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我头上为什么有一个字母P

如题所述

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 古希腊史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其创造者是居住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岸、黑海沿岸、南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古希腊人。希腊半岛是古希腊人活动的中心舞台,对古希腊史具有决定的意义。

希腊半岛的地理特点之一是靠近西亚和北非,这使希腊同小亚细亚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从而成为欧洲最早接受西亚农业与青铜文化的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再一个地理特点是多山,耕地有限。整个半岛山脉纵横,百分之八十是山地,其间点缀着一些小平原。巴尔干山脉的支脉把全岛分成北、中、南三部分。北希腊包括伊壁鲁斯山区和帖撒利平原。中希腊和北希腊由一条险要的隘道温泉关彼此相联。阿提卡和彼奥提亚两地区在中希腊最为有名。南希腊是半岛中的小半岛,称伯罗奔尼撒半岛,只有一狭窄地峡与中希腊连结,因而自成一体,较为封闭。

希腊半岛沃土不多,这迫使古希腊人竭力利用每一块可耕的河谷地、近海小平原和山坡地,种植地中海地区的主要作物,如大麦、小麦、橄榄、葡萄、蔬菜。因为地少人多,希腊半岛的粮食自给常有困难,人们被迫很早就向岛外殖民,开辟新的家园。

但希腊半岛山中盛产大理石和高质量的陶土,有利于建筑、造型艺术和制陶业的发展。山中还蕴藏着古人可利用的铜、铁、金、银矿,对冶金业和商业十分有利。此外,希腊半岛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在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在爱琴海上航行,人们的视线一般不离海岛和陆地。这些有利于古人的航海条件②促进了希腊以手工制品和原料为主的对外贸易,因此航海业与海军在古希腊有特殊的意义。

居民 有关“希腊”和“希腊人”的概念出现较晚,源自后来的古罗马人。罗马人把希腊人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殖民地统称作“大希腊”(magna graecia),今人所用的“希腊”名称便由此而来。古希腊人自称“海伦人”(Hellenes),称希腊半岛为“海拉斯”(Hellas)。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是海拉斯的土著居民。在他们看来,希腊最早的居民是勒勒吉人、德里奥人、皮拉斯吉人、卡里亚人。

据考古材料,早在旧石器时代,希腊半岛就有人居住。1961年在希腊东北部曾出土了尼安德特人化石。至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则在半岛和爱琴海岛屿上多有发现。

公元前7000年,希腊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希腊各地均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布局与房屋构造同西亚早期新石器时代村落相似,农业文化也雷同,显示西亚文化的巨大影响。希腊人和后来的希腊人不是同族,属于非印欧语系的人,因为希腊的一些古老地名,如科林斯(Corinth)、克诺索斯(Knossos)的词尾nt和ss与印欧语言的习惯不符。

公元前3千年代末和2千年代初,希腊进入青铜时代。属印欧语系的希腊人首次迁入希腊半岛,人称亚该亚人,后来以南希腊的迈锡尼为中心,发展出著名的迈锡尼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2—前11世纪,一支叫作多利安人的印欧人部落侵入希腊半岛,占领南希腊大部和克里特等海岛,毁灭了迈锡尼文明。

多利安人入侵后,希腊居民的分布状况基本固定下来,按方言与亲缘关系可分成4类:亚该亚人居于南希腊北部(阿卡亚、阿卡狄亚地区),伊奥利亚人住在北希腊和中希腊大部分地区(帖撒利、彼奥提亚),爱奥尼亚人住在中希腊的阿提卡和隔海相望的优卑亚等爱琴海岛屿,多利安人分布于南希腊大部和克里特岛。

史料古希腊的史料丰富,分为实物和文字两大类。古希腊人留下的物质文化遗迹,如城市和乡村废墟、墓葬等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乃至近东和中亚。其中最著名的有雅典卫城、克里特和迈锡尼宫殿遗址等。此外,大量雕塑、绘画、钱币以及其它手工制品也传了下来。它们是古希腊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实证,也对复原古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发展提供了证据。

