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千千万万个中国历史人物当中,名字后面有个“和”字的有谁?

如题。例如金庸小说里的童兆和。

赵和
和,后唐明宗朝为西川云州使。
金和
金和,字弓叔,一字亚匏,上元人。贡生。有《来云阁诗稿》。
来和
和字弘顺,京兆长安人。周初,为夏官府下士,累迁少卜上士,赐爵安定乡男。迁畿伯下大夫,进封洹水县男。大象中,拜仪同。隋受禅,进爵为子。开皇末,进位开府。
释道和
释道和(1057~1124),俗姓潘,兴化仙游人。住真州长芦寺、成都金绳禅院。称祖照道和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本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六年卒,年六十八。
孙和
和,陈留人。泰始中为太子中庶子,出为辽东太守。
虞和
虞和,南朝齐藏书家、书法家。余姚人。少好学。家多藏书。然家贫屋漏,唯恐浸湿坟典,乃舒被以盖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时人比以高风。与司马宪、袁仲明、孙铣等人皆以学称。官至中书侍郎、廷尉。精于书法,古今妙迹,五体皆通。
查善和
查善和,字用咸,号东轩,宛平人。
胡用和
胡用和,天门山人。由元入明,其生平不详。
蓝采和
蓝采和,不知何时人。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城市乞索,持大拍板踏歌,似狂非狂。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以钱与之,或散失,亦不顾。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轻举,云中掷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李少和
李少和,永嘉人。住大罗山白鹿洞。太宗、真宗尝召见。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赐额。
刘彦和
刘彦和,哲宗时人。
林懋和
林懋和,明藏书家、文学家。字惟介。闽县人。6岁丧父,家赤贫,好读书,伯父任会稽县令,多次劝他不要以读书误事,不听,读书更加勤奋。后迁居于姑母家,携带经书随往,姑母又不喜欢,而姑父视为才子,并借给图书。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官广东左布政使。苦于幼时读书难,遂将官俸之资,一半用以购书,遂藏书数万卷。年老辞官后,乃闭户遍览。喜诗文,为文秀丽典则。年80余卒。
王彦和
王彦和,号鸥盟先生,崇德人。有诗名於高宗绍兴间。晚年贫甚,病卧马头村,杨冠卿为作文丐于朋从。
沈和
沈和,字和甫。生年不详。杭州人。其生父早逝,母再嫁黄姓。元代后期知名曲家黄天泽即其同母异父弟。后寓居江州。对功名利禄相当淡薄,则其曾出仕为官,或即官于江西,后可能辞官隐居。其能词曲、善书法、通音律。
顾和
和字君孝,荣族子。王导为扬州,辟从事,累迁司徒掾;寻为长水校尉东海王冲主簿。永昌初,除司徒左曹掾。太宁初,王敦请为主簿,迁太子舍人、车骑参军、护军长史。王导为扬州,请为别驾,迁散骑侍郎。司空郄鉴请为长史,领晋陵太守。咸康初拜御史中丞,迁侍中,转吏部尚书,徙领军将军、太常卿、国子祭酒。康帝时迁尚书仆射,更拜银青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迁尚书令。太和七年逊位,拜左光禄大夫。卒赠侍中司空,谥曰穆。有集五卷。
李基和
李基和,字协万,号梅崖,汉军旗人。康熙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官至江西巡抚。
钱和
钱和,北宋藏书家。钱塘九里松人。字岊仲。官至秘阁,知荆南府。以藏书多而知名。曾建藏书阁为“杰阁,”苏轼曾阅览过他的藏书,遂提笔为他书写门额为“钱氏书藏”。
邱和
邱和,字国瑞,崇安人。宁宗庆元二年进士,调光泽县主簿。以时事日非,与从弟善相约弃官归。
危和
危和(1166~1229),字应祥,号蟾塘,又号闲静居士,临川人。稹弟。宁宗开禧元年进士。嘉定七年于上元主簿任立祠祀程颢。知德兴县。理宗绍定二年卒,年六十四。
萧和
和,爵里未详。
张宪和
张宪和,字闻惺,平湖人。咸丰己未举人,历官武冈知州。
张孝和
张孝和,太宗淳化时关中人。
朱冲和
朱冲和,钱塘酒徒,与张祜同时。
祖惟和
祖惟和,宋遗民,就作品观察,似为苏州道士。
郭广和
郭广和,徽宗大观四年通判金州。
李景和
李景和,湖口人。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李仲和
仲和,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李宗和
宗和,贞元九年进士。
陆法和
法和不知何许人,有道术,在梁以破任约武陵王纪功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加司徒。元帝败灭,举州入齐,为大都督、太尉,荆州刺史、安湘郡公,入朝再为太尉,无疾而死。文宣令开棺视之,空棺而已。
翁同和
翁同和,(1830~1904)清末政治家、书法家、藏书家。字声甫,一作笙家、号叔平,一号韵斋、瓶生、瓶庐等。江苏常熟人。咸丰进士。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在政治、军事上支持张之洞,反对李鸿章。戊戍变法时,向光绪帝荐康有为,支持维新派。变法第4天,慈禧太后命光绪帝将他开缺回籍。变法失败后,将他革职,不久病死。
薛利和
薛利和,字天益,兴化人。仁宗景佑五年进士。历知春、潮、韶三州。累迁屯田员外郎。神宗熙宁间,通判广州。
杨绍和
杨绍和,(1830~1875)清藏书家。字彦合,号勰卿。山东聊城人。杨以增子,官户部郎中。同治四年进士,擢右赞善转侍讲,任翰林院编修。父以藏书富闻名,创“海源阁”。他亦专心于收藏图书,曾收有怡亲王弘晓的后裔端华所藏之书及黄丕烈、汪士钟等人旧藏,与瞿氏“铁琴铜剑楼”南北相鼎峙,时有“南瞿北杨”之称,为北方图书之府。
杨承和
承和,穆宗时为内枢密使。
张志和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后不复仕进,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
赵惟和
赵惟和(978~1013),字子礼,宋宗室燕王德昭第五子。太宗端拱元年授右武卫将军。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知澄州,四年迁右千牛卫大将军,六年卒,年三十六。真宗尝录其稿二十二轴,亲制序,藏於秘阁。

参考资料:百度国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07
齐思和(1907~1980) 中国历史学家。山东宁津人。生于1907年5月7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五)。

汤和(1326~1395) 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王叔和 西晋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山东济宁东南)人。

郑和
第2个回答  2006-02-07
哈哈,和氏璧里面的那个卞和!
第3个回答  2006-02-07
王致和
第4个回答  2006-02-07
郑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