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正史上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书中描绘诸葛亮是像神仙一样的人物。三国演义中说到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以礼相待,给予重任。而在面对曹操大军的时候。诸葛亮首次指挥刘备军队就取得了胜利。可以说为之后的刘备,获得荆州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声望。但是在历史中的诸葛亮却不是这样的。

在诸葛亮出山之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对他给予重任,实际上那时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在驻扎新野之后,自己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尚且需要别人的阶级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

那时的他,身份比较尴尬,没有什么权利,只是作为一个客人,为刘备参谋而已。而诸葛亮真正有一些实权的时候。是在赤壁大战以后,也被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坐镇荆州之后,这才任命了诸葛亮一个军职。

而在之前刘备自己尚且都需要别人的接济,怎么可能会给予他的职务,更不可能指挥刘备的军队。也就更谈不上在小说中的诸葛亮首次指挥刘备的军队火烧新野,获得胜利了。

二、其实根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的十年时间里面,诸葛亮也没有像书中所说的,一来就指挥军队,并且获得了胜利。

而在这个十年之间里面,他最开始做的就是一些非常小的官职。在一些基层工作,并没有说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

而在这十年里面的基层工作上面,把他们做得非常好,用自己的工作来获得大家和刘备的尊重,向大家证明他能带领大家做得更好,最终负担起了蜀国丞相的职务。所以可以看出诸葛亮并没有像小说中写的描写的那么神话,而是在历史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来积累自己。

三、而在之后的诸葛亮出使东吴结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那时的刘备手下并没有几个文成可用,还有就是诸葛亮的哥哥,正在效力于东吴。

甚至在小说里面说诸葛亮,到中午东吴就遭到了张昭为首的众谋士刁难。但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当时的张昭已经是当世名士,没必要自降身份与别人相争。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3-6]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6

1、才能上的区别:正史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下同)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道士。

2、心理上的区别:在心理学方面,正史上的诸葛亮的确是有辩才,但并不想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鬼莫测,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激孙权,气曹真,骂王郎,空城计等几件子虚乌有的事上都有表现,但正史上这些都是没有记载的。

3、历史定位上的区别:正史中的诸葛亮的定位类似于曹操,是一国之栋梁。区别仅仅在于一忠一奸上。但在演义中俨然成了决定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类似于“神”。

这也是作品刻画的需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由于演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今人也习惯性的把诸葛亮神格化,这和关羽这个人物的定位很相似。

扩展资料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最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6

1、 三国之中的诸葛是一个外交家,而不是军事和政治家,其实演义里的诸葛诸发明和妙计其实是偷了其他人的成果而已。

2、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3、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扩展资料:

1、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2、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3
正史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

首先说才能区别。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
演义(《三国演义》下同)中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道士。
区别就比较显著了,首先从军事才能上看,正史上诸葛亮的拿手作战方法就是退兵伏击,并且创立了“八阵图”的阵法。而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作战手段十分多样化,有很多战例都具有军事学意义。这是小说的作者通过杜撰和结合前人的例子强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刻画诸葛亮的形象。
其次,在心理学方面,诸葛亮的确是有辩才,但并不想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鬼莫测,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激孙权,气曹真,骂王郎,空城计等几件子虚乌有的事上都有表现,但正史上这些都是没有记载的。
第三,演义中的诸葛亮善驱六丁六甲,能祈星求命,操纵自然气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这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所决定的。
但是在政治方针和治理国家方面,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演义中的诸葛亮没有很根本的区别,都可以用司马懿的“天下奇才”概括。

从在刘备集团的作用看区别。
正史中诸葛亮真正掌握刘备集团的命脉是在刘备死了以后,也就是刘禅当政以后才真正有诸葛亮掌握蜀国的军政大权。在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手中是没有兵权的,并且刘备也不是非常信任诸葛亮的见解。诸葛亮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参谋和后勤部长。作用当然是很重要,但没有像演义中的那样,刘备从得到诸葛亮以后就完全放权,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管的地步。

历史定位上的区别。
正史中的诸葛亮的定位类似于曹操,是一国之栋梁。区别仅仅在于一忠一奸上。但在演义中俨然成了决定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类似于“神”。这也是作品刻画的需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由于演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今人也习惯性的把诸葛亮神格化,这和关羽这个人物的定位很相似。

从事件上。
六出祁山是史实,七擒孟获是有的,但没有演义中的那么荡气回肠。史书上只用了“七擒之,南人不复反已”概括这次战争。三顾茅庐是有的,但是事情不是想演义中所写的诸葛亮不愿出山,三顾也不一定是三次(古人以三代表多的意思),也可能是5次6次甚至很多次。火烧新野和火烧博望的时候他还没出山。出使东吴是有的,但舌战群儒是没有的,其他赤壁之战的事比如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没有的。三气周瑜无从说起,周瑜是自然死亡。关于一切操纵自然力量的事都是没有的。但造木牛流马是有的,只不过没有那么神奇,两者都是手推车的一种。需要人力才能行动,更加方便。关于心理战的事也基本都不存在。但七擒孟获是有的,不过这个计策是马谡提出来的。空城计是有的,不过是移花接木这件事是曹操做的。

综合上面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历史上和演义中的区别。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历史上刘备是非常杰出的人物,但在演义中被明显的削弱了,可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而做出来的改动。夺荆洲算是赖着东吴的东西不还,夺两川是庞统和法正的功劳,等诸葛亮去的时候已经是大兵压境了。汉中是夺西川以后顺带着打下来的,后来的战斗是曹操进攻刘备,而不是刘备打曹操的汉中。而演义中把这3个地方都做了不小的调整,基本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9-22
有史书记载三顾茅庐是没有的,是诸葛亮毛遂自荐到刘备那里的,而且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并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重要,刘备是亲自带兵的,不是全权交个诸葛亮,而且三国演义里隆中对诸葛亮说的三分天下,鲁肃也在同一时期说过(两人相对对立,没有互相抄袭!)并不是只有诸葛亮看穿天下形势。赤壁之战智激周瑜也是不合理的,当时诸葛亮态度非常明确,周瑜完全不需要试探诸葛亮的决心,所以诸葛亮也就没必要激周瑜了,并且周瑜在之前一直是主战派,对于这一点诸葛亮不可能不了解,所以也没必要激周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