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惜时的故事

如题所述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爱因斯坦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879年生于德国马尔姆,少年时代对自然现象就具有敏锐的观察

力,中学时对数学特别感兴趣,12岁便求证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后来自修物理学,16岁时写出了第一

篇较有影响的论文,题为《关于磁场中的以太的研究现状》。1896年,他申请退出了德国籍,1901年

,取得瑞士国籍,先后在几所大学任教。1913年,回到德国,在柏林大学任教。1933年,因受纳粹

害而迁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直到1956年逝世。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中有重大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

动下,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是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过程中一次飞跃,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辨

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理和运动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21年,爱因斯坦以其在理论

物理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而获得落被而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从此,他成了名扬

四海,誉满全球的人物。可是他并未满足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的后半生几乎全部精力投入了相对论

"统一论场",虽然没有取得惊人的成就,但是,他这种向更困难的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的精神,受到

后人赞誉和景仰。

你去这个网上看看吧,太多了,不想一一列出来
http://www.gzaxj.com/hz/078/xishirujin/mzdg_base.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9
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时间运筹的强者。
公元前202年一天黎明,古罗马军队偷袭了叙拉古王国,疯狂的士兵踢开了一间房门,只见地上蹲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阿基米德,由于彻夜未眠,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但仍然炯炯有神。此时,他正专心致志地思考着画在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以至连杀气腾腾的罗马士兵站在他的跟前都未发觉!当寒光闪闪的利剑碰到阿基米德的鼻尖时,他的神情一点也没变化,只是用手推开宝剑,十分平静地说:“再给我一会儿功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别给后人留下这道难题。”说完他又沉思起来。由此可见,时间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阿基米德善于抓紧时间学习和研究,所以才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伟大成就。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福兰克林
福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之一。想当年,福兰克林就是一位报社的社长,他自己在报社的前面开了一个小书店,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到书店里来买书。
有一天,一位小伙子来福兰克林开的这家书店买书,在翻了一天的书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本想买的书。问清书的标价是1美元后,他和书店的职员开始了讨价还价。在一番讨价无果的情况下,他让这位职员找来了福兰克林。
福兰克林出来后,小伙子问他这本书最低可以多少钱卖给他,福兰克林看到书的价格后,对这位小伙子说,需要付1美元25美分。
小伙子怀疑福兰克林是不是说错了,福兰克林说:“没有错,我情愿给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岗位。”这位小伙子觉得福兰克林这样做是无理取闹,最后一次问他这本书的最低价格,但这时福兰克林对他说的话几乎要把他气晕了,因为福兰克林对他说那本书最低要卖1美元50美分。
小伙子觉得他们简直是在抢钱,但是那本书他又是爱不释手,于是他在付了1美元50美分后十分气愤地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福兰克林拦住了他,并对他说:“小伙子,你等一等,我想在你的书上给你写几个字。”小伙子一听,觉得花钱值了,于是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在那位小伙子的书皮上写下了那句广为流传的名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那位年轻人看着福兰克林写的这句话,非常感激地望着福兰克林说:“先生,非常感谢您,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堂课。”他明白了,其实福兰克林先生并不是要多卖那几十美分,而且想告诉他,不要在微小的细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第2个回答  2011-12-29
有很多的科学家从小就显现出了天才的一面,这本身就是惜时的表现,要不干嘛这么早就展露天才的特质呀~当然也有很多大概是因为知道自己英年早逝,所以从小就天才吧~但是大多数的科学家还是很低调的,到了一定的年纪才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天才一面~
第3个回答  2012-01-05
、列宁惜时
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 “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2、柯罗惜时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

3、邱吉尔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邱吉尔,平均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还使 得十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驰缓的政府机构的工件效率,邱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了一张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

4、不闲一日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 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5、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 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6、惜时如金
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 ,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7、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8、达尔文惜时
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9、抓紧时间
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

10、司光光惜时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11、枕头睡觉
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 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12、赢得时间
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大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时间,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13.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14.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15.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16.雨果
客人和信件的干扰下,文思泉涌,奋笔疾书。至于法国文豪雨果的谢客术,更是别出心裁。他为集中精力写一部小说,竟给自己剃了光头。有人上门找他,他即指着光头说:“对不起,你看这头,见不得人!”使人悻悻而回。当别人请其赴宴时,他照旧说:“我这光头,不登大雅之堂,去参加你的宴会,不是要给你丢脸吗?”来人只好无奈离去。当雨果的头发长长之后,又一部巨著问世了。
第4个回答  2011-12-29
1爱迪生的故事 :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2、福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之一。想当年,福兰克林就是一位报社的社长,他自己在报社的前面开了一个小书店,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到书店里来买书。
有一天,一位小伙子来福兰克林开的这家书店买书,在翻了一天的书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本想买的书。问清书的标价是1美元后,他和书店的职员开始了讨价还价。在一番讨价无果的情况下,他让这位职员找来了福兰克林。
福兰克林出来后,小伙子问他这本书最低可以多少钱卖给他,福兰克林看到书的价格后,对这位小伙子说,需要付1美元25美分。
小伙子怀疑福兰克林是不是说错了,福兰克林说:“没有错,我情愿给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岗位。”这位小伙子觉得福兰克林这样做是无理取闹,最后一次问他这本书的最低价格,但这时福兰克林对他说的话几乎要把他气晕了,因为福兰克林对他说那本书最低要卖1美元50美分。
小伙子觉得他们简直是在抢钱,但是那本书他又是爱不释手,于是他在付了1美元50美分后十分气愤地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福兰克林拦住了他,并对他说:“小伙子,你等一等,我想在你的书上给你写几个字。”小伙子一听,觉得花钱值了,于是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在那位小伙子的书皮上写下了那句广为流传的名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那位年轻人看着福兰克林写的这句话,非常感激地望着福兰克林说:“先生,非常感谢您,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堂课。”他明白了,其实福兰克林先生并不是要多卖那几十美分,而且想告诉他,不要在微小的细节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