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的内容是什么

我就是问下考试的大纲
还有就这次是08年元月考试
我应该借什么样的书会比较好点
考试的内容是偏硬的
福建省的
不要回答其他省份的
比如网上的上海的
不要直接copy过来
这次的考试很重要
所以回答的人给点意见
谢谢了

计算机三级考试大纲全集

一、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的应用。

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语言。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有数据库设计能力。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

6.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开发数据库应用(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树形结构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4.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方法。

5.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

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的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应用。

四、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操作和关系代数。

4.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5.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的基本概念。

五、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

1.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2.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4.数据库技术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二、等级考试(三级信息管理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⒈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⒉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的原理及其应用。
⒊具有计算机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和性能评价的基础及应用知识。
⒋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知识。
⒌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的分析、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
⒍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和保密性知识。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⒈计算机系统组成:

⑴计算机的发展。

⑵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⑶计算机硬件结构。
⑷主要部件功能。
⑸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与分类。
⑹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⒉计算机工作原理:
⑴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⑵运算器。
⑶控制器。
⑷存储器。
⑸输入与输出系统。

⒊计算机的主要性能:
⑴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
⑵处理机指标。
⑶存储容量能力。
⑷I/O总线能力。
⑸系统通信能力。
⑹联机事务处理能力。

⑺软件支持。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⒈基本概念:
⑴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⑵算法的描述与分析。

⒉线性表:

⑴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⑵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⒊数组:

⑴数组的定义与运算。
⑵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⑶矩阵的压缩存储。

⒋栈与队列:

⑴栈的定义和运算。

⑵栈的存储结构。
⑶队列的定义和运算。

⑷链队列与循环队列。

⒌串:

⑴串及其操作。
⑵串的存储结构。

⒍树和二叉树:

⑴树的定义。
⑵二叉树的定义及性质。

⑶二叉树与树的转换。

⑷二叉树的存储。
⑸遍历二叉树与线索二叉树。

⒎图:

⑴图及其存储结构。
⑵图的遍历。
⑶图的连通性。
⑷有向无环图。
⑸最短路径。
⑹拓扑排序。

⒏查找:

⑴线性表查找。

⑵树形结构与查找。
⑶散列查找。

⒐排序:

⑴插入排序。

⑵交换排序。

⑶选择排序。

⑷归并排序。

⑸基数排序。

10.组织:

⑴顺序文件。

⑵索引文件。

⑶散列文件。

三、离散数学

⒈数理逻辑:

⑴命题及其符号化。

⑵命题公式及其分类。

⑶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⑷范式。

⑸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⑹谓词与量词。

⑺谓词公式与解释。

⑻谓词公式的分类。

⑼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前束范式。

(10)谓词逻辑推理理论。

⒉集合论:

⑴集合及其表示。

⑵集合的运算。

⑶有序对与笛卡尔积。

⑷关系及其表示法。

⑸关系的运算。

⑹关系的性质。

⑺关系的闭包。

⑻复合关系与逆关系。

⑼等价关系与偏序关系。

(10)函数及其性质。

(11)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⒊代数系统:

⑴代数运算及其性质。

⑵同态与同构。

⑶半群与群。

⑷子群与陪集。

⑸正规子群与商群。

⑹循环群与置换群。

⑺环与域。

⑻格与布尔代数。

⒋图论:

⑴无向图与有向图。

⑵路、回路与图的连通性。

⑶图的矩阵表示。

⑷最短路径与关键路径。

⑸二部图。

⑹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⑺平面图。

⑻树与生成树。

⑼根树及其应用。

四、操作系统

⒈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⑴操作系统的功能。

⑵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⑶操作系统的组成。

⑷操作系统的接口。

⒉进程管理:

⑴进程、线程与进程管理。

⑵进程控制。

⑶进程调度。

⑷进程通信。

⑸死锁。

⒊作业管理:

⑴作业与作业管理。

⑵作业状态及其转换。

⑶作业调度。

⑷作业控制。

⒋存储管理:

⑴存储与存储管理。

⑵虚拟存储原理。

⑶页式存储。

⑷段式存储。

⑸段页式存储。

⑹局部性原理与工作集概念。

⒌文件管理:

⑴文件与文件管理。

⑵文件的分类。

⑶文件结构与存取方式。

⑷文件目录结构。

⑸文件存储管理。

⑹文件存取控制。

⑺文件的使用。

⒍设备管理:

⑴设备与设备分类。

⑵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⑶中断技术。

⑷通道技术。

(5)缓冲技术.

