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验收时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下面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建筑工程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内容,对实际工作有非常强的执导作用:

1暗柱内容:
1.1柱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1.2为保证暗柱主筋位置准确,采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钢筋绑扎:
1.3.1柱箍筋的个数根据图纸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两端50mm开始设置。
1.3.2在立筋上画箍筋位置线,然后从上往下采用缠扣法绑扎。
1.3.3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立筋交错布置绑扎,箍筋与立筋要垂直,绑扣丝头应向里。
1.3.4暗柱箍筋与墙筋绑扎要求:暗柱箍筋与墙水平筋错开20mm以上,不得并在一起。
2.墙体、暗柱、联系梁钢筋:
2.1墙根部钢筋上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2.2墙体钢筋已经调整。即位移过大要求按1:6调整,一级钢筋的弯钩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调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边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
2.3.2墙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
2.3.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
2.3.5连系梁箍筋如柱一个箍筋50mm。
2.4墙体竖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长度不小于4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三个扣。墙体立筋50%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小于相邻接头中-中1.3倍搭接长度。
2.4.2墙体水平筋节点要求相邻绑扎接头错开。
2.5竖向梯子筋要求:
2.5.1采用比墙筋大一个规格的钢筋制作,以代替竖筋。
2.5.2顶模筋等于墙厚减2mm。250mm、300mm、350mm厚的墙顶模筋长度应为248mm、298mm、348mm。
2.5.3顶模筋自立筋至端头的长度为水平筋保护层加水平筋直径减1mm,如保护层为15mm,Φ12水平筋,长度为15+12-1=26mm,顶模的根数为3根。顶模筋端头刷好防锈漆。
2.5.4非顶模筋每侧长度为水平筋直径。
2.5.5每段墙竖向梯子筋设置数量要求间距为1米,每段墙2个或2个以上,要求同一标高,绑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采用短斜钢筋制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图制作并符合该段墙体的钢筋间距,专墙专用。 2.6.3 墙体筋绑扎时设在墙模板口以上300mm,并绑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制作准确,绑扎牢固。
2.8保护层要求:
2.8.1墙、柱、梁均采用塑料垫块,符合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和强度要求。
2.8.2设置间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垫块设置在主筋上,墙筋垫块设置在墙水平筋上。
2.9对箍筋的要求:
2.9.1弯钩必须平行,弯钩角度为135。。
2.9.2平直部分为10d,且两根长短一致。
2.9.3弯心符合主筋直径,且与主筋绑扎到位。
2.9.4四个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绑扎牢固。
2.9.6柱箍筋开口分别设在四个角。
2.9.7对柱、过梁箍筋要求直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间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于Φ20以10cm控制,小于Φ20以5d控制。
2.9.8连系梁箍筋要求不倾斜,间距均匀,开口设置在上部两边。
2.9.9单支箍按图纸要求设置,弯钩为135。,平直长度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墙筋截断处加三边开口箍筋。并按图纸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连系梁钢筋锚固:
2.11.1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须设在箍筋四角,两排主筋间距为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
3.顶板钢筋:
3.1板筋绑扎前的控制:
3.1.1对墙筋、连系梁筋及施工缝处板筋水泥浆已清理干净。
3.1.2设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项未做完不得进行板筋绑扎。
3.2网眼尺寸偏差不得超过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墙边尺寸50mm。
3.4绑丝要求:
3.4.1上筋绑丝朝下,下筋绑丝朝上,与钢筋垂直。
3.4.2绑丝甩头长短基本一致,长度不超过50mm。
3.4.3相邻绑丝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钢筋:
3.5.1不准用电弧点焊。
3.5.2有出电线管时应采用“z”字形钢筋绑扎牢固。
3.6双层网片间的钢筋马凳设置。
3.6.1设置间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满足保护层要求,制作符合要求。
3.6.2马凳高度=板厚-保护层×2-两排钢筋直径。
3.7保护层顶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过3mm。
3.8板筋垫块:
3.8.1采用塑料垫块,厚度和强度符合保护层要求。
3.8.2垫块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形设置。
3.9板面预留洞,周围钢筋预留洞直径大于200mm,小于300mm时,板筋应弯曲绕管通过。
3.10钢筋端头锚固要求:锚固至外侧竖筋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1
剪力墙钢筋验收要点:

