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的简介

速,急需用!

武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在丹江口市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方圆400公里。是道教名山,又是武当派拳术发源地。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 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有72峰, 峰奇谷险, 风景秀丽。主峰天柱峰, 海拔1612米, 全山游程约60公里。

武当山成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国其他名山一样,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武当山的地理方位,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处于中国腹地。这里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际;灵秀处美似玉女下凡来,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二字源自一句话:“非真武而不足以当此山。”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武当山主要风景名胜有: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09
武当山

--------------------------------------------------------------------------------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主
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余米。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曰:“武当山,一名�
山,一名太和山。在县南八十里。”①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曰:“传记云,
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
南。……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②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
名山记》已列武当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③据记载,晋代有谢允、尹轨,南朝有刘
虬,唐代有姚简,相继入山修道。陶弘景《真诰·稽神枢》载:谢允“历阳人,少英毅,
历仕罗邑宰,博览群书,道学尤精。……晋太康中,表辞官入道,诏许之,西上武当山,……
结茅于石室,不数年得冲寂之妙。”④又有尹轨者,陶弘景《真诰》称其为周大夫关令
尹喜之弟子,《云笈七签》卷一百四《太和真人传》称其为“文始先生(尹喜)之从弟”。
但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载,亦为晋代居太和山的道士。该书卷九《尹轨传》虽有尹轨
“年数百岁,而颜色美少”之说,但不云尹轨为尹喜之弟子或从弟,而云尹喜是尹轨之
“远祖”,并谓尹轨于“晋永康元年(300)十二月,道洛阳城西一家求寄宿”。后天下
大疫,常以丹药、符济人,又以丹药化锡为金解人之难,“后到南阳太和山升仙去矣”。
⑤因此尹轨为周令尹喜之弟子或从弟,实乃后世道教之附会。至南朝宋时,又有刘虬居
武当。《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刘虬,字灵预,天资颖悟,博究坟典,宋泰始中
为晋王记室,解官辟谷入武当山,仙去。”⑥据晋王韶《南雍州记》云,当时“武当山,……
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⑦《武当福地总真集》又载,姚简“字易夫,隋人也。佐
唐太宗为武当节度。贞观中,天下大旱,……被命诣武当肃醮,……雷电霖雨,遍布天
下。……解印之后,挈家隐居武当,志慕玄虚,成真证道”。⑧魏晋至隋唐是武当山道
教的初传时期。南北朝以前,武当山尚未出现道观,修道者皆居石室或茅庵。至唐代始
建道观,据《太岳武当山》载称,唐贞观年间(627~649),因姚简祷雨有应,唐太宗
令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779)又建太乙、延昌等庙,乾宁三年(896),又更新神
威武公庙。⑨宋元两代皇室皆崇信北方玄武(真武)神,故以真武信仰为主的武当道教
在此两朝间逐渐兴盛,大批道士居住武当修道,据载,宋有陈抟、房长须、田蓑衣、谢
天地、孙元政、邓安道、曹观妙、唐风仙,元有汪思真、鲁大宥、张道贵、叶云莱、刘
道明、张守清等,皆其著者。陈抟是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元张辂《太华希夷志》卷上载:
陈抟“长习举业,后唐长兴中,试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炼气二十余年。”
