄公十六年,楚文王十二年,卫惠公二十二年,晋武公三十八年,郑厉公后元二年,前678年)至秦德公二年(宋桓公六年,周惠王元年,齐桓公十年,陈宣公十七年,蔡哀侯十九年,曹庄公二十六年,燕庄公十五年,杞共公五年,许穆公三十六年,邾曹琐二年,滕宣公四十年,鲁庄公十八年,楚堵敖元年,卫惠公二十四年,晋献公元年,郑厉公后元四年,前676年)在位;
  12.宣公,秦德公二年(宋桓公六年,周惠王元年,齐桓公十年,陈宣公十七年,蔡哀侯十九年,曹庄公二十六年,燕庄公十五年,杞共公五年,许穆公三十六年,邾曹琐二年,滕宣公四十年,鲁庄公十八年,楚堵敖元年,卫惠公二十四年,晋献公元年,郑厉公后元四年,前676年)至秦宣公十二年(宋桓公十八年,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十二年,陈宣公二十九年,蔡穆侯十一年,曹釐公七年,燕庄公二十七年,杞惠公九年,许穆公四十八年,邾文公二年,滕宣公五十二年,鲁庄公三十年,楚成王八年,卫懿公五年,晋献公十三年,郑文公九年,前664年)在位;
  13.成公,秦宣公十二年(宋桓公十八年,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十二年,陈宣公二十九年,蔡穆侯十一年,曹釐公七年,燕庄公二十七年,杞惠公九年,许穆公四十八年,邾文公二年,滕宣公五十二年,鲁庄公三十年,楚成王八年,卫懿公五年,晋献公十三年,郑文公九年,前664年)至秦成公四年(宋桓公二十二年,周惠王十七年,齐桓公二十六年,陈宣公三十三年,蔡穆侯十五年,曹昭公二年,燕庄公三十一年,杞惠公十三年,许穆公五十二年,邾文公六年,滕宣公五十六年,鲁湣公二年,楚成王十二年,卫懿公九年,晋献公十七年,郑文公十三年,前660年)在位;
  14.穆公嬴任好,秦成公四年(宋桓公二十二年,周惠王十七年,齐桓公二十六年,陈宣公三十三年,蔡穆侯十五年,曹昭公二年,燕庄公三十一年,杞惠公十三年,许穆公五十二年,邾文公六年,滕宣公五十六年,鲁湣公二年,楚成王十二年,卫懿公九年,晋献公十七年,郑文公十三年,前660年)至秦穆公三十九年(宋成公十六年,周襄王三十一年,齐昭公十二年,陈共公十一年,蔡庄侯二十五年,曹共公三十二年,燕襄公三十七年,杞桓公十六年,许昭公元年,邾文公四十五年,滕昭公二十年,鲁文公六年,楚穆王五年,卫成公十四年,晋襄公七年,郑穆公七年,前621年)在位;
  15.康公嬴罃,秦穆公三十九年(宋成公十六年,周襄王三十一年,齐昭公十二年,陈共公十一年,蔡庄侯二十五年,曹共公三十二年,燕襄公三十七年,杞桓公十六年,许昭公元年,邾文公四十五年,滕昭公二十年,鲁文公六年,楚穆王五年,卫成公十四年,晋襄公七年,郑穆公七年,前621年)至秦康公十二年(宋文公二年,周匡王四年,齐懿公四年,陈灵公五年,蔡文侯三年,曹文公九年,燕桓公九年,杞桓公二十八年,许昭公十三年,邾定公五年,滕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十八年,楚庄王五年,卫成公二十六年,晋夷公十二年,郑穆公十九年,前609年)在位;
  16.共公嬴和,秦康公十二年(宋文公二年,周匡王四年,齐懿公四年,陈灵公五年,蔡文侯三年,曹文公九年,燕桓公九年,杞桓公二十八年,许昭公十三年,邾定公五年,滕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十八年,楚庄王五年,卫成公二十六年,晋夷公十二年,郑穆公十九年,前609年)至秦共公五年(宋文公七年,周定王三年,齐惠公五年,陈灵公十年,蔡文侯八年,曹文公十四年,燕桓公十四年,杞桓公三十三年,许昭公十八年,邾定公十年,滕昭公三十七年,莒渠邱公五年,鲁宣公五年,楚庄王十年,卫成公三十一年,晋成公三年,郑襄公元年,前604年)在位;
