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经典名人故事!

不需要太长 一定要经典
不需要长篇复制 经典就好了! 一个故事说明一个很好的道理的
或者搞笑点的
或者超级经典 或者超级感人的
极端一点就好了
求求各位了!

1、金钱价值在于使用方法
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他顽固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有一次,乔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
她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于是福特买了一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福特后来就忘了这件事情。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了他600美元。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种子,这就是一年的收获。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拿出了600万美元交给了贝蒂。
福特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我更赞赏贝蒂对点滴施与的至高的尊重,她带领孩子们撒播下的其实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领受他人恩惠的资格。
3、大错误与小错误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 “经营之神。”
后滕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滕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
“好好干吧!”
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后滕也会受到松下严厉的斥责。这种作风可以说是松下管人的秘决。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 有受到惩罚,后滕自然会心怀愧疚,对松下也会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松下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类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本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
5、发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 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己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8、马蝇效应
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林肯当选为总统。他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
有许多人反对这一任命。因为蔡斯虽然能干,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输给了林肯,他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对林肯也非常不满,并且一如既往地追求总统职位。
林肯对关心他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我随手就把马蝇打落了。我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落它,我说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那样被咬。我兄弟说:“唉呀,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
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25、周总理“打赌”
1961年,《洪湖赤卫队》第二次进京公演,在这次演出过程中,有一个周总理与陈毅、李先念“打赌”的趣事。第二场,刘闯与赤卫队到彭家墩去摸庄劫枪。当劫枪成功后,刘闯拔出闪闪发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边,今天来借枪,明朝打江山”的纸条后,亮刀甩出,不偏不倚钉在彭霸天后厅的匾上。这一细节引起了首长们的兴趣。陈毅和李先念说,刘闯有两下子,甩刀子堪称一绝。总理则说,刘闯表演不错,但甩刀子是假的。总理说,我敢说他是假的,是因为刘闯的刀是从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然而刀子扎在匾上却成了90度,这就露出的破绽。刘闯的功夫就在于将刀子藏得很好。
三位首长争持不下,一位秘书就到后台找我问个究竟。我听后很是感慨,对秘书说,总理是对的,甩刀是假的。说实在的,这件事不仅让我见识了总理明察秋毫的眼力,而且使我对自己今后的演出要求更严了。
32、华盛顿的犹豫
1796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两届任期结束后,拒绝竞选连任,回归平民。那个时代联邦政府官员还是没有薪金的职位,华盛顿从担任大陆军队司令开始就没有拿过一分钱报酬,20年下来,已是两袖清风。为了感谢他对美国的无偿服务,家乡的詹姆斯河运公司决定,赠送一批股票给华盛顿,价值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财产。
华盛顿从来就不曾富有过。他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十几岁就工作,担任土地丈量员,用挣来的薪水买下一些那个时代很廉价的土地。但是北美人少地多,土地的收益十分有限。当他结束总统生涯时,需要钱来维持晚年生活,5万美元的股票,对他来说,不啻是“雪中送炭”。但华盛顿却在这合法的赠礼面前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他去征求老友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以后是华盛顿的国务卿,后来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的意见。杰斐逊说,这钱虽然合法,但不该拿,因为事关荣誉。怎么办呢?最好是捐出去,把它捐给公益事业。
就在这时候,列克星敦的学校陷入财务困境,面临倒闭的局面。华盛顿把这笔詹姆斯河运公司的股票捐给了学校。这是当时全美国私立学校所得到的最大一笔捐款,这笔钱救了这个学校。两年后,校董会决定把学校改名为华盛顿学院。
41、学学乔丹的爱国
篮球上帝乔丹在日前的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所以,座驾事件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着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表演够差,却总走不出绯闻缠身的怪圈;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从来不绝于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43、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东坡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也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80斤重的铁锤,首当其冲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55、心知肚明
相传三国时,有一天周瑜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便撞上迎面而来的曹操,于是周瑜就问曹:你看我现在是要进否?还是会退否?曹思忖:说要进吧,他可以往后退;说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为腿长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难言进退之时,一只飞虫突然飞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着了。同时也来了灵感,随即以反问作答,问周瑜:你说我手掌里的飞虫现在是活的呢还是死的?周瑜难住了,想:说活的吧,他手只要轻轻一紧,飞虫就毙命了;说死的吧,看他握得那么松,弄不好小飞虫现正在他手心里撒尿嘞?
良久,两人哈哈一笑了事了。因为他们都心知肚明,自己所要回答的问题,自主权不在自己手里,而是由人家掌握着呢。
59、曼德拉的顿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则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已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2
以下是几篇经典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1.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2.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3.诚实比一千颗樱桃树还有价值——诚实
乔治•华盛顿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当他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军人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军人。”
父亲不光言传,还很注重身教。在父亲农场里,有一颗小樱桃树,那是父亲为纪念华盛顿的诞生而栽种的。小乔治一天天长大,小樱桃树也一年比一年高了。华盛顿一心想长大做一名威武的军人。有一次,他打算做一把小木枪,把自己武装起来。他本想让父亲帮帮忙,可看到父亲成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小华盛顿拿起锯子、斧子,找了一棵容易砍倒的小树,把它锯倒了。哪知道这棵树,就是父亲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这下可闯了大祸。
父亲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质问是谁干的。华盛顿躲在屋子里,非常害怕。他想了想,还是勇敢地出来,走到 面前,带着惭愧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小家伙,你把我喜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会揍你吗?”
