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如题所述

目前石墨烯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溶剂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电弧法、有机合成法、电化学法等。
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为例:所谓CVD法,指的是反应物质于气态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在加热固态基体表生成固态物质,从而实现固体材料的制成的工艺技术】。
目前,以CVD法进行石墨烯制备时通过将碳氢化合物等含碳气体通入以镍为基片、管状的简易沉积炉中,通过高温将含碳气体分解为碳原子使其沉积于镍的表面,进而形成石墨烯,再通过轻微化学刻蚀来使镍片与石墨烯薄膜分离,从而获得石墨烯薄膜。该薄膜处于透光率为80%的状态下时其导电率便高达1.1×106S/m。通过CVD法可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但单晶镍价格则过于昂贵,该方法可满足高质量、规模化石墨烯的制备要求,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使得该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4
1.1微机械剥离法
石墨烯最早是通过微机械剥离法制得的。2004年,曼彻
斯特大学Geim等[1]用胶带从石墨上剥下少量单层石墨烯片,
成为石墨烯的发现者,并引发了新一波碳质材料的研究热潮。
该法虽然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单层和双层石墨烯,能部分满
足实验室的研究需要,但产量和效率过低,高质量的石墨烯的
规模制备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1.2氧化石墨还原法
近年来,人们不断的探索新方法以提高石墨烯的产量,其
中氧化还原法由于其稳定性而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制
备氧化石墨∞],先将石墨粉分散在强氧化性混合酸中,例如浓
硝酸和浓硫酸,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强等氧化剂得到
氧化石墨,再经过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最后通过还原得
到石墨烯。
然而,氧化过程会导致大量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即使经
1100℃退火也不能完全被消除,仍有许多羟基、环氧基、羰基、
羧基的残留。缺陷导致的电子结构变化使石墨烯由导体转为半导体,严重影响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制约了它的应用。但是
含氧基团的存在使石墨烯易于分散在溶剂中,且使石墨烯功
能化,易于和很多物质反应,使石墨烯氧化物成为制备石墨烯
功能复合材料的基础。1.3石墨层间化合物途径
石墨插层复合物是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在层间
插入非碳元素的原子、分子、离子甚至原子团使层间距增大,
层间作用力减小,形成层间化合物。有人曾在膨胀石墨中加
入插入剂,并利用热振动或酸处理使它部分剥离,从而得到石
墨片或石墨烯[6-8]。但该法得到的石墨烯大小不一,尺寸难以
控制。
如果某种溶剂与单层石墨的相互作用超过石墨层与层之
间的范德华力,那么即可通过嵌入溶剂将石墨层剥离开。Li
等通过热膨胀使石墨层间距增大,再用发烟硫酸插层进一步
增大层间距,最后加入四丁基氢氧化铵,经超声、离心得到稳
定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石墨烯[9]。借鉴分散碳纳米管的方
法,在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处理石墨粉也可以得到多层(<5)的石墨烯。Lotya等通过在水一表面活性剂中超声剥离石墨,
得到稳定的石墨烯悬浮液[1…。
与氧化石墨法相比,石墨插层化合物途径制得的石墨烯
结构缺陷少,质量高,但是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难以完全除
去,影响石墨烯的电学性能,而且部分有机溶剂价格昂贵。
1.4沉积生长法
沉积生长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绝缘表面(例如SiC)或
金属表面(例如Ni)生长石墨烯,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
重要手段。有研究者通过对Si的热解吸附,实现了在以si终
止的单晶6H—SiC的(0001)面上外延生长石墨烯膜或通过真
空石墨化在单晶SiC(0001)表面外延生长石墨烯。Hannon
等[11]在SiC表面上外延生长了石墨烯膜,但是由于SiC在高
温下易发生表面重构,导致表面结构复杂,难以获得大面积、
厚度均一的石墨烯膜。Emtsev等[12]在氩气中通过前位石墨
化在si终止的SiC(0001)表面制备出了单层石墨烯薄膜,薄
膜的厚度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近年来,以金属单晶或薄膜为衬底外延生长石墨烯膜的
研究取得很大进展。Sutter等[13]在Ru(0001)表面逐层控制地外延生长了大面积的石墨烯膜,制备过程中,首层石墨烯与
金属作用强烈,而从第二层起就可以保持石墨烯固有的电子
结构和性质。Coraux等[14]利用低压气相沉积法在Ir(111)表
面生长了单层石墨烯膜。采用类似的方法,在Cu箔表面也能
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膜,而且主要为单层石墨烯。而
韩国科学家则在多晶Ni薄膜上外延生长了石墨烯膜[1…,他们
先在si-sio§衬底上生长出300nm厚的Ni,然后在1000(C的
甲烷气氛中加热后迅速降至室温,生长出6至10层的石墨
烯。他们还借助图形化的方法制备出了图形化的石墨烯。所
得石墨烯膜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透光率达到80%,尺寸达到
厘米级,为低成本生产大面积的柔性石墨烯电子产品提供了
可能。
由此可见,沉积法能够生长出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
膜,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条件比较苛刻,过程
比较复杂。1.5化学合成的(自下而上)方法
近年来,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合成石墨烯也获得成功。
通过自下而上的有机合成法可以制备具有确定结构而且无缺
陷的石墨烯纳米带,并可以进一步对石墨烯纳米带进行功能
化修饰。Yang等[16]以1,4一二碘一2,3,5,6-四苯基苯为原料合
成出了长度为12nm的石墨烯纳米带。Stride等[17]利用乙醇
和钠的溶剂热反应开发了产量达克量级的多孔石墨烯的合成
方法,成为低成本、规模化制备石墨烯的途径。以茈酰亚胺为
重复单元可制备出长度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酰亚胺基团赋
予石墨烯纳米带新颖的结构、特殊的光电性质和潜在的应用
价值。
从有机小分子出发制备石墨烯,条件比较温和且易于控
制,给连续化批量制备石墨烯提供了可能。1.6从碳纳米管出发来制备石墨烯
最近,Kosynkin等[181利用硫酸和氧化剂使多壁碳纳米管
开链制备了石墨烯纳米带,石墨烯带的宽度取决于碳纳米管
的直径,然后用肼还原可恢复其电学性能。该石墨烯带可用作导电或半导体薄膜,有望成为光伏单晶硅的廉价替代物。
然而,该法难以准确的将单个石墨烯带置于衬底上,在实验装
置方面还存在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的戴宏
杰[19]贝Ⅱ利用氩等离子体处理涂覆PMMA的碳纳米管膜使多
壁碳纳米管开链形成石墨烯带,所得石墨烯带边缘平滑、宽度
分布较窄,而且缺陷少,导电性能得到了优化。最近,他们通
过多壁碳纳米管的气相氧化,得到边缘平滑、缺陷少的高质量
多层石墨烯纳米带,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所得石墨烯具有较高
电导率和迁移率[20]。
这些以碳纳米管为出发点的尝试,为制备石墨烯提供了
新思路,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控制石墨烯带的宽度、边缘平滑性
和均一性,以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