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介绍一下深圳市?

如题所述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深圳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自1980年就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运动会史上最年轻的举办城市。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27年。27年间,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深圳拥有约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约53万人,是中国志愿者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拥有较高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深圳,以青春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以万分的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深圳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27年建设和发展,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颇具规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 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全市现有水库24座,总库容5.25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其辖区内。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位于经济特区内,宝安区、龙岗区地处经济特区外。2006年经济特区管理线进入特区人数3.78亿人次;车辆1.10亿辆次。全市有51个街道办事处、620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构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2006年末常住人口846.4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6.83万人;非户籍人口649.6万人,占比重76.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34人。深圳人预期平均寿命达76.71岁,超过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水平。深圳有少数民族人口36万多人,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56个民族成分的大城市。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之都。近年来,深圳被有关传媒机构和专业调查公司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

■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地方语言。多数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商界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能讲英语,深圳也不乏才能卓越且受过良好教育及精通双语或三语的专业人才。全市正在开展“百万市民讲外语活动”,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交往能力。

■气候情况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城市建设

经过27年的建设发展,深圳市道路、照明、环卫、绿化、排水、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功能趋于完善。全市建城区面积719.88平方公里。2006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40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环境保护

深圳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让市民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2006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7%。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2%。全年达到Ⅰ级和Ⅱ级空气质量天数359天。区域环境噪声达标总面积399.46平方公里。

为鼓励市民参与环保事业,2004年起深圳设立了“深圳市民环保奖”。2006-2010五年间,深圳将投资250亿元,全面开展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十大领域内的294项工程项目。

■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深圳拥有清新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森林覆盖率达4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1平方米、442个公园总面积达13,240.40公顷,深圳先后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保护臭氧层示范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深圳是“公园之城”。目前,全市有400多个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到2010年,全市森林公园总数将达到17个,占全市陆地面积的22.03%。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综合指数最高的城市

2005年,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发布《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对中国100个重点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生活质量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是深圳。

■毗邻香港的亚太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深圳市区距香港港岛仅45分钟车程。深圳将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目前,在深圳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达1.3万人以上,深圳国际味日浓。这些外国人来自111个国家,主要是外企驻华机构代表、三资企业人员、文教类人员、留学生。2005年经深圳市口岸入境的外国人共340多万人次。深圳住房面积中约有5%为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士所拥有。

深港合作

深港两地山水相连,经济相互依存,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天然联系。长期以来,香港市场上的禽、蛋、鱼、肉、菜以及鲜奶等主要来自深圳。每年经深圳水库供港的东江水达11亿多立方米;大亚湾核电站输电到香港;港资一直是深圳最主要投资来源,占外商在深实际投资金额的70%以上;深圳多家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合作理念,深港政府间建立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口岸和跨界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加强,经贸、科技、教育、金融、旅游等合作不断深化。2007年4月,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治理三期工程,深圳河流域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的水平。2007年7月正式建成通车的深港西部通道,将把深港两地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

■受人尊重的文明城市

深圳正在全面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利益。深圳市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深圳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其中例如“深圳读书月”活动,已经融入每一位深圳市民生活,成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文化权利的有效载体。这座城市因为读书而备受世人尊重。深圳还每年举办“关爱行动”,发动全社会来扶助弱势、困难人群。深圳的城市文明指数和市民关爱行动指数逐年上升。深圳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城市”之一。

志愿工作者

深圳包括义工组织在内的慈善组织约200个,各种形式的志愿者约53万人。成立于1990年的深圳义工联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义工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78岁,平均每天从事16类30多个服务项目。“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成为深圳人的时尚。
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地名由来(公元1410年)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历史沿革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

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

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8
深圳是个伤心的地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9-18
楼上的肯定只代表自己观点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