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在线等 十万火急!!!

汉碑三百馀种,无前汉者。体各不同,亦各不著名字,后人服膺一刻亦自可。魏三大碑立为界格,已一变矣,去汉未远,古意犹存。自唐以来,巧丽特甚,古意泯焉。欲学隶者,当以石经为祖,次及汉刻之奇者,如孔子庙碑、魏受禅记、刘宽之类

个人认为hhhhhh5000 翻译的较准确,如下是个人拙译:“汉朝有碑刻三百多种,没有西汉产物。(隶书)书体风格各不相同,书者亦均不具名。后人专心钻研一种书刻也就可以了。魏三大碑(虽)立为标准,(但与汉风隶书相比)已有变化,(因)离汉朝年代并不久远,(所以)古之风韵犹存。自唐朝以来,特别强调(书体)的巧妙优美,汉朝的风韵(就)没有了。想要学习(书写)隶书的人,应该将石经认作(隶书的)鼻祖(此句的意思为:学习临摹首推石经),其次是汉朝碑刻中的佼佼者,如孔子庙碑、魏朝《受禅记》、刘宽作品之类。”

本人翻译时意会较多,如是专业研究还请多加查考,译文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6
汉代碑刻三百多种,没有西汉的。(隶书)书体各不相同,书写者的名字也都不明确,后人信奉学习其中一种碑刻就可以了。魏三大碑可以设为分界,已经有变化,但因距汉朝不远,还存有古意。自唐朝以来,技巧高超而字体优美,但古意也丧失了。想学习隶书的人,应当以石经为隶书始祖,其次学习汉碑中特别好的,比如孔子庙碑、魏受禅记、刘宽之类。

书法离钩 (明) 潘之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6
有三百多种汉朝时候的碑,但是没有前汉朝的。碑的形式各不相同,也都不注明名字,一位叫服膺的后人也是私自刻上自己名字的。魏国的3大块碑立为界限,后面的都完全改变了,虽然离汉朝不远,却仍然蕴含着古朴的风格。唐朝之后,碑文巧妙靓丽独出一格,古朴风格已经消失了。想学隶书的人,应该把更古老时候石头上刻的经文当做鼻祖,其次就数汉朝的这些碑文值得称道了,就像孔子庙里的碑文,魏朝的受禅记,刘宽的作品那样的。
第3个回答  2011-12-26
汉代的碑有三百多种,但是没有前汉的。汉碑形式不同,都不刻铸名字,后人名服膺也是擅自刻名字上去。魏朝立三大碑作为界限,后来就完全改变了,虽然与汉朝相隔时间不远,古韵犹存。自唐朝以来,特别的精巧美丽,不过古韵就消失了。想要有学习隶书的人,应该以石经为隶书的鼻祖,其次就数汉刻值得称奇了,就如孔庙里面的碑文、魏朝的受禅记、刘宽的作品那样。
第4个回答  2012-01-02
:“汉朝有碑刻三百多种,没有西汉产物。(隶书)书体风格各不相同,书者亦均不具名。后人专心钻研一种书刻也就可以了。魏三大碑(虽)立为标准,(但与汉风隶书相比)已有变化,(因)离汉朝年代并不久远,(所以)古之风韵犹存。自唐朝以来,特别强调(书体)的巧妙优美,汉朝的风韵(就)没有了。想要学习(书写)隶书的人,应该将石经认作(隶书的)鼻祖(此句的意思为:学习临摹首推石经),其次是汉朝碑刻中的佼佼者,如孔子庙碑、魏朝《受禅记》、刘宽作品之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