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一篇马克思论文,2000字!可以网上摘抄,但是需要一个主题思想的!

急需,但最好不要一篇上弄太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

第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四、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

第五、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理论不仅仅应该是理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最深体会。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和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没有前途,没有意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3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 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 160年的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 90多年的发展 ,和平、 发展、 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深入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 ,我们要联系国际、 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 ,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 ,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 ,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9
【摘 要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 键 词】背景/根本观念/发展/比较研究
【 正 文】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 课题之一。不仅对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如此,对从事其他哲学学科、特别是 西方哲学研究者也如此。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意义的准确理解,我们在其他方 面的研究很难有顺利的发展,更难充分发挥这些研究的现实作用。为了深刻认识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它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从各方面做出努力 。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怎样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这种变 革的主要意义或者说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过程, 怎样从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意义,这些都是 应当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想法。
      一、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以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 的唯心主义,继承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继承了其唯物 主义的基本内核。正如许多专家早已指出的,这种说法虽然符合事实,但并不全面。在 西方哲学中,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不只是德国古典哲学,更不只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而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所有重要的优秀思想遗产。就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更为广义的理论 背景来说,还包括马克思对其他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所作的科学的总结 和概括。
  其实,在理论来源上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和科学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只是马克思在哲 学上的革命变更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有 着根本性区别的新哲学,从而超越(本文所谓超越都是指超出界限,并非全盘否定)了这 些遗产。这种超越不只是对他以前的个别哲学家、个别哲学流派或者个别国家和个别时 代的超越,而是对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西方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 也不只是个别哲学观点和哲学理论的超越,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根本性的哲学思维方 式的超越。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超越,我们才能说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更是革命性 的变更。而这种变更又适逢其时地适应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换言之,马克思在 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科学地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客观趋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西方哲学已陷入了深刻的困境和危机 之中,为了得以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更。
  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由笛卡尔肇始的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转向被公认为是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不同哲学家和哲学流派那里有不同的表 现形式。例如经验论和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都各有其特 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就一直很是激烈,无论从 理论上说还是从社会阶级背景说都有不同的内涵。但它们又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这突 出地表现在如下三点上。第一,它们都撇开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信仰主义限 制,肯定人本身具有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认知其所面对的世界的能力,后者就是 广义的人的理性。对理性和理性能力的肯定和倡导,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的转向的前提 。第二,它们都把心灵和身体、自我(主体)和对象(客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明 确区分开来(这就是所谓主客二分),并由此出发而把主体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 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认识客体(人所面对的世界)当作它们的哲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以充分 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由此得以建立,哲学基本问题更是突出地表现为主客、 心物、思有的关系问题,它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及 科学反对宗教开辟了道路。第三,它们把在理性的旗帜下,从主客二分出发建立一个完 整的认识论体系,并进而建立一个关于整个世界图景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当作其哲学 研究的根本目标。这种体系、特别是认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的认识、特别是对自然 界的认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
  上述近代哲学的三个突出特点可以说是近代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 方式的主要特点,在哲学发展的一定历史时代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然而,由于三者 在后来的发展中都越来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都被绝对化而转向其反面,以致以 之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成了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例如,对理性的倡 导转化成了对理性的迷信或者说绝对理性主义,似乎不仅一切认识问题、而且一切社会 问题,都可以在理性的光环下获得解决。最可靠的科学是理性的科学、最理想的社会是 理性社会。实际上,这种绝对理性主义从认识论说反而堵塞了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进一 步获得真知的道路;从社会上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成了社 会进步的障碍。又如,主客的区分导致主客分离的二元论,而二元论本身就蕴含着脱离 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无法解释人的认识中主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也无法使人获 得真知,最后必然倒向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是彻底发挥二元论的必然结局。笛卡尔以 来的唯理论者外表上肯定知识和真理的可靠性,但那不是依据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而 是依据所谓万能的上帝所赋予的观念(天赋观念)或者作为上帝的理念化的绝对观念的保 证,因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独断论。一旦排除了上帝或抽象的绝对观念,独断 论同样必然转向怀疑论。再如,近代哲学家在理性主义前提下从二元分立出发所建立的 哲学体系,由于被绝对化由促进科学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思 辨形而上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而这就成了科学发展的阻力了。这种体系本来是由人 所建立的,然而由于体系被绝对化,人就成了体系中的一个次要环节,人的主体性、能 动性也就消融于封闭的体系之中了。
  怀疑论、独断论和思辨形而上学的内涵当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思辨 形而上学内在地蕴含着独断论,而独断论如失去上帝或绝对观念的支撑就必然倒向怀疑 论,反过来说,在脱离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条件下,为了克服怀疑论,必然走向独断论。 因此,近代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所陷入的根本性的局限性集中地表现于其思辨形而上学 性。
  西方哲学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其思辨形而上学性发展到了其顶点。黑格尔的绝对唯 心主义体系可谓集西方近代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之大成,他的哲学中尽管有丰富的辩证 法,但终究被其唯心主义的体系所窒息了。西方哲学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克服 独断论和二元论、特别是将二者包容在内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我们平常所说的唯 心主义和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也包含在这种局限性之内。但是,这种局限性并非 唯心主义所特有。一切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唯物主义、或者说纯粹自然主义的唯 物主义同样有这样的局限性。
  因此,克服近代哲学中的思辨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既集中地表现为对黑格尔绝对唯心 主义体系的批判,但其意义远不局限于黑格尔,它同时应当是对全部传统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中的以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为特征的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换言之,这不 只是对个别流派、个别哲学家的哲学理论的变更,而应是对一切具有上述局限性的哲学 流派和哲学家的理论的变更,或者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正是在上述哲学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发生的这种哲学思维方 式的变更。其实,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也在寻找实行某种程度的变更,以超越 近代哲学的困境和危机的道路。不过由于他们与马克思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 社会阶级背景,因而在实现哲学变更的社会目标和理论取向上也与马克思有着根本性的 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念和基础理论
  西方近代哲学因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而陷入困境和危机既然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 革命变更的理论背景,因此批判和超越思辨形而上学等片面性必然成为这一变更的前提 和出发点。事实上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实现这种变更时,就把他的哲学批判的主 要矛头指向以思辨性、独断性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形而上 学。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所作的哲学批判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内 容,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也正 是在这样的批判中形成和阐释他的哲学的根本观念的。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多方面的丰富内 容。但马克思不是体系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为关注的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架构去建立 一个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而是针对他以前的哲学发展陷入困境和危机的症结所在、并 按照他所代表的革命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要求,使哲学摆脱思辨形而上学等的束缚,回 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来。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由此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 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对已陷入困境和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 判、他所追求的哲学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 基础正是现实生活和实践。马克思哲学中的各个部分的丰富的内容也正是通过现实生活 和实践而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
  关于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念,马克思本人在19世纪40年代开 始实现他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时所写的上面提到的那些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中已有明确的阐释。
第2个回答  2011-12-19
找百度
相似回答