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中的若的意思

如题所述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的“若”的意思是:像。

出自: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之《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释义: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于:到。遽(jù):立即,匆忙。是:指示代词,这儿。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舟止,止:停止。行:<动词>运行。

扩展资料

启示: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这本书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 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
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
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若此,如此,这样的意思;若:如。
翻译过来:船已经走了,可是剑仍落在原处,这样找宝剑,他自己不觉得可疑可笑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1
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比此,不亦惑乎?
翻译:船已经走了,可是剑仍落在原处,这样找宝剑,他自己不觉得可疑可笑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