华盛顿见父亲气未消,回答说:“爸爸,您不是说,要想当一个军人,首先就得有诚实的品质吗?我刚才告诉您的是一个事实呀。我没有撒谎。”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很有感触。他意识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还要珍贵。他一把抱住华盛顿,说:“爸爸原谅你,孩子。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第2个回答  2007-09-22
1990年4月16日这一天,乌鲁木齐天气阴冷。午后,王洛宾独身一人,正在开着暖气的室内打盹,被轻轻的叩门声唤醒。
一位陌生的女士,披着长发,身穿黑红格子毛呢外套,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出现在王洛宾面前。她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
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而知道原作者大名王洛宾,还是最近一年的事。
三毛参加台湾一个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来到乌鲁木齐,只是为了搭乘东返的飞机,只有半天的停留时间。旅伴们都去参观这座边疆城市,三毛却径直找到王洛宾住所。
王洛宾这时还不了解三毛。这许多年,老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对自己歌曲以外的人和事,知之甚少。他只听说三毛是个名气很大的台湾女作家,至于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写过哪些书,他一无所知。他对三毛简单地讲述了自己的歌曲和经历。
晚间,王洛宾去宾馆为三毛送行。王洛宾一声“找三毛”,就像触了蜂窝,男女服务生们奔走相告,霎时间搬来一摞摞大陆出版的三毛著作,围着三毛请签名。
搞得王洛宾和三毛说不上话,只得告辞。
三毛跑出来送别,朝着远去的王洛宾蹦蹦跳跳,大喊大叫:“给我写信啊!回去就写,我到了台湾就能看到你的信!”王洛宾回头张望。三毛那种毫不掩饰的热烈,使老人既感动又好笑,觉得三毛简直像个孩子。
经过就是这样,没有任何异常。王洛宾唯一的期望,就是三毛说要为他写书写电影。
三毛却再也不能平静。她为王洛宾的人生和艺术才华倾倒,包含着敬仰,爱慕,同情……三毛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感情,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再也难舍难分。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心中描摹着一位饱经磨难的艺术家的风采,渐渐,年龄的差距模糊了,精神上融为一体。
海峡两岸,鸿雁传书。短短的3个多月,往来6封信件。王洛宾垂暮的心也感到了什么。他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三毛真挚的忘年情,恐怕除了她自己,任何人也不理解。她不顾一切地要来乌鲁木齐,陪伴王洛宾老人一起生活。三毛是想以自己女性的温柔,抚平岁月在王洛宾身上留下的伤痕。
王洛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8月,三毛在北京为电影《滚滚红尘》补写了旁白,便带着一只沉甸甸的皮箱,盛满了她长期居住所需的衣物,也盛满了三毛炽热的情。她不像往常那样请旅行社安排。她是带着回家的感觉,飞往乌鲁木齐。
三毛在心中认定,乌鲁木齐有一个属于她的家。
圆舞曲中的不和谐音1990年8月23日傍晚,三毛搭乘的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
三毛非常疲倦。在北京的几天太紧张了。赶写电影旁白;和朋友们整夜整夜地聊天;白天跑琉璃厂搜购古旧图书……实在是太累了,真想美美地睡它三天三夜。
空姐报告已经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三毛忽然亢奋起来,到了!到家了!在这个遥远的地方,她将远离尘嚣,卸去名人的重负,只有她和他相伴,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来了。三毛在飞机上已经看见。不知道他怎样打通了关节,竟然能够破例进入停机坪,径自向飞机走来。他穿着精致的西装,领带打得很规则,显得神采焕发。可是,洛宾啊!你又何必如此正规,像迎接什么贵宾似的讲究礼仪?我不就是你的“平平”吗!随便一些,轻松一些,不是更好吗?啊!情形不对。一群扛着电视摄像机和灯光器材的人,有男有女,突然拥上飞机。这是要干什么?三毛想转身躲进机舱。可是,洛宾已经登上舷梯,送来了一束鲜花。强烈的水银灯突然亮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三毛。
“我抗议!”脸色苍白的三毛,发出无力的声音。
洛宾向她解释,这是为了拍摄一部关于他本人的电视片。
原来,乌鲁木齐几位年轻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正在筹划拍摄一部反映王洛宾音乐生涯的纪实性电视片。听说三毛要来,编导人员便精心策划了这一场欢迎三毛的“戏”,拍摄编入电视片,以壮声威。王洛宾依从编导们的要求,积极配合。
三毛心中不是滋味。她来乌鲁木齐,完全是她和洛宾两人之间的私事,属于他们两人自己的生活。不料想未下飞机,就暴露在公众面前,身不由己。但听洛宾说是拍片,她为洛宾而来,不能让洛宾扫兴,为了洛宾,牺牲自己这是她的选择。三毛努力屏除心头的不悦,露出疲倦的微笑,说声“对不起!”很快就进入角色,听任摆布。
于是,三毛怀抱鲜花,在洛宾陪伴下,出现在机舱口。简直就像国王和王后,两人并肩挽臂,步下舷梯,接受了10多名童男童女的献花。
到处流浪,走过80多个国家的三毛,第一次遇到了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见面的礼节,一一握手,频频拍照,终于结束。待到钻进汽车,随着“砰”的一声车门关闭,仿佛把纷扰的外部世界关在了外面
本文转自名人故事吧 http://www.gushib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3个回答  2007-09-22
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等这些就是在今天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
结论,残酷的爱情,任何伟大爱情的必由之路。
(二) 维纳斯和阿都奈斯
