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工程最新发展的有关资料

如题所述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中国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一九九九年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二00一年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二000年十一月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近期(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远期(今后二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中国航天正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将涵盖五大领域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国防
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现在正在制定未来五
年到十年的发展规划,重点将涵盖载人航天、绕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航天产业化
和航天国际合作等五个领域。

孙来燕介绍说,中国航天未来规划的蓝图,一是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二是开展
绕月工程,预计二00七年左右发射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三
是进一步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能把更大重量飞行器送入空间,中国下
一步准备研制的新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成功后将实现近地轨道二十五吨、地
球静止轨道十四吨的运载能力;

四是将加大力度抓好空间应用和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航天
产业化的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愿意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的原则指导下,在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上与所有友好国家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使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服务,造福全人类。

孙来燕称,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中许多关键技术还要攻关,因此要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而不能全面开花,现在确定的基本的大方向、一些后续工程都要立足于国
情,要在发展过程中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基础能力。他表示,中国航天今后将不
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航天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科技进步、国家安全以
及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30
中国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一九九九年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二00一年一月十日至十六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二000年十一月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近期(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远期(今后二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第2个回答  2007-10-30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第二阶段(1970年——2005年)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

(1)“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

(2)“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3)“资源一号”卫星,

(4)“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5)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