  17.桓公,秦共公五年(宋文公七年,周定王三年,齐惠公五年,陈灵公十年,蔡文侯八年,曹文公十四年,燕桓公十四年,杞桓公三十三年,许昭公十八年,邾定公十年,滕昭公三十七年,莒渠邱公五年,鲁宣公五年,楚庄王十年,卫成公三十一年,晋成公三年,郑襄公元年,前604年)至秦桓公二十七年(宋共公十二年,周简王九年,齐灵公五年,陈成公二十二年,蔡景侯十五年,曹成公元年,燕昭公十年,吴姬寿梦九年,杞桓公六十年,许灵公十五年,邾定公三十七年,滕文公二十三年,莒渠邱公三十二年,鲁成公十四年,楚共王十四年,卫定公十二年,晋厉公四年,郑成公八年,薛献公二年,前577年)在位;
  18.景公,秦桓公二十七年(宋共公十二年,周简王九年,齐灵公五年,陈成公二十二年,蔡景侯十五年,曹成公元年,燕昭公十年,吴姬寿梦九年,杞桓公六十年,许灵公十五年,邾定公三十七年,滕文公二十三年,莒渠邱公三十二年,鲁成公十四年,楚共王十四年,卫定公十二年,晋厉公四年,郑成公八年,薛献公二年,前577年)至秦景公四十年(宋平公三十九年,周景王八年,齐景公十一年,陈哀公三十二年,蔡灵侯六年,曹武公十八年,燕惠公八年,吴姬余祭十一年,杞文公十三年,许悼公十年,邾庄公四年,滕悼公二年,莒著邱公四年,鲁昭公五年,楚灵王四年,卫襄公七年,晋平公二十一年,郑简公二十九年,薛献公四十二年,前537年)在位;
  19.哀公,秦景公四十年(宋平公三十九年,周景王八年,齐景公十一年,陈哀公三十二年,蔡灵侯六年,曹武公十八年,燕惠公八年,吴姬余祭十一年,杞文公十三年,许悼公十年,邾庄公四年,滕悼公二年,莒著邱公四年,鲁昭公五年,楚灵王四年,卫襄公七年,晋平公二十一年,郑简公二十九年,薛献公四十二年,前537年)至秦哀公三十六年(越姒允常十年,宋景公十六年,周敬王十九年,齐景公四十七年,陈湣公元年,蔡昭侯十八年,曹姬阳元年,燕简公四年,吴阖闾十四年,杞釐公五年,许元公三年,邾隐公六年,滕顷公十三年,莒郊公十八年,鲁定公九年,楚昭王十五年,卫灵公三十四年,晋定公十一年,郑献公十三年,薛襄公十年,赵简子十七年,前501年)在位;
  20.惠公,秦哀公三十六年(越姒允常十年,宋景公十六年,周敬王十九年,齐景公四十七年,陈湣公元年,蔡昭侯十八年,曹姬阳元年,燕简公四年,吴阖闾十四年,杞釐公五年,许元公三年,邾隐公六年,滕顷公十三年,莒郊公十八年,鲁定公九年,楚昭王十五年,卫灵公三十四年,晋定公十一年,郑献公十三年,薛襄公十年,赵简子十七年,前501年)至秦惠公十年(越姒勾践六年,宋景公二十六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齐景公五十七年,陈湣公十一年,蔡昭侯二十八年,曹姬阳十一年,燕献公二年,吴姬夫差五年,杞釐公十五年,许元公十三年,邾隐公十六年,滕顷公二十三年,莒郊公二十八年,鲁哀公四年,楚昭王二十五年,卫出公二年,晋定公二十一年,郑声公十年,薛惠公六年,赵简子二十七年,前491年)十月在位;
