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题

有人认为,只要有市场需求就可以大力发展,国家没有必要过多干预。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组织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靠两只手: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分界线是变动不居的。全靠市场,搞自由放任,是一种极端;全靠政府,搞计划经济,是另一个极端。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划定一条适当的分界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大问题。

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个好办法。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这种商品的价格,价格指引许多家庭和企业作出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最大化。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以致未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其原因,或由于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垄断,或由于外部经济效果,特别是负的外部经济效果如污染环境,或由于公共物品,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对垄断企业实行规制,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另外,市场经济往往造成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往往发生多种宏观经济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增多、经济增长不快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设法纠正贫富悬殊,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越到后来,弊端越明显。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那时起,大力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种改革,到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市场机制已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时机,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在政府与市场的协调配合上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一书,是安福仁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本书共10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2章)论述市场经济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着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第二部分(包括3、4、5章)首先论述市场经济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市场经济会有效地配置资源,其次研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再次就政府干预进行国际比较。第三部分(包括6、7、8、9、10章)综论我国的政府干预,包括政府如何对垄断企业进行规制、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进行收入再分配。

市场与政府之间的适当的分界线问题,也就是政府的经济作用问题。一般来说,在现代经济学中,对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纠正市场失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已有广泛的共识。但是,针对中国的国情,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什么作用,还有待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安福仁同志写的这本书,在这个问题的学术研究上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值得称道的。是为序。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被一个消息所震撼:中国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经过多年求索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和正确选择。这一正确选择的伟大意义,不仅仅是在经济上选择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了经济的运作效率,同时,它又创新了政府干预与驾驭经济的市场调控观念,创新了经济主体的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经营观念,创新了消费者的追求最大效用的理性消费观念。

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在当今世界上,国力的强盛、人民的福利和民族的自尊,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成功与否。而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讲,它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从经济发展的运作方面来看,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是经济体制,二是经济政策与战略。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与否,形象地说,它取决于“两只手”的运作及有机配合。

手,是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重要器官。古典经济学家把引导协调千千万万人生产交换活动的市场经济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形象地反映了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和有效性。市场是一种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交换体系;市场是一种精巧的机构,它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市场是一部传导信息的机器,将千百万不同个人的知识和行动汇合在一起,它虽然不具有统一的智力,但它却解决着当今最大的计算机也无能为力、涉及到上百万个未知数和关系的问题。“看不见的手”有这样的神奇效果,是由于市场机制──以金钱为计量的商品价格──为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了正确的信息和激励,使人们作出合乎经济效率的决定。斯密认为,最能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经济体制,就是让人们自由劳动、自由交换的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分工能够发展,消费能够最有效地得到满足,“人人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资源产生最高价值,一般的人不必去追求什么公共利益,也不必知道自己对公共利益有什么贡献,他只是关心自己的安康和福利。这样他就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着,去促进原本不是他想要促进的利益。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个人对社会利益的贡献往往要比他自觉追求社会利益时更为有效。”⑴

与神通广大的“看不见的手”相对而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被称为“看得见的手”。政府是一个集中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政府对经济的适度干预,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之所以必然要介入市场经济,是因为存在“市场失灵”,即看不见的手有“无为”之处。因此,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质上是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在共同发挥作用。其中,无形之手发挥基础性作用,有形之手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有形之手,只有顺应无形之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有形之手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能够有所为。两只手必须有机配合,缺少任何一方,市场经济都将孤掌难鸣。

根据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与要求,确定了本文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从对市场经济的一般分析入手,论证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载体,阐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对几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背景的分析,概况了一个基本的结论,那就是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选择模式,这是由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政治与经济的特使背景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和可观依据。同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描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征。以上这一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本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

其次,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的系统分析,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需求、供给、供求均衡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制约关系;以及有效竞争条件下的市场效率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对市场效率缺陷的分析,通过对政府干预理论的不同学派观点的介绍和对有关国家实施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与相应的政府干预的国际比较,通过对政府干预失灵的因素分析,为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有效干预,提供理论根据。以上这一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本文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

最后,根据中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提出政府干预的基本政策主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施政府的管制问题、政府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以及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的具体运用问题。关于政府干预的政策主张,主要体现在本文的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5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答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等后果。 2.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第2个回答  2011-12-22
干预市场其是就是所谓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务实的基础,如果大力发展而多出的剩余又将如何处理呢?这样一来消费者的求小于市场所给的供给资源,货物积多卖不出去,那样物价会上涨,商价就挣不到钱了;正所说物价要平稳,市场才能稳定。
第3个回答  2012-01-01
考试报22期第三版28题?我也这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