文字史料包括铭文、纸草文献和古代作家的作品。目前能够释读的最古老的古希腊铭文是爱琴文明时期的泥版文书,年代属公元前2000年代后半叶,所用文字为印欧语系的线形文字B,内容多系王室经济表报。稍早些的克里特泥版文书也有所发现,人称线形文字A,目前未能解读。多利安人入侵之后,线形文字B随迈锡尼文明一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元前8世纪出现的字母文字。此类铭文为数众多,集中于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珍贵史料价值。

纸草文献同铭文一样是考古发掘出的文字史料,目前已收集到20万件之多,包括经济、政治,文学、科学作品,私人书信和儿童作业等等。

直接传下来的古代作家的作品也非常丰富,神话、史诗描写一些神灵和英雄,产生于原始时代末期,具有一定的史实内核。主要代表作是荷马史诗。古风时代的希腊人还留下一些现实感很强、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散文。

古希腊人同古代中国人一样,是古代少有的具有浓厚历史意识并形成真正史学的民族,他们留下了许多史著,其中完整保存下来的首部巨著是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的《历史》,主要记载希腊与波斯的战争,止于公元前478年,也涉及战争期间和战前希腊的主要城邦及北非、西亚乃至印度的历史,内容驳杂,信息量大。但其材料的选择、利用还很幼稚,需小心鉴别真伪。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396年)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希腊城邦争霸战争的记实,突然中止于公元前411年的事件,系古希腊史学的顶峰之作。全书秉持客观态度,史料详实,是一幅前5世纪希腊政治、军事、社会史的瑰丽画卷。

继修昔底德之后,古希腊史家色诺芬(公元前430—前354年)著《希腊史》、《长征记》等书。《希腊史》续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结束于公元前362年,重点仍写战争和邦际关系,作者的政治立场妨碍了他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取舍。《长征记》是回忆录题材的史著,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雇佣军在波斯领土上艰苦的征战历程。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三人的著作循序渐进地记述了希腊城邦由盛转衰的历史。同期的哲学家、政治家、戏剧家、修辞家的大量作品补充了他们的不足,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悲喜剧,德摩斯提尼等人的演讲辞等。

对重构希腊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大作还应提到普鲁塔克(约46—126年)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内含23位希腊著名人物的传记,覆盖了希腊城邦史的各个时期。书中人物形象刻画得饱满生动,但某些史实经不起推敲。除此之外,波里比阿(约公元前205—前120年)的《通史》,狄奥多洛斯(约公元前1世纪)的《历史集成》,阿里安(约96—18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均保留了许多晚期希腊史的信息。

史学史 西罗马帝国于476年在蛮族和内乱的双重打击下崩溃后,欧洲文化发生倒退,神本的、为宗教意识形态服务的基督教史学取代古希腊、罗马人本的、求真求实的史学,希腊的历史便逐渐被人遗忘,古希腊人的著作被尘封于私人收藏家、修道院的书库中。虽然拜占庭帝国还保存着古典文化的部分气息,但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的陷落毁灭了许多古典作家的珍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社会对古希腊的兴趣索然。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即复兴受到埋没的希腊、罗马文化,借古喻今,实际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结果发掘、整理出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包括史著),引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史的重新注意。自此之后,直到19世纪,史料的积累和在史料基础上对希腊史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成果,会古希腊文,懂古希腊史,读古希腊典籍成为欧美知识分子学养的标志和时尚。英国史家格罗特的《希腊史》是各种版本的希腊史著述的代表作。德国考古家施里曼在特洛耶和迈锡尼的发现是19世纪考古学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进入20世纪,西方史家在材料的整理、考据、释读和考古发掘方面继续前进,难以数计的通史、专史、专著、论文、古代原著、工具书出版发行。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本世纪初发掘出克里特文明,把古希腊史又推前了约1000年。近年来,西方史学界不仅在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开拓了社会史领域,家庭史、妇女史等著作多有问世。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古希腊史的奠基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自己的光辉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多处论述了古希腊史的一般和个别问题,得出的众多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界解说的基础。当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具体结论随着史学的进步也得到了发展和扬弃。