AB入宋后,乃去华山,成为华山著名道士。其余道士分属三个派系,第一,房长须、田
蓑衣、谢天地等,是南宋原居武当山的道士,可称为本山派。第二,孙元政至曹观妙为
五龙神霄派,据《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孙元政,号寂然子,先“嗣业茅山清真观,
得上清五雷诸法之妙”,当北宋末,“江汉罹金兵之厄,武当殿宇为之一空。绍兴辛酉
(1141),再登武当,兴复五龙,开辟基绪,以符水禳襘为民除疾,众皆归之。数年之
间,殿宇悉备。高宗诏赴阙庭,以符水称旨,敕度道士十人。后还山无疾而逝。”AC其
弟子邓安道,“尽得其师上清五雷诸法之妙,……奉敕位五龙兴建正殿,……嘉泰(12
01~1204)中,预告徒众,奄卧而逝。”AD其后之曹侍德“幼入道,居武当,嗣五龙之
派。……道法阴阳,靡不博究,膺观妙之号,领住山之职。……后移领三茅崇禧之任。……
端平三年(1236)……罹兵难”。AE以上实为南宋时期传承于武当的神霄支系。第三,
汪思真以下为全真清微派。据《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载:“汪真常名思真,号寂然子,
贞常所赐之号也。家世徽人,宋丞相汪伯彦之后。生于安庆,嗣全真教法,入武当山,
至元乙亥(1275),领徒众六人开复五龙,……兴建殿宇,改观为宫,四方师礼之,度
徒众百余人,任本宫提点。吉凶预知,后无疾而逝。”AF“鲁洞云,名大宥,号洞云子,
随州应山人也。家世宦族,幼入武当学道,遍历南北,至元乙亥偕汪真常开复武当,住
紫霄岩,年八十余,以道著远近。”AG汪真常在至元间传弟子张道贵,张道贵“同(叶)
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真人(指元代清微派传人黄舜申——引者注)得先天之
道,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AH其后又有张守清,先礼鲁大宥为师,继由张
道贵、叶云莱、刘道明传以清微法,皇庆元年(1312)“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
延佑元年(1314),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AI以上实为元代传法于武当的全
真兼清微派道士。是黄舜申清微派北传的一个支系。由上可见,宋元时期武当山道教是
相当繁盛的。
宋元时期,武当山建有大批宫观,仅宋代武当山已有五龙观、紫霄宫、王母宫、紫
虚宫、延长宫、紫极宫、琼台宫、大顶圣坛、云霞观、元和观、太玄观、三茅观、玉仙
观、紫霞观、接待庵、冲虚庵、日月庵、白云庵、大道庵、洞云庵、云窟庵、榔梅仙翁
祠、黑虎祠、玉虚岩庙、隐士岩庙、灵应岩庙、桃源道域、纯斋道院等。其最具代表性
的有五龙观、紫霄宫、威烈观、太上观、佑圣观。五龙观原为唐太宗敕建的五龙祠,元
揭傒斯《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云:“贞观中,均州守姚简祷雨是山,五龙见,即其地
建五龙祠。宋真宗时,升祠五龙观,赐额曰五龙灵应之观。其后废于靖康之祸,孙真人
元政兴之,又废于金乌珠之兵。皇元受命,与天地合德,大兴老氏之教,……有道之士
汪思真奋然特起,辟草莱,剪菑翳,悉举而新之。……至元二十三年(1286),诏改其
观为五龙灵应宫,以(叶)希真主之。……仁宗皇帝天寿节,……
遂加赐其额曰大五龙灵应万寿宫。”AJ紫霄宫,“宋宣和(1119~1125)中创建。
其敕额文据,甲午(1174)劫火,主者挈之南游,庚申(1200)之前,迁州于此,人民
皆卜居焉。”AK佑圣观建于宋真宗年间,北宋末毁于金兀术兵火。“至元戊寅(1278),
有道士赵守节号碧云,以道法数术著,领其徒众(重修),数年之间,殿宇仪像悉成。”
LB太上观位于太上岩,宋天圣九年(1032)高道任道清、王道兴用工开凿岩龛,造成太
上尊像,尊前创建殿宇,毁于宋末兵火。威烈观,位于紫霄宫东,宋初太宗(为姚简)
宣敕建立。”LC据许有壬《武昌路武当万寿崇宁宫碑铭》载,宋末元初,武当山又建冲
霄坛,已而改建为崇宁观,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万寿崇宁宫。至正四年(13
44)毁于兵火,九年略有恢复。LD据程钜夫《元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宫碑》载,世祖至
元二十一年,张守清至武当,率徒于南岩建虚夷宫,历二十余年乃成。至大三年(1310),
因被召至京建醮祷雨,除赐其真人号外,又诏改宫额为天一真庆万寿宫,延佑元年(13
14)加号为大天一真庆万寿宫。LE在宋金对峙时期,武当山处于双方争战之区,宫观屡
有兴废。以后再经南宋末和元末的兵火,宋元所建宫观多已毁坏无存。
至明代,因太祖、成祖声称其所创基业曾得真武神助,更加崇敬真武,于是在明皇
室的支持下,武当道教发展至鼎盛。
此期有大批道士住武当,其中不乏知名道士。最著者为明初张三丰。明太祖、成祖
曾屡次遣人诏聘不得,后民间遂流传诸多神异传说。《明史》卷二百九十九载:明初,
张三丰“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
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
四年(1391)遣使觅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
历襄阳,踪迹益奇幻”。LF明傅维鳞《明书》卷一百六十亦云:“洪武初入武当,登天
柱峰,遍历名胜,使其弟子邱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或作澄—