  21.悼公,秦惠公十年(越姒勾践六年,宋景公二十六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齐景公五十七年,陈湣公十一年,蔡昭侯二十八年,曹姬阳十一年,燕献公二年,吴姬夫差五年,杞釐公十五年,许元公十三年,邾隐公十六年,滕顷公二十三年,莒郊公二十八年,鲁哀公四年,楚昭王二十五年,卫出公二年,晋定公二十一年,郑声公十年,薛惠公六年,赵简子二十七年,前491年)十月至年)十月至秦悼公十四年(越姒勾践二十年,宋景公四十年,周敬王四十三年,齐平公四年,蔡成侯十四年,燕献公十六年,吴姬夫差十九年,杞湣公十年,邾桓公十一年,鲁哀公十八年,楚惠王十二年,卫姬起元年,晋定公三十五年,郑声公二十四年,赵简子四十一年,前477年)在位;
  22.厉共公,秦悼公十四年(越姒勾践二十年,宋景公四十年,周敬王四十三年,齐平公四年,蔡成侯十四年,燕献公十六年,吴姬夫差十九年,杞湣公十年,邾桓公十一年,鲁哀公十八年,楚惠王十二年,卫姬起元年,晋定公三十五年,郑声公二十四年,赵简子四十一年,前477年)至秦厉共公三十四年(越姒朱勾六年,宋昭公八年,周定王二十六年,齐宣公十三年,燕成公七年,鲁悼公二十五年,楚惠王四十六年,卫敬公八年,晋敬公九年,郑共公十二年,赵襄子三十三年,魏文侯三年,前443年)在位;
  23.躁公,秦厉共公三十四年(越姒朱勾六年,宋昭公八年,周定王二十六年,齐宣公十三年,燕成公七年,鲁悼公二十五年,楚惠王四十六年,卫敬公八年,晋敬公九年,郑共公十二年,赵襄子三十三年,魏文侯三年,前443年)至秦躁公十四年(越姒朱勾二十年,宋昭公二十二年,周考王十二年,齐宣公二十七年,燕湣公五年,鲁元公二年,楚简王三年,卫昭公三年,晋幽公五年,郑共公二十六年,赵襄子四十七年,魏文侯十七年,周桓公十二年,前429年)在位;
  24.怀公,秦躁公十四年(越姒朱勾二十年,宋昭公二十二年,周考王十二年,齐宣公二十七年,燕湣公五年,鲁元公二年,楚简王三年,卫昭公三年,晋幽公五年,郑共公二十六年,赵襄子四十七年,魏文侯十七年,周桓公十二年,前429年)至秦怀公四年(越姒朱勾二十四年,宋昭公二十六年,周威烈王元年,齐宣公三十一年,燕湣公九年,鲁元公六年,楚简王七年,卫怀公元年,晋幽公九年,郑共公三十年,赵襄子五十一年,魏文侯二十一年,周桓公十六年,前425年)在位;
  25.灵公,秦怀公四年(越姒朱勾二十四年,宋昭公二十六年,周威烈王元年,齐宣公三十一年,燕湣公九年,鲁元公六年,楚简王七年,卫怀公元年,晋幽公九年,郑共公三十年,赵襄子五十一年,魏文侯二十一年,周桓公十六年,前425年)至秦灵公十年(越姒朱勾三十四年,宋昭公三十六年,周威烈王十一年,齐宣公四十一年,燕湣公十九年,鲁元公十六年,楚简王十七年,卫怀公十一年,晋烈公元年,郑繻公八年,赵献侯九年,魏文侯三十一年,周桓公二十六年,韩武子十年,前415年)在位;
  26.简公嬴悼子,秦灵公十年(越姒朱勾三十四年,宋昭公三十六年,周威烈王十一年,齐宣公四十一年,燕湣公十九年,鲁元公十六年,楚简王十七年,卫怀公十一年,晋烈公元年,郑繻公八年,赵献侯九年,魏文侯三十一年,周桓公二十六年,韩武子十年,前415年)至秦简公十五年(越姒翳十二年,宋悼公四年,周安王二年,齐康公五年,燕釐公三年,鲁穆公十年,楚悼王二年,卫慎公十五年,晋烈公十六年,郑繻公二十三年,赵烈侯九年,魏文侯四十六年,韩景侯九年,前400年)在位;
  27.惠公,秦简公十五年(越姒翳十二年,宋悼公四年,周安王二年,齐康公五年,燕釐公三年,鲁穆公十年,楚悼王二年,卫慎公十五年,晋烈公十六年,郑繻公二十三年,赵烈侯九年,魏文侯四十六年,韩景侯九年,前400年)至秦惠公十三年(越姒翳二十五年,宋休公九年,周安王十五年,齐康公十八年,燕釐公十六年,鲁穆公二十三年,楚悼王十五年,卫慎公二十八年,晋桓公二年,郑康公九年,赵烈侯二十二年,魏武侯九年,韩烈侯十三年,前387年)在位;