⑹设备分配技术与SPOOLING系统。

⑺磁盘调度。

⑻设备管理。

⒎一种典型操作系统(DOS/Unix/Windows)的使用:

⑴DOS的特点与使用。

⑵UNIX的特点与使用。

⑶Windows的特点与使用。

三|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编码字符集(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以及类型提供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线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数据、表达式和伪指令语句。

5.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BBIOS中断调用和DOS提供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级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总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存储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DMAI/O控制方式。

5.外设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和IEEE-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原理

1.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和Windows98体系结构,Windows API与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处理机管理:Windows虚拟机,Windows虚拟机管理程序,Windows的进程调度技术。

3.Windows的存储管理:Windows的内存结构与管理,Windows的虚拟内寻。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统结构,磁盘的存储结构,FAT16与FAT32。

5.Windows的设备管理:虚拟设备驱动程序,通用驱动程序与小型驱动程序,即插即用与配置管理,电源管理,打印子系统等。

6.Windows的网络通信功能:Windows的网络组件,远程网络通信,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Windows中的Internet组件。

7.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对多媒体文件与设备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体组件,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与维护:安装与启动,注册表,系统配置与管理,系统性能监视和优化,故障诊断。

9.PC机的安全与病毒防范:计算机安全的一般概念,PC机病毒及其防范。

五、PC机的常用外围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笔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声音输入设备及MIDI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CRT显示其、液晶显示器与显示控制卡,针式打印机、激光印字机与喷墨打印机;绘图仪;MIDI音乐合成、3D环绕声生成与音箱;视频输出设备。

3.外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与性能指标,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与分类,CD-ROM、CD-R、CD-RW、DVD光盘存储器。

4.PC机连网设备:Modem,ISDN与PC机的接入,ADSL接入,有线电视网与Cable Modem,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卡与集线器),无线接入技术。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9
朋友,考试大纲没有变化仍然延用去年的。

福建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三级(偏硬)考试大纲

Ⅰ、考试目的
本考试考查考生以下知识与能力: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3.掌握典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具有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程的能力;
5.具有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扩展和接口设计的初步能力。
Ⅱ、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识记)
1.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2.计算机代码的概念及常用代码:
数值代码:多字节数,BCD码,原码、反码和补码,定点数和浮点数;
字符代码:ASCⅡ码、中文代码;
指令代码;
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⑴.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⑵.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5.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
6.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7.计算机英语。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领会)
1.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及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和基本操作;
3.栈、队列的定义及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
4.树形结构的基本概念;
5.二叉树的表示和遍历算法;
6.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
7.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

三.操作系统(识记)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分类;
2.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

四.计算机网络(识记)
1.计算机网络功能、结构与分类;
2.ISO/OSI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知识;
3.局域网技术;
4.网络互连设备;
5.网络互连协议TCP/IP;
6.Internet和Intranet基本知识。

