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谁知道杨朔的散文模式是什么?

如果能说说在《雪浪花》中的表现就更好了~~
采纳另加10

  杨朔,中国50、60年代的散文作家,一生致力于艺术性散文的写作,他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毫无疑问,在痛楚的现实面前,作家过分强调乌托邦式的诗境,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

  杨朔散文特点  其十七年的散文创作,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杨朔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雪浪花》呈示出一个清晰、简单而精致的结构。简单的故事情节,简洁的自然景色描写,以“我”与老泰山的结识,“我”对老泰山认识的深化这一线索串连安排,内容上层层深入而又前后照应,曲径通幽,卒章显志。文字清新、明丽,注重语言的锤炼与遣词造句的精当,连人物对话也具有“诗一样”凝炼的特色。   但《雪浪花》从诗化的刻意追求中表现出的人物和事件显得过于理想化,语言也有雕琢之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6
杨朔的散文可说是确立了一个极典型的模式,模仿者无数。他独特的构思方式——言此而意彼,虽为精巧,其实却很易学、易仿。只要翻翻当时(乃至新时期初期)的报刊杂志,便不难发现:大量的记事、抒情散文都令人惊异地循着杨朔《荔枝蜜》、《茶花赋》之类散文的思路,甚至连写作者的思想感受历程——先抑后扬,也千篇一律。其中有不少弄巧成拙、故弄玄虚的篇什,读来味同嚼蜡。
第2个回答  2011-12-16
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杨朔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第3个回答  2011-12-16
杨朔模式的含义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模式,涉及到题材;一个是形式模式,涉及到体裁与创作方法。杨朔散文绝大多数是政治抒情,在他的代表作里,无论写景、叙事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突出政治。这是他的散文的内容模式。与内容相适应,其形式模式就是“物—人—理”三段式结构,先推景和人,最后再归结到一个政治道理上去。
《雪浪花》在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火红的晚霞等“物”的背景上,勾画出老泰山“人”老心红、勤勤恳恳地为大伙服务的美好形象,从中寄托着作者对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缕缕情思和深情礼赞(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