引者注)住紫霄,乃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营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
子周真得守之。洪武庚午(1390),拂袖长往,竟不知所之。明年,太祖遣三山道士请
玄玄(张三丰号——引者注)造朝,了不可见。”LG其弟子邱玄清,“幼为道士于均州
武当山,宗全真之学,往来汉淝河洛间。年及五十,有司以其有治才,荐入京,初授监
察御史,超擢太常卿,为人持重有守。……至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以疾卒”。LH邱
玄清又传弟子蒲善渊,洪武十五年(1382)除均州道正,永乐(1403~1424)间奉使四
方。LI所传另一弟子燕善名,长居武当,永乐十八年卒。LJ除张三丰一系外,原传于武
当的全真兼清微派亦在明代继续传承,其中有张守清所传弟子张悌、黄明佑、彭通微、
单道安,曾仁智所传弟子李德渊等,皆在明初兼传清微法。LK此外,著名道士还有李素
希,“元末弃家来游武当,洪武初,住持五龙宫,后退隐于自然庵”。永乐四年至京,
“赐坐便殿,……礼待甚厚,赐还本山。”MB孙碧云,幼年入华山为道士,“洪武二十
七年,高祖征至京师,……永乐十年,成祖复召至……敕授道录司右正一,又敕授(武
当)南岩宫住持”。MC“任自完(按“完”当作“垣”——引者注),幼颖悟,读书晓
大义,出家三茅山元符万寿宫为道士,遂知名,永乐九年,授道录司右正义(按当为右
正一或右玄义——引者注),永乐十一年,选授太和山玉虚宫提点,宣德三年(1428),
升太常寺丞,提调本山(指太和山——引者注),所著《太和山志》行于世,宣德五年
以寿终”。MD武当山原有宫观,元末悉毁。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宣
称其父朱元璋和自己之取得天下,是武当真武神的“阴翊”,为报答神恩,乃于永乐十
年,遣隆平侯张信等率二十多万军夫工匠,以十二年功夫,在元代宫观旧址上,建成宫
观三十三处。ME或云建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继成祖之后,明朝历代
皇帝、贵戚、地方官吏,又在这里不断兴建和扩建宫观。明世宗朱厚熜又于嘉靖三十一
年(1522)遣臣率湖广军民进行一次大规模重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到隆庆
(1567~1572)时,仅太和、南岩、五龙、紫霄、玉虚、遇真、迎恩、净乐等八大宫统
计,大小为楹六千二百六十六间,各大宫观道士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全山计
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MF规模之大,是其他名山无法匹敌的。
入清以后,武当道教渐衰,但在前期续有知名道士入居武当山。如白玄福,号柱峰,
“年不惑,以明经擢职官,未几,挂官不仕,径入太和七真洞。后为诸当事强起岩穴,
修复武当宫庵桥梁,嗣修明真庵为聚徒讲肆之所”。MG杨常炫,“山西人,庚辰进士,
明末弃官登华山,顶礼皇老大神,修真悟性。
复迁嵩岳,养气中方。以门生故吏往来杂遝,乃三迁于武当之北岩,与住山白玄福
相友善。饵精服术于洞者六年。嗣是预知山中劫数将至,出游江汉间。……刊刘洞阳
《总真集》行世”。MH竺野鹤,“明嘉靖(1522~1566)间人,遍游天下名山。
康熙初修道武当明真庵。尝与客曰:无身何处修道,得道又要弃身,正欲弃此身不
能耳。”MI清代前期曾增建和维修了一些宫观。据1992年出版的《太岳武当山》载,康
熙(1662~1722)年间曾建磨针井(纯阳宫)。康熙元年(1662)、二十三年、二十九
年重修太子坡(复真观),三十年重建二年前毁于火灾的净乐宫。后期各宫观大部失修,
有的渐至废毁。
尽管清代、民国废毁的建筑甚多,但明代所建之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仍有不少被保
存下来,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维修,至今该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基本完
好。
1982年国务院决定将武当山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除修建道路外,又修葺太
子坡、磨针井、回心庵、紫霄宫、太和宫、泰山庙等古建筑二十九处,面积达一万三千
平方米,并将紫霄宫、太和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现存大部宫观庵庙为明代建筑,数量
之多,观模之大为国内所罕见。至于所存元明文物更是不可胜计,其中许多铜铸鎏金神
像及铜制、玉制供器、饰物等,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第2个回答  2007-09-16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山成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国其他名山一样,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武当山的地理方位,东经110°56′15〃—111°15′23〃,北纬32°22′30〃—32°35′06〃。处于中国腹地。这里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处势若飞龙走天际;灵秀处美似玉女下凡来,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 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颌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第3个回答  2007-09-09
http://bk.baidu.com/view/2613.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