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曹操

如题所述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是英雄,有才华,有统治力,古代中国北方一直受游牧民族的骚扰和侵袭,但在曹操时期,北方中国人更加好战,游牧民族不敢来袭,曹操稳定住了北方,诸葛亮派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就是为了避免北方大乱,不让匈奴人得到中原,可见曹操的能力.而在一千年后,中国被侵略者契丹,女真,蒙古统一,可谓耻辱.曹操敢于在纷乱的东汉末挺身,欲使松散的中原重回统一,东汉末皇族和政府极为腐败,曹操的出现能使中华民族重回强大.当然谁强谁就有资格,只有强者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我们有误区认为统治天下的只有皇族,我们实际上需要的是强大,有能力的统治者,他能让我们不受欺负.此外,曹操还很有个性,中华民族很固执,但的确缺乏个性,曹操值得肯定.后人对曹操的评价不准确,后人建立的王朝当然可以对之前的历史肆意更改,他们的确也是这么做的,人们对曹操的评价也随着错误的历史评价而改变,《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是以个人意志撰写的,他们诋毁曹操,夸大了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给刘备的确进言过,比如赤壁时期,但诸葛亮是以学士和房客的身份进言的,刘备的房客很多,古代的政治家都有许多房客,诸葛亮被刘备派去做过御使,但始终没做过丞相,可见《三国演义》的虚构成分很多,其他的夸大也有很多。我们总是为失败者惋惜,诋毁成功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6
曹操是一位枭雄与英雄并存的人.我个挺喜欢曹操的.三国演义很大程度上丑化曹操美化刘备神化诸葛亮试想一下能写出东邻碣石以观沧海的人会是一个极度疑心的人.在乱世中尔愚我诈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得不做.谁都想治国平天下为理想奋斗其实也没错
第2个回答  2011-12-06
爱才,嫉才,矛盾,好色,谨慎,懂用人之道,狡猾,奸诈,心眼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第3个回答  2011-12-06
人,一个不同凡响很有才干的人,有着爱恨痴狂,会一时兴起杀人,过后又会悔悟,性格多疑却又能够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一个真正面对自己的人
第4个回答  2011-12-06
叹兮惜 银月义羽 东汉末年显大志,重视天道万业红。不知多少虎狼讽,只叹仁义以污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