  28.出子,秦惠公十三年(越姒翳二十五年,宋休公九年,周安王十五年,齐康公十八年,燕釐公十六年,鲁穆公二十三年,楚悼王十五年,卫慎公二十八年,晋桓公二年,郑康公九年,赵烈侯二十二年,魏武侯九年,韩烈侯十三年,前387年)至秦出子二年(越姒翳二十七年,宋休公十一年,周安王十七年,齐康公二十年,齐太公二年,燕釐公十八年,鲁穆公二十五年,楚悼王十七年,卫慎公三十年,晋桓公四年,郑康公十一年,赵敬侯二年,魏武侯十一年,韩文侯二年,前385年)在位;
  29.献公嬴师隰,秦出子二年(越姒翳二十七年,宋休公十一年,周安王十七年,齐康公二十年,齐太公二年,燕釐公十八年,鲁穆公二十五年,楚悼王十七年,卫慎公三十年,晋桓公四年,郑康公十一年,赵敬侯二年,魏武侯十一年,韩文侯二年,前385年)至秦献公二十三年(越姒无颛元年,宋戴剔成八年,周显王七年,齐桓公十三年,燕桓公十一年,鲁共公十五年,楚宣王八年,卫声公十一年,赵成侯十三年,魏惠王八年,韩昭侯元年,东周惠公六年,前362年)在位;
  30.孝公嬴渠梁,秦献公二十三年(越姒无颛元年,宋戴剔成八年,周显王七年,齐桓公十三年,燕桓公十一年,鲁共公十五年,楚宣王八年,卫声公十一年,赵成侯十三年,魏惠王八年,韩昭侯元年,东周惠公六年,前362年)至秦孝公二十四年(越姒无疆十七年,宋戴剔成三十二年,周显王三十一年,齐威王十九年,燕成侯二十四年,鲁景公八年,楚成王二年,卫成侯二十四年,赵肃侯十二年,魏惠王三十二年,韩昭侯二十五年,前338年)在位;
  31.惠文王嬴驷,秦孝公二十四年(越姒无疆十七年,宋戴剔成三十二年,周显王三十一年,齐威王十九年,燕成侯二十四年,鲁景公八年,楚成王二年,卫成侯二十四年,赵肃侯十二年,魏惠王三十二年,韩昭侯二十五年,前338年)至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宋康王十八年,周赧王四年,齐宣王九年,燕昭王元年,鲁平公六年,楚怀王十八年,卫嗣君十四年,赵武灵王十五年,魏襄王八年,韩襄王元年,前311年)在位;
  32.武王嬴荡,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宋康王十八年,周赧王四年,齐宣王九年,燕昭王元年,鲁平公六年,楚怀王十八年,卫嗣君十四年,赵武灵王十五年,魏襄王八年,韩襄王元年,前311年)至秦武王四年(宋康王二十二年,周赧王八年,齐宣王十三年,燕昭王五年,鲁平公十年,楚怀王二十二年,卫嗣君十八年,赵武灵王十九年,魏襄王十二年,韩襄王五年,前307年)八月在位;
  33.昭襄王嬴则,秦武王四年(宋康王二十二年,周赧王八年,齐宣王十三年,燕昭王五年,鲁平公十年,楚怀王二十二年,卫嗣君十八年,赵武灵王十九年,魏襄王十二年,韩襄王五年,前307年)八月至秦昭襄王五十六年(齐田建十四年,燕姬喜四年,鲁顷公二十三年,楚考烈王十二年,赵孝成王十五年,魏安釐王二十六年,韩桓惠王二十二年,东周靖公五年,瓯骆东阳王七年,前251年)在位;
  34.孝文王嬴柱,秦昭襄王五十六年(齐田建十四年,燕姬喜四年,鲁顷公二十三年,楚考烈王十二年,赵孝成王十五年,魏安釐王二十六年,韩桓惠王二十二年,东周靖公五年,瓯骆东阳王七年,前251年)至秦孝文王元年(齐田建十五年,燕姬喜五年,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十三年,赵孝成王十六年,魏安釐王二十七年,韩桓惠王二十三年,东周靖公六年,瓯骆东阳王八年,前250年)十月在位;
