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老是爱杀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为何老是爱杀?我记得有一次皇太极还没打到北京他就把兵部尚书杀了!后来又杀了好几个....明朝时的兵部尚书是干什么用的?不是兵马都归皇帝指挥吗?兵部尚书是属于文官、还是武官?李自成攻破北京外城时怎么没有人把崇祯皇帝抓去给李自成请赏呢?那时的崇祯什么都不是了,如果给有人想抓崇祯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松锦之战后,明在辽东以无兵马可用,江南有很多兵马,为何不调江南的兵马去守辽东呢?

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奖惩及兵籍,军械粮草,军令,关禁等。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还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衙门,而且兵部尚书不一定是专职的,历史很多兵部尚书都是兼职的,有些都是领着将军或者都督或是封疆大吏的称号的,如著名的蓟辽督师领兵部尚书的袁崇焕,兵部尚书掌南都察院事赵炳然这两位都是明朝兵部尚书的典范兵部尚书是文官,在外面还是很牛的,但是在崇祯面前就不行了,因为不是所有的兵马都是兵部尚书的,掀不起大浪。
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有能力的官员基本上都战死的战死,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没有几个像样的了。更何况留在崇祯身边的,都是对他死心塌地的人,绝对不会出卖他,抓他请赏。
杀兵部尚书,因为那么大的官,责任重大,崇祯对他们的希望很大,可是后来没有自己期望的那样好,所以要查办,格杀。虽然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很爱面子,不可能责怪自己吧,所以崇祯临死时说:
马士英,史可法等的江南兵马,的确有一定的战斗力。可是当时李自成的兵马遍及天下,自然有了牵制,更何况那么远,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当时的情况下,谁都不愿去当这个兵部尚书,没有钱,没有粮,还要打仗,还受气,搞不好还要被杀,抄家。

明朝的十五个兵部尚书:

一、崔呈秀 下场:自缢死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魏忠贤的干儿子崔呈秀是他手下的第一号大官。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祯一上台就灭掉魏忠贤和崔呈秀,先让他们自杀再把尸体凌迟没什么稀奇。
  可崇祯清洗的大臣不是几个,而是几百个。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而皇帝对前朝官员的大清洗,在此后的五十年中还会发生两次。
  二、阎鸣泰 下场:遣戍死
  阎鸣泰对后金作战是有一定战功,可他也是魏忠贤一党,就决定了他不会有好运(崇祯朝的官不是魏忠贤一党也不会有好运)。当了几个月的过渡性兵部尚书之后,被发配边疆,再也没有回来。
  三、王在晋 下场:革职查办
  王在晋天启初就是兵部尚书,辽东就是他手里丢的,因此而下台。崇祯不知道怎么想到了启用他,负责对后金作战。结果可想而知,都被人家打过了长城。不过仅仅“削籍归”,保住一条命,够幸运的了。
  四、王洽 下场:下狱死
  王在晋下了他上台,还是打不过后金。崇祯的策略还是找兵部尚书出气。有人说嘉靖杀了丁汝夔可以退敌,崇祯就把王洽关起来准备杀掉,王洽却幸运的在斩首之前病死了。
  五、申用懋 下场:革职查办
  申用懋是申时行的儿子,对中国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公子哥儿。他上台恰巧碰上后金退兵,以为地位就稳固了。可那些勤王兵领不到饷,居然造起反来。小申只好下台了。但他下台后能回江南老家继续和一班朋友过醉生梦死的生活,算是下场最好的了。
  六、梁廷栋 下场:服毒死
  他当了一年多兵部尚书,农民起义越来越大,他让崇祯除辽饷之外再征收“剿饷”。于是全国都恨他。他兵部尚书实在当不下去了,只有辞职。后来又当了宣大总督,被后金打破了关,只好和张凤翼一起自杀。
  七、熊明遇 下场:革职查办
  后金兵要打宣府,巡抚沈棨出了点钱让后金退兵,结果自己被崇祯杀掉。熊明遇在崇祯面前为沈棨辩护了几句,崇祯就罢了他的官。
  八、张凤翼 下场:服毒死
  他是十四人里面任期最长的,结果捅的漏子也最大。南边起义军蹂躏了凤阳祖陵,北边后金军蹂躏了北京十三陵。但他和宣大总督梁廷栋一起自杀,所以死了还得到了一点点抚恤。
  九、杨嗣昌 下场:服毒死
  他剿抚并用,好不容易把李自成打到山中,张献忠安置谷城,结果二人卷土从来,一月之内连陷襄阳、洛阳,连杀襄王、福王。于是杨嗣昌也只好走上了梁廷栋和张凤翼的老路。
  十、傅宗龙 下场:革职下狱、战死
  在云南镇压奢安起义的英雄,崇祯让他当兵部尚书,他却对崇祯说民穷财尽,要体恤民情。结果琅珰入狱。后来崇祯把他放出来让他去打李自成,他被俘后起义军要他骗开项城城门,他拒绝被杀。
  十一、陈新甲 下场:砍头
  陈新甲死得最冤了。崇祯想对大清求和,把个和议纲要给他要他研究,结果放在桌上被仆人当成报纸到处宣扬。崇祯面子丧尽,把他当作和议的替罪羊,在街上斩首示众。
  十二、张国维 下场:革职下狱、自缢死
  陈新甲死他他继任,李自成占领开封,大清更是一直向南打到连云港。他被崇祯关到牢里,花了很多钱才放出来。明朝灭亡后他起兵抗拒统一,在舟山战败自杀。
  十三、冯元飙 下场:因病退休
  他当尚书时已身患重病,当了三个月的兵部尚书没干一件事,却把无数地盘丢到了李自成手里(还好这时大清没来找麻烦)。到最后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才被崇祯下令退休,之后没过多久就死了。
  十四、张缙彦 下场:明朝灭亡、遣戍死
  他当兵部尚书时,已完全没有回天之力了。而且他要不是和冯元飙一样什么正事都不干,早就被崇祯杀了。后来他降羌顺,再降大清,以为还能象在明朝一样继续贪污受贿,结果被查出来流放宁古塔。
十五、袁崇焕 下场:遭皇太极施反间计及奸佞陷害、分食
袁崇焕在宁远城及宁锦立下大功,崇祯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星夜入援京师,但崇祯中后金的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故被崇祯帝下旨凌迟。京城百姓误信袁崇焕叛国通外的谣言,生而分食其肉至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崇祯皇帝不是爱杀兵部尚书,他是什么官都爱杀,宰相都不例外.他当17年皇帝,杀或者贬的宰相共15人.干的最长的也不超过2年.

干实事不阿谀奉承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杀或贬;
会拍马屁的官,他觉得此人不干实事,杀或贬;
人缘好的官员,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给比下去了,杀或贬;
人缘不好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人品不好,杀或贬;
贪财的官员,自然是杀或贬;
不贪财的官员,他觉得是在博取好名声,杀或贬;
没帮派的官员,他觉地此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杀或贬;
有帮派的官员,他怕拉帮结派有夺权的威胁,杀或贬。。。。。。
总之,崇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除了勤劳,没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14
崇祯不杀兵部尚书,那谁来替他背黑锅。崇祯刚愎自用,没有真正的才能,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就算那些尚书真有错,也罪不至死。
兵部尚书是文官。
至于叛乱杀崇祯,崇祯旁边的军事力量至少可以自保。
你的问题补充所说更不可行,国家的驻防是不能乱来的。而且南方军队并不多,精兵更少,保证南方稳定已经很勉强了,怎么北上。
第3个回答  2011-12-14
崇祯后期,东林党又蔚然成风,朝廷几乎无可用之人,加之皇帝也生世多舛,对朝廷之人多有不信,内忧外患加之急功近利,只好杀了
第4个回答  2011-12-15
江南的兵马一是太远 远水不解近火
二是生活安逸惯了 没有战斗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 崇祯没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