五.微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及应用
本部份含有“8086/8088CPU系列”和“MCS-51系列单片机”,考生应当掌握其中一部份。
8086/8088CPU系列
1.8086/8088微处理器组成及工作原理(识记)
⑴.8086/8088CPU结构与功能;
⑵.指令系统: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的执行过程。
2.汇编语言(简单应用)
⑴.汇编语言语句格式;
⑵.常用伪操作:符号定义、数据定义、段定义、过程定义;
⑶.宏汇编:宏定义与宏调用
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
⑸.常用DOS和BIOS中断调用;
⑹.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DEBUG常用命令的使用。
3.存储器(识记)
⑴.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特点、主要技术指标;
⑵.PC微机存储系统与DOS内存空间分配;
⑶.高速缓存和虚拟存储系统基本知识。
4.I/O接口基础(领会)
⑴.I/O接口基本知识;
⑵.I/O传送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⑶.I/O接口编址方式;
⑷.常用I/O端口地址译码方法。
5.中断系统(领会)
⑴.中断系统基本知识;
⑵.PC机中断系统及其使用。
6.PC微机并行接口及其使用
7.串行接口(领会)
⑴.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⑵.PC微机串行接口及其使用。
8.PC微机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及其使用(领会)
9.输入输出通道的接口技术(领会)
⑴.传感器基本知识;
⑵.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基本知识;
⑶.开关量输入输出、隔离、驱动基本知识及其接口;
⑷.D/A、A/D基本知识。
10.常用总线(识记)
⑴.总线基本概念;
⑵.ISA总线及应用;
⑶.RS232C、USB总线基本知识。
11.常用接口芯片(识记)
74LS138、74LS373、74LS273、74LS244、74LS245、8255A、8155、8259A、8251A、8253、ADC0809、
DAC0832。
11.微机接口应用(综合应用)
⑴.I/O端口译码电路设计与分析;
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MCS-51系列单片机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识记)
⑴.MCS-51系列单片机家族(8031,8051等)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⑵.MCS-51单片机的时序与工作原理:
晶振与机器周期;指令周期与指令的执行过程;复位;
⑶.MCS-51单片机的引脚、内部模块结构与功能:
寄存器与SFR,内部RAM、程序存储器空间结构、外部扩展数据RAM与端口,
并行端口,串行端口,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
2.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
⑴.寻址方式与指令;
⑵.常用伪指令和源程序格式;
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
⑷.汇编语言程序上机过程:源程序编写,汇编,仿真与调试。
3.并行总线扩展(领会)
⑴.数据、控制与地址总线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⑵.地址编址方法(线选法与译码法)与地址空间分析;
⑶.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三总线与分时复用原理;
⑷.使用地址锁存器构成的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结构。
4.存储器及其扩展(领会)
⑴.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基本结构、特点、主要技术指标;
⑵.可编程存储器的擦除与固化;
⑶.MCS-51系列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5.中断系统(领会)
⑴.中断知识(中断过程、中断优先级、中断屏蔽、中断入口);
⑵.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编程应用(中断初始化、中断子程序的编写要点)。
6.并行接口(领会)
⑴.并行通信基本知识(无选通与选通方式,选通信号);
⑵.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并行接口应用;
⑶.简单并行接口扩展;
⑷.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扩展。
7.串行接口(领会)
⑴.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⑵.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口应用;
⑶.RS232C基本知识。
8.MCS-51系列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应用(领会)
9.I/O接口与应用(简单应用)
⑴.传感器基本知识;
⑵.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基本知识;
⑶.开关量输入输出、隔离、驱动基本知识及其接口;
⑷.D/A转换方法,D/A转换主要指标,典型D/A芯片接口与应用;
⑸.A/D转换方法,A/D转换主要指标,典型A/D芯片接口与应用。
⑹.LED数码管及其接口,显示编程;
⑺.键盘及其接口,读键编程;
⑻.监控程序结构与编程要点;
⑼.抗干扰技术基础(“看门狗”的基本原理,软件陷阱)。
10.常用接口芯片(识记)
74LS138、74LS373、74LS273、74LS244、74LS245、2764、6264、8255A、8155、
ADC0809、DAC0832及常用74系列门电路芯片等。
11.微机接口应用(综合应用)
⑴.MCS-51系列单片机简单系统电路设计与分析;
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Ⅲ、 考试说明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笔试;
语言环境:
高级语言:Pascal或C ;
汇编语言:8086汇编语言或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
考试时间::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二.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60%
2.填空题:40%
3.试卷中部分选择题与全部填空题中含有“8086/8088CPU”系列或“MCS-51系列单片机”各一套题,考生可选择其中的一套做答。

三.推荐课程
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8086微机原理或MCS-51微机原理,8086接口技术或MCS-51接口技术。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0pera/blog/item/3edef2184284510434fa41c9.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