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最好的视力有多少呢?

如题所述

临床上习惯将1.0作为衡量与检验视力的标准,到底1.0算不算最佳视力呢,如果从科研角度来研究的话,明显偏低。正常屈光系统情况下,人的视力取决于视网膜中心凹椎体细胞排列密度的大小。眼科名人Polyak曾经解剖测量得出:相邻两个椎体细胞距离大致在1.0—1.5um之间,按照现行视力表设计标准原则下,在进行数学计算,人的远视力至少应该在2.0~3.0左右。在80年代学生体检中2.0占24%,3.0也出现过不少。笔者通过10多年研究与解除,生活中视力在2.0人也很多,能达到3.0的人也见过几个。早期国内曾有报道有6.0的案例,国外甚至出现过10.0的例子,也就是说,在50米以外照样能清晰可辨我们现在常用视力表的1.0那行视标。在现实中,尽管1.0的标准明显偏低,但很多人即使经过矫正也达不到1.0视力的也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5
临床上习惯将1.0作为衡量与检验视力的标准,
到底1.0算不算最佳视力呢,如果从科研角度来研究的话,明显偏低。正常屈光系统情况下,人的视力取决于视网膜中心凹椎体细胞排列密度的大小。眼科名人Polyak曾经解剖测量得出:相邻两个椎体细胞距离大致在1.0—1.5um之间,按照现行视力表设计标准原则下,在进行数学计算,人的远视力至少应该在2.0~3.0左右。在80年代学生体检中2.0占24%,3.0也出现过不少。笔者通过10多年研究与解除,生活中视力在2.0人也很多,能达到3.0的人也见过几个。早期国内曾有报道有6.0的案例,国外甚至出现过10.0的例子,也就是说,在50米以外照样能清晰可辨我们现在常用视力表的1.0那行视标。在现实中,尽管1.0的标准明显偏低,但很多人即使经过矫正也达不到1.0视力的也很多。
人眼的进化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现在文明程度提高,尤其是电视、电脑的出现,导致近视率一直呈高发趋势,后天造成近视和视近作业时间较长有着肯定的联系,普遍提高人类用眼知识,合理用眼习惯,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2个回答  2023-05-11
首先要了解眼睛视力的发育过程才行。
a、4个月婴儿视力为0.02-0.05;
b、5-6个月婴儿视力为0.04~0.08;
c、7~8个月婴儿已有固视,能长时间看一个方向;
d、一周岁儿童能识别眼、耳、鼻等器官;
e、2~3岁儿童的视力达到0.5~0.6;
f、3~4岁儿童视力达0.7~0.8;
g、5~6岁儿童的正常视力接近1.0而1.0视力是标准正常视力。
因而一般在6岁会达到5.0左右的视力,因而如果6周岁的孩子,视力是在5.0及以上的,那么就是正常的,只需要做好日常的防护就可以了。
一、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每隔40--50分钟就应该稍微休息3一5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减缓视力疲劳。
二、读书写字,玩电脑,保持正确姿势,桌椅高低要合适,眼与读物之间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的距离。
三、五谷杂粮、荤素搭配,多吃青菜水果,不要偏食。食物中缺乏维生素容易发生夜盲症和干眼病,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铬和钙,容易患近视。另外还需注意定期补充乐睛视力营养素,不从眼睛所需的营养,增强眼睛的抗疲劳能力,更好的保护视力。
四、看书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以免手的阴影防碍视线。光线要柔和,如为白炽灯,应在25~40W之间,不建议在太阳光下看书。因为光线强弱对瞳孔扩张有直接影响,过强的光线会增加眼睛调节强度,加重眼睛劳动强度,时间长了反而容易造成近视。一般桌面台灯以40瓦以下为宜。
五、避免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眼镜的负担就会加重。经常如此就很可能得近视眼。
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当眼球追随目标时,睫状肌不断地放松与收缩,以及眼外肌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进眼部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眼疲劳。而且身体素质的好坏与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密切关联。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孩子容易得近视眼。
七、坚持做正确的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渡充血,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有利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的防治,是青少年眼部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八、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酸与肌体内的食盐,特别是钙相结合,造成了血钙减少,这就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易于伸长,助长了近视发生和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