1、顶板浇筑砼后应及时剔毛,剔毛后将砼碎渣清理干净,不能有松散的碎渣残留在表面上;

2、剪力墙纵向钢筋偏位情况较轻可以将钢筋根部剔凿,按照1:6进行打弯纠正;否则应使用同规格同型号的钢筋植筋。

3、剪力墙钢筋搭接长度为1.2lae,连接位置出结构面即可,但是相邻竖向钢筋接头应该错开,两接头间距为(500+1.2lae)mm。

4、暗柱竖向纵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时,相邻竖向钢筋接头互相错开,箍筋套口方向沿四周布置,搭接长度为1.4lae,连接位置至少出结构面500mm,两接头间距为1.3lle,搭接区箍筋加密,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5d(d搭接区最小钢筋直径)和100mm;暗柱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时,连接位置至少出结构面500mm,相邻竖向钢筋接头间距不小于35d且不500mm。机械连接外露丝扣不大于2扣,电渣压力焊的四周焊包要均匀突出钢筋表面不小于4mm,无偏心现象。

5、水平钢筋绑扎应符合11G图集要求,水平起步筋距离结构面50mm,竖向起步筋距离边缘约束构件50mm;在连梁的位置,水平钢筋应该作为连梁的腰筋连续通过连梁布置,拉筋水平间距为箍筋间距的2倍,竖向隔一拉一。

6、剪力墙上的拉筋应按照图纸要求布置,并且同时勾住水平和竖向钢筋,两侧均需要弯135°,
防止因钢筋偏位造成露筋,在浇筑顶板和墙体混凝土时,都需要有水平定位筋和定位拉筋或上部绑扎一个水平梯子筋,较少钢筋的偏位情况。

7、连梁纵向受力钢筋可直锚,不小于lae和600mm,直锚不足时可进行弯锚,钢筋伸至纵向钢筋的内侧,向下弯锚15d;KL一般情况下都不足直锚,当锚固平直段长度不小于0.4lae时,弯锚
15d,平直段小于0.4lae时,弯拐长度应按照锚固长度计算。

8、KL中hw≥450mm时,要设置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构造腰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和搭接按照lae和lle确定,锚固方式同梁中下部钢筋,并且安放位置在箍筋内侧,拉筋水平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竖向隔一拉一。

9、KL起步箍筋距离梁端部50mm,加密区长度为一级抗震时为2h,2~4级抗震时为1.5h。主次梁交接处按照图纸设计增加附加箍筋和吊筋。箍筋开口方向交错布置,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箍筋要垂直主筋,间距要均匀,绑扎要牢,梁主筋要贴箍筋角;

10、梁底和暗柱端部要绑扎砼垫块,绑扎不允许露扣,扎丝要朝向内,避免渗水或反锈。

11、梁二排钢筋净距≥25mm且≥d,偏差在±5mm范围内,梁的绑扎高度要确定,保护层厚度不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和规范要求。

12、对于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梁的负弯矩筋伸出长度:第一批截断位置从柱边或梁边伸出长度为ln/3,第二批截断点从柱边或梁边伸出ln/4。ln为端支座时本跨的净跨值,中间支座时为相邻最大跨净跨值。

13、悬挑梁上部第一排钢筋伸至梁端并且弯下12d,第二排纵筋伸至3l/4进行弯起。当Δh/(hc50)≥1/6时,上部第一排钢筋不能同相连构件的纵向钢筋连续布置,应符合梁上部钢筋纵筋的锚固方式。

14、剪力墙上开洞应当设置加强钢筋:开洞的长和宽均小于800mm时,每边设置不小于2根12钢筋,当洞口长或宽度大于800mm时,洞口上下设置补强暗梁,左右设置剪力墙边缘构件。加强筋伸出洞口的长度为lae。
第2个回答  2011-12-09
根据设计图纸说明要求以及现行验收标准 对钢筋的长度、大小、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焊接要求、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大小以及纵筋位置及数量等。如果需要我可以发一套验收规范给你。你可以看一下。追问

好的,谢谢你

第3个回答  2011-12-09
规格型号,间距,锚固,长度,还有抗震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