全面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古希腊史的最初尝试者是前苏联史家。本世纪20至30年代培养起一支研究队伍。塞尔格叶夫在1934年出版的《古代希腊史》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古希腊通史性著作。60至80年代,前苏联史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修正了许多过时的提法,在经济史、社会史等方面有新的建树。

第六章 上古罗马

概 论

上古意大利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国家的发祥地。它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意大利是深入地中海的一大半岛,因亚平宁山脉纵贯全境而称为亚平宁半岛。半岛三面临海,东为亚德里亚海,南为爱奥尼亚海,西为第勒尼安海;北面高屹的阿尔卑斯山,成为它和中欧的天然屏障。意大利半岛的气候属地中海型,冬雨夏旱,年平均气温较高,但少酷暑和严寒,境内河流纵横,土地亦相当肥沃,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意大利的海岸线虽长,但缺少良港,所以它的航海业不如古希腊沿海诸国发达。

居民 意大利半岛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居住。在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大概从非洲经过今西班牙和法国一带到意大利。①公元前二千年代初叶,属于印欧语系的部落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陆续进入意大利,这就是意大利人的祖先。拉丁人就是这些部落中的一支。

古代意大利半岛,除拉丁人以外,还有许多种族和部落,其中重要的有埃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

埃特鲁里亚人一般认为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②他们是公元前8——6世纪意大利半岛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主要居住在第伯河与亚努斯河之间的中部意大利地区,其最强盛时期曾向北占领了波河流域,在拉丁姆、坎佩尼亚和科西嘉等地也有其殖民地。王政后期的罗马实际上也在其控制之下。

公元前8——6世纪,希腊人向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广泛移民,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许多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有叙拉古、他林敦、图里伊等。

另外,在波河流域还分布着一支高卢人(克尔特人)。他们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末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波河流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罗马形成了威胁。但最后为罗马所灭。

史料 与世界上古史的其他地区相比,罗马史的史料就显得丰富多了。

就种类而言,可以分为铭文、官方文件、钱币、古物和文献等数类。其中以古物和文献材料最为重要。

在罗马,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古物资料很多,其中著名的有:万神殿、弗拉维竞技场、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纪念柱和罗马引水道等较为完整。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则更多。闻名世界的庞培伊城就是典型的一例。我们从这些实物材料中不但可以看到罗马人过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更能发现罗马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

除了众多的实物资料以外,文献资料更是丰富多采。保存至今的既有拉丁作家的作品,也有希腊作家的评述;既有政治家间的书信,又有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内容极其丰富、庞杂。

古代罗马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年代记。这是古罗马祭司长为编制历法而作的。年代记以每年当选的首席长官或两位执政官的名字纪年,主要记载当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古罗马的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文字简短著称。到公元前3世纪以后,祭司长才编制比较详细的年代记。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只有部分间接地流传至今。

公元前2世纪,罗马世界出现了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波里比乌斯(约公元前200——118年)。波里比乌斯出身于希腊中部麦加拉城的贵族家庭,公元前168年皮德纳战役后入质罗马,后得西庇阿家族的资助,成为小西庇阿的教师和幕僚。在罗马期间,他写了一部40卷的《通史》,把公元前264——146年希腊、罗马以及地中海东部各国的历史加以综合的叙述,但保存下来的只有前5卷,其余35卷只有残篇留传到现在。

共和时代的另一位史学家是萨鲁斯提乌斯(约公元前86——34年)。其主要著作有《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以及晚年所写的《历史》。《历史》一书共五卷,主要记述公元前78——67年的史事,但只有少数片断流传下来。