  35.庄襄王嬴楚,秦孝文王元年(齐田建十五年,燕姬喜五年,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十三年,赵孝成王十六年,魏安釐王二十七年,韩桓惠王二十三年,东周靖公六年,瓯骆东阳王八年,前250年)十月至秦庄襄王三年(齐田建十八年,燕姬喜八年,楚考烈王十六年,赵孝成王十九年,魏安釐王三十年,韩桓惠王二十六年,瓯骆东阳王十一年,前247年)五月在位;
  36.始皇帝嬴政,秦庄襄王三年(齐田建十八年,燕姬喜八年,楚考烈王十六年,赵孝成王十九年,魏安釐王三十年,韩桓惠王二十六年,瓯骆东阳王十一年,前247年)五月至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卫姬角二十年,瓯骆东阳王四十八年,前210年)七月在位;
  37.二世嬴胡亥,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卫姬角二十年,瓯骆东阳王四十八年,前210年)七月至秦二世三年(齐田市二年,燕韩广三年,楚怀王二年,赵赵歇二年,魏魏豹二年,韩韩成二年,瓯骆东阳王五十一年,南越武王元年,前207年)八月在位;
  38.嬴子婴,秦二世三年(齐田市二年,燕韩广三年,楚怀王二年,赵赵歇二年,魏魏豹二年,韩韩成二年,瓯骆东阳王五十一年,南越武王元年,前207年)八月至秦嬴子婴元年(齐田市三年,燕韩广四年,楚怀王三年,赵赵歇三年,常山景王元年,魏魏豹三年,韩韩成三年,瓯骆东阳王五十二年,南越武王二年,前206年)十月在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1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赢子婴,秦四世赢祜

秦二世嬴胡亥被废后,也就是楚汉战争(前206~前202),秦王赢子婴登基,历史上称作秦三世。刘邦进入咸阳后,联合项羽废掉了秦三世。立赢祜为帝,史称秦四世。刘邦灭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杀死秦四世,至此,秦朝灭亡。
第2个回答  2012-03-04
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焚书坑儒,病死在第五次出巡。秦二世赢胡亥,听奸臣赵高的话。被赵高女婿刺杀,秦王子婴,只做了46天秦王。降刘邦,项羽入关后,被项羽杀。秦朝的三位皇帝,都是昏君,秦朝能不灭亡吗?始皇,二世暴政,子婴软弱。周朝的制度因为合乎天下人心,所以能传国1000多年秦朝因为背弃民意,所以才如隋朝一样短命。使一个国家安定团结的原因在于国家推行怎样的制度。优秀的君主会先考察过去的历史作为借鉴,来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这样国家才能历时长久,达到长治久安。
第3个回答  2012-03-01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婴
第4个回答  2012-03-01
始皇嬴政,二世胡亥,降王子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