在所有的爱情中,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这个来自于古希腊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个美少年阿都奈斯对自己所产生的爱情,一点也不比维纳斯对他的爱情更浅。唯一不同的是,维纳斯对他的爱,是任何社会都可以宽容接受的,虽然两者在身份和地位上有一点差别。可是阿都奈斯对于自己狂热的爱,却是难以被人理解。以至于后来人把他的这种行为叫做“自恋”(narcissism),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则被归为病态的一类。这对于这个美少年的本身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爱,只要是爱,都不应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不屑。忘情的维纳斯遇见了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的阿都奈斯,从她的角度上来说,是她爱错了人,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分什么对错的,她就是爱他,这没有办法。
结论,一厢情愿的爱情,总是伴随着一个人的快速毁灭和另一个人的慢慢毁灭。
(三)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这是近代以来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爱情故事,直到如今还被广为流传。在不列颠帝国将近千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位国王会主动逊位。而他下台的原因却是为了两个字——爱情。这位使得他抛弃自己应有政治地位的女人,竟然是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但任何事情就是这样,有一得必有一失。国王失去了他的王位和他的王国,得到了他最珍视的——爱情。为了爱情而抛弃王位的君主,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是不负责任,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把爱情当作自己毕生的信仰,是“人”这个概念的最完美的诠释。
结论,有代价的爱情,爱情的代价在蔑视爱情的人的面前是泰山,在珍视爱情的人的面前什么也不是。
(四) 罗伊和马拉
在伦敦的一座名叫华铁卢的桥上,一段美丽,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炮火的轰鸣中悄悄地开始,同样,这份爱情最终也是在这个桥上走到了终点。其实这段爱情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罗伊和马拉在桥头相遇的一瞬,伟大的爱情就开始了。罗伊在雨中望着上面的窗户,在他们的故事里,是点睛之笔。就在两个人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对方的名字。一切看似那么的荒诞不经,但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就是这一段闪电般成熟起来的爱情,却让一个人因为爱对方而献出了所有,让另一个人把这份爱情永远的放在自己的心里。
结论,永远的爱情,无法长相厮守的爱情,才会是永远的爱情。
(五) 爱斯梅哈尔达和撞钟人
在阴森森的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撞钟人,被人们称之为野兽,那个为避祸逃到了里面的波希米亚女人,被人们称为美女。美女和野兽的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不对称的爱情,并且反差如此之大,给人的直观感觉,并非像这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令人动情,令人回味。但是在几百年以后的钟楼里,当人们看到了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时,一份感动,对爱情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美女和野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抱在了一起,并且永远没有分开。也许这爱情不像其他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让人易于接受,那么完美。但这也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且这个爱情故事还是那么的震撼人心,那么的超凡脱俗。大革命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一览无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即便是畜生一样的人,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即使距离再远的两个人,也会有机会注视同一目标,也会被爱情的彩带,连在一起。
结论,最真实的荒诞的爱,也许爱这个字,本无所谓什么荒诞和真实,只要是爱。

参考资料:http://www.gushiba.com/aiqing/2006107/4838.Html

第4个回答  2007-09-22
我给你说个吧,就不到网上去复制了!
说有一天一学生去问爱因斯坦,逻辑有什么用啊?您总是说逻辑,但我还是不懂…… 爱因斯坦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说:有两个人同时从烟囱里爬出来,一个是灰头土脸的,一个是干干净净的。问他们谁应该去洗澡呢?学生说:当然是灰头土脸的了!爱因斯坦告诉他:错了。你想想,灰头土脸的看到干干净净的,以为自己也是干净的,干净的看到灰头……学生大悟,说:哦,应该是干净的去洗!爱因斯坦说:又错了……好,现在你用你的逻辑去想一想,两个人同时从烟囱里爬出来,怎么会一个灰头土脸,一个干干净净呢?这就是逻辑了!
呵呵,这故事好像是在报纸上看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事,不过挺有意思的,你可以拿去跟别人讲,我跟几个人讲过,没人想得到最后那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