在共和时期的罗马史学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理亚·恺撒(公元前101——44年)留下的两部著作——《高卢战记》和《内战记》。《高卢战记》共有8卷,前7卷系出自恺撒的手笔,第八卷为历史学家希尔提斯续写。此书记述了恺撒经营高卢的始末,其中记载了他对高卢人、日耳曼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以及他于公元前55年、54年两次侵入不列颠岛的经过,并且对高卢的山川形势、物产状况、民族分布、风俗民情等等,也有描述。《内战记》分为3卷,系记述他战胜庞培及其党羽的经过。在这两部著作中,虽有为自己辩护和夸大失实之处,但毕竟是当时人写当时的历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年)是屋大维时代最著名的文人和史家,出生于北部意大利的帕多瓦城,与屋大维过往甚密,曾任屋大维的孙子克劳狄的教师。他以毕生之精力,苦心孤诣,写成一部具有通史规模的《罗马建城以来史》(简称《罗马史》)。这部著作叙述从公元前754年——公元9年的罗马历史,全书共142卷,保存下来的只有35卷。李维的著作以追述罗马建城以来的艰辛和光荣,激发罗马人的爱国热忱为主线,书中充满了道德说教、复古主张、爱国思想和对共和制度的赞扬。李维在著作中引用了波里比乌斯和许多年代记作家的史料,对研究罗马早期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稍晚于李维的另一著名史学家是塔西佗(约公元55——120年)。他的主要著作有:《编年史》、《历史》、《阿古利可拉传》和《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是塔西佗给他的岳父阿古利可拉写的一部传记。阿古利可拉是罗马征服不列颠的一位将领,他的一生事迹和不列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塔西佗在这部著作中用很多笔墨记述不列颠的情形。它是研究不列颠早期历史的一部不可或缺的文献。《日耳曼尼亚志》主要记述了日耳曼部落在氏族公社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情况。它是最早一部全面记载古代日耳曼人的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编年史》,共18卷,所记载的是从奥古斯都之死(公元14年)至尼禄之死(公元68年)这54年的罗马历史。《历史》共12卷,主要叙述从伽尔巴(公元68年)到图密善统治时期(公元81——96年)的历史。塔西佗的这两部著作几乎对公元1世纪的罗马史进行了首尾一贯的叙述,是我们研究罗马帝国初期历史最珍贵的史料。

几乎与塔西佗同时,在希腊和罗马分别出现了两位伟大的传记史家——普鲁塔克和苏埃托尼乌斯。普鲁塔克(约公元46——126年)生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据说,他曾做过图拉真和哈德良的教师。他的名著是《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传记集》),现存50篇,大部分是两人合传(以事迹相似的希腊和罗马名人各一个合传,作比较叙述)。在《传记集》中普鲁塔克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提出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因为普鲁塔克记述了不少史实,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史料,所以,他的著作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意义。

苏埃托尼乌斯(公元75——160年)出身于军人一官僚家庭,曾任哈德良皇帝的侍从秘书。由于职务上的方便,他得以批阅皇室以及国家档案库中的文献资料,熟悉历代掌故。苏埃托尼乌斯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十二恺撒传》。这部书可以说是传记汇编,从恺撒直到图密善,每一帝王都有一篇传记。苏埃托尼乌斯的作品材料丰富,角度新颖,可以对塔西佗的作品作某些修正和补充。

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是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是希腊人,曾任皇帝金库检查官和埃及总督等要职。他所著的《罗马史》共24卷,其中有11卷完整地保存下来,即西班牙战争、伊利里亚战争、汉尼拔战争、叙利亚战争和密特里达提战争等六卷和内战史五卷。全书按地域、行省、民族、事件分卷叙述,对罗马的历次重大战争都有详尽的记载。内战史的五卷是现存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它几乎包括了罗马内战时期的全部基本史料。

继阿庇安之后,另一位史学家是狄奥·卡西乌斯(公元155——235年),他也是希腊人,曾担任过执政官、阿非利加总督等职,著有八十卷的《罗马史》。《罗马史》从伊尼阿开始一直写到他自己的时代(公元229年)。完全流传下来的有第36——60卷,其余各卷仅有片断保存。这一著作对共和末期和公元1至2世纪帝国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罗马最后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是阿米安努斯·马塞林努斯(公元330——400年)。他出身于叙利亚安条克城的贵族家庭,是希腊人的后裔。早年从军罗马,退伍后隐居罗马城研究历史。他用拉丁文写了一部《罗马史》,始自公元96年图密善皇帝之死,止于公元378年的阿德里亚堡之战,可以说是塔西佗史著的续编。此书原有31卷,可惜前13卷已经散佚,现仅存后18卷,包括公元352年至378年这二十六年间的史事。他的著作不但保留了公元四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大量材料,而且还保留了西方史学家对匈奴人的最早记载。

除了上述历史文献以外,还有许多作品值得我们注意。如西塞罗的演说集、通信录;奥古斯都的自传;赫罗狄安写的《马可·奥理略以后诸帝史》;狄奥尼修斯的《罗马古事记》;瓦罗的《论拉丁语》等等。它们都为我们研究罗马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是我们研究罗马史所不能缺少的第一手资料。

史学史 对于罗马史的研究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为了寻找未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原型,因而对古代罗马国家和法权史特别感兴趣。到17、18世纪,由于极权主义在欧洲的建立,所以学者们又特别注意罗马帝国政治史的研究。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吉本的这部著作卷帙浩繁,体大思精,全书共分71章:头三章作为开篇,简单地概括了从奥古斯都时代直至公元2世纪80年代的史事。第四章始于公元180年,记载开始详尽。接着便按时间顺序一直叙述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并以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为结束。这一著作出版,立即轰动了英国文坛。“爱德华·吉本”这个名字也几乎成了“史学”的同义词。

几乎与此同时,在西方历史学上也开始形成了一种怀疑和批判古代传统的新思潮。意大利人维柯和法国人标福便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之基础》(又译《新科学》)中证明罗马人在其历史生活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个“宗教的”和“英雄的”时代,所以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罗马史也只是一部神话和传说的历史。法国人标福于1738年写的题为:“《论最初5世纪罗马史之不可信》”一文中,竭力证明上古罗马史只是修辞学家们虚构出来的产物。这种史学上的批判倾向促进了历史科学中科学批判方法的产生。

普鲁士改革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尼布尔第一个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新的批判方法。他在柏林大学讲授罗马史的时候,都从批判前人的著作入手。他认为过去的历史学家,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大历史学家,往往都是辗转抄袭,而不去钻研原始资料,因而错误极多。因此,他自己在编著《罗马史》时,便坚决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依靠原始的史料证据。1811年,尼布尔的《罗马史》出版。此书以批判古籍见长,观点新颖,被认为是近代史学名著之一。

1854年至1856年间,狄奥多尔·蒙森的三卷集《罗马史》问世,并且很快被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在书中,蒙森以极其丰富的内容详尽地描述了罗马共和国的历史。蒙森说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更广大的读者能得到一些关于古罗马的较为真实的知识”。他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他的成就还远不止此。实际上,他为罗马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他从大量的文物材料入手,因此常能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自己新的、独到的见解。蒙森的《罗马史》体现了19世纪西方史学专业化的成果,在罗马史研究方面,几乎影响了一个时代。

19世纪晚期以来,人们对于罗马史上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关系日益重视,出现了许多研究罗马经济史方面的著作。其中著名的有:法兰克的《罗马经济史》,《古代罗马经济研究》;罗斯托夫采夫的《罗马帝国社会和经济史》。但这些作品似乎都有将古史现代化的倾向。

进入20世纪以后,集体创作成了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特征。12卷本《剑桥古代史》以及苏联的十卷本《世界通史》就是这一时期集体创作的结晶。《剑桥古代史》中有6卷包括罗马史方面的内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罗马史专家都参加了这一著作的撰写工作。因此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世界通史》则从世界史的角度,对罗马的兴起、发展和灭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对我国的世界史和罗马史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以来,罗马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人们日益重视考古学的重要成果,并使之与历史学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纠正了古典文献中的一些错误,使罗马史研究更具科学性。第二,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帝国中心意大利以外,几乎所有行省都有人研究。第三,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除了政治和经济史外,还出现了社会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等,从而拓宽了罗马史的研究领域。在这一时期对罗马史研究影响最大的当推M.I.芬利、P.A.布朗特、R.色姆、A.摩米格利亚罗、H.拉斯特和K.D.瓦特等,他们都为罗马史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1
似乎是表示组队状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02
表示隐私状态
第3个回答  2007-11-05
cabledf - 门吏 三级

这个sb